|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對客家族群來說,義民爺是重要的傳統信仰,台北市客委會將從10月18日至20日舉辦,2013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屆時將有為期3天的熱鬧活動,15日下午也舉辦「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定義探討座談會議」,邀請6位專家學者探討義民祭典的命名及活動內容,讓學術及實務能夠交流互動,並找出台北客家義民傳統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台北市客委會今年舉辦「2013客家義民嘉年華」,邀請苗栗、新竹等客家庄,共26間義民廟北上參與,有傳統陣頭獻藝、挑擔奉飯和踩街創意秀等,期盼透過一系列熱鬧活動,營造「北義民 南媽祖」的信仰認同,不過有學者表示,由公部門委由公關公司舉辦的活動,雖然熱鬧卻容易淪為形式化,反而失去傳統文化的意涵。
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彭欽清:「公家介入就發包出去,當然形式上有啦,我就說『有形無體』,信仰的東西,除了有形式之外還要有內容。」
台北市客委會主委 劉佳鈞:「今年開始我們就有改變,台北市辦這個義民嘉年華,主要就是以社團的,義民信仰為主,客委會市政府就占一個,協助的方式,幫忙出錢又出力的方式,來幫忙。」 由於台北市為都會區沒有顯著的客家聚落,鄉親的向心力較難凝聚,不同於新竹新埔義民廟舉辦的義民祭,由地方輪值祭典區輪流負責,較能秉持傳統精神和想法,因此以活動形式為主的都會型義民祭,該如何維持傳統,也是與會人士所擔憂的。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羅肇錦:「其實信仰的東西,本來就要民間為主體,才是一個信仰,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一個勉強性的東西,信仰絕對沒辦法用勉強的,勉強這樣做,目前可能會熱鬧一段時間,但以後要長遠(維持下去)很難。」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副教授 羅烈師:「怎麼跟地方的社團,不然就是地方的社區 ,社會做結合,或是要照新竹的辦法,不然就是一個可能性,比如像高雄有分四大庄。」
早年旅居台北的客家人,由於不便回鄉祭拜,民國77年恭迎義民爺北上,因此台北義民祭舉辦至今已邁入第26年,近年來更擴大舉辦,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及其他族群參與,如今專家學者提出建議,民眾也發表意見,期盼透過學術、實務和民意的交流,讓台北義民祭在維持傳統,與擴大活動參與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