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主要报纸如《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经济日报》、《晴报》和英文《南华早报》等,今天都大篇幅报道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的发展计划并发表评论。这些报纸大赞新加坡政府扩大购屋津贴、提升健保、扩建机场等政策,尤其对“人人可买楼”表示羡慕。但也有评论指出,因实际情况不同,新加坡的做法在香港难以复制。
《经济日报》评论指出,李总理在国庆活动中阐述未来十年大计,令不少港人既羡且妒。虽然面对贫富悬殊、人口老化等重压,新加坡政府与国民具危机感与共识,力谋以经济发展纾解难题。民间大致认同须藉经济发展把饼造大,才有本钱解围,非只图在现有经济成果、社会资源中争夺,撕裂社会。
评论认为,相比之下,香港缺乏危机感和发展共识。以香港的发展水平,自当重视环保与保育,惟部分港人过犹不及,将保育凌驾发展、甚至排斥发展。且社会亦陷入只顾政治争拗,轻忽经济民生等迫切议题。香港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已渐落后,未来更恐不进则退。
评论指出,新加坡上世纪曾以香港作假想敌,惟近年已渐看轻香港,遂将假想敌,由香港转为伦敦、纽约,以至后起的上海。香港若续缺危机感而深陷内耗、抗拒发展,未来十年势被远远抛离。
《东方日报》也指出,新加坡提出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务求保持竞争力,反观香港特区政府施政举步维艰。难怪学者及专家担心香港若再裹足不前,埋首争拗,竞争力不但大幅落后于新加坡,甚至被广州、珠海等广东城市超越。
《星岛日报》评论指出,对楼价高企难以置业的港人,李总理的演讲内容当中,最羡慕的莫如当地所有工作家庭都可以买得起居屋的承诺,月入约六千港元都可以“上车”。
评论指出,新加坡私楼市场楼价近年因为输入大量人口而急升,但当地楼市主体是组屋,含有浓烈的“计划经济”元素,调控起来自较得心应手。新加坡政府只要稳住组屋市场,绝大部分人口就不会受到楼价大起大落的影响,组屋建多建少,建快建慢,由政府全权控制。组屋与私楼属于两个不同市场,不像香港近日居屋价升会推高私人楼价。李显龙控制楼价的另一个王牌,是有充足的土地供应。
相对来说,香港透过连番辣招,打击需求来压抑楼价,由于供应仍然有限,楼价只在高位徘徊,市民反而更难买楼。要是房屋供应短期无法增加,令人担心辣招的阻吓力会随着时间消减,需要不断加重行政干预的药力。
评论指出,新加坡有平地多的先天条件,加上后天发展模式支援,香港缺楼缺地的难题累积多年,故此香港应灵活借鉴而不是死硬照抄。星港条件不同,彼邦能做的,本地未必可以照抄,但今次新加坡大建居屋的做法,基本精神是集中加大补贴,协助能力不足的国民“上车”,全面抑压楼价变成次要考虑。这个策略好处是见效直接,同时减低私楼跌价的阻力,这种“聪明炸弹”其实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明报》访问经济学者曾渊沧指出,新加坡的市民置业组合,本来就与香港的大有差异,如今次提出约6000港元收入的家庭可置业,即等同香港拿取综援的家庭也可置业,港府根本难以彷效。加上新加坡渐侧重社会福利主义、政府决定权较大,与香港的形势不同,未必为港人接受。
本身是新加坡华人的经济学者曾渊沧认为,李显龙的讲话有重大的基本战略改变,相信与目前政治形势不利有关。他说,目前新加坡只剩下5%人口未置业,当局推出1000新元置业计划,是要争取该5%基层人口支持,但中产人士或需因此多交税项,暂难评是否可获支持。
《南华早报》进一步指出,机场扩容一倍、扩大健保覆盖范围、扩大购屋津贴等政策在新加坡不会有太大争议,但同样的问题在香港会引起社会对于环境影响、福利主义、如何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辩论。
该报指出,有些人会批评新加坡缺乏活跃的公共辩论以及对政府政策的挑战,但这对香港政治场域来说是重要部分,香港历来引以自豪。讽刺的是,新加坡政府可能会被视为专制,但它却获得了普遍的委托,可以继续行事,而香港政府却缺乏这一点。李显龙在选举遭遇挫折后,对新加坡面对的挑战作出了明确的回应。香港人目前正在争取的全民普选,或许是解决香港社会缺乏共识的办法之一。
转帖 联合早报 201.08.19 明永昌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