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河洛文化虽然也是地域文化,但她明显不同于山东齐鲁文化、河北燕赵文化,也不同于山西晋文化、陕西秦文化,更不同于两湖荆楚文化、川渝巴蜀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中央文化,是国都文化,具有正统性、先导性、开放性、兼容性、稳定性。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母体文化。
河洛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辉煌大气、厚重深沉、谦淳和谐、兼容并蓄、刻苦耐劳、明达智慧、崇文重教、尊祖睦亲、爱国爱乡、团结御侮、经世致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些精神气质,实乃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河洛地区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华夏文明的中心。
而且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前列。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通通被征服了、灭绝了、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流传至今。即使从裴李岗文化算起,迄今也已延续了大约一万年之久。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仅见的现象。
在考察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时,我们注意到自古以来洛阳(以及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这一观念。
█ 徐金星教授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闽南文化
大河论坛>发展河南>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
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讲座现场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下午在福临轩茶艺苑三楼听徐金星教授讲座《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今天的讲座与往日不同:一是主讲人讲得投入,听讲人听得认真。二是现场气氛有别于往日,提问和各抒己见揉合在了一起。争相提问,争相发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三是茶歇中间大家还不肯离去,三三两两还在讨论主讲人的话题。四是讲座前不到一点钟就有一部分人先到了,在一楼茶座进行文化沙龙。议题是如何理清思路文化兴市,找重点如何为洛阳文化兴市定位,如何向政府献策。思路越来越清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教授讲座主要内容是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渊源,特别指出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渊源,以及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之间的关系。命题新颖,论证谨慎,令人信服。
讲得很多,记得很少,而且记录不全,理解不深,多有疏漏。下面整理出来,以抛砖引玉,希望补充指正。
一、 距今1700年前,因战乱汉人大规模南迁,至今竟达五次之多,其中大多数为河洛人。
二、 中原、河洛地区的概念:中原,狭义上指河南省;广义上指大中原,黄河中下游,或者是整个黄河流域。
三、 河南,指的是河南地区,河洛地区,三门峡、郑州等地。河南省始自元代。
四、 古代的很多描述,如河南、河南郡、河南人等专指洛阳。
五、 河洛地区:河是黄河的专用词,河洛指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地区。西界,华阴潼关;东界,郑州开封;南界,汝州禹州。河南省西部或中西部,山西省南部地区。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这是学术界的共识。
六、 核心位置,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又称伊洛平原。
七、 国家定位洛阳为世界文化名城。
八、 西晋建都洛阳,52年,四个皇帝。西晋末年战乱--永嘉之 乱。天下大乱,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又遭严重的蝗灾,连牛马毛都被食尽。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人数达90万人之多。当时共有700万人,占1/8强,皇室人员以及达官贵族很多南迁。先到淮河流域,后到长江流域。集中在江西、广东和福建。
九、 大规模南迁,把当时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对南方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十、 南迁的河洛人不与当地人通婚,说洛阳话,形成客家人,维持并保留着汉族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十一、 当时的洛阳话或中州话为官话。
十二、 客家:汉族的一个分支。民系客家话。
十三、 客家民系中有少数民族的文化,但以河洛文化为主。
十四、 闽南人与客家人不是一个民系。闽南,福建南部地区。有一大批人迁于此。
十五、 南迁包括了整个文化的迁移。
十六、 三次大规模南迁,唐朝末年五代时期迁过去一批,以中原人为主。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以光州固始人为主南迁。固始人称己为河洛奥区,先期由河洛迁到固始的人群。
十七、 南迁于泉州和漳州,这一带的地名有很多河洛文化的印迹:晋江、洛阳镇、洛水、洛阳桥、晋安(晋王朝平安)。
十八、 现在讲闽南语的有4000万人。
十九、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二十、 闽南人分布于台湾和东南亚。
二十一、 台湾由先居民及闽南人和客家人三部分组成。距今四、五百年前,一大批迁往台湾和东南亚。第一次是郑成功带一大批闽南人入台。第二次收复台湾的将领又带一大批闽南人去台湾。
二十二、 台湾2300万人口,三个群体:原住民2%;1949年国民党去台湾的新住人12%;其余85%是闽南人和客家人。85%的人群中,闽南人占4/5,客家人占1/5。
二十三、 1978年统计,台湾1740万人,汉族占1710万人、其中80%是来自福建的河洛人。
二十四、 河洛郎或河洛人指的是闽南人和客家人。
二十五、 闽南话又叫河洛话。
二十六、 台湾话为闽南语。
二十七、 闽南话和客家话和母语都是河洛话。
二十八、 泉州话,语言、词汇、习惯都继承了河洛官话。
二十九、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三十、 闽南语中的斯、丝、诗、师的读音统统为si.
三十一、 河洛话有七个音调,悦耳动听。
三十二、 闽南话和客家话中的土话很多与现在河洛地区的语言相通,如:日头、滚水、月婆婆、拽。
三十三、 宋朝以前的官话由客家人和闽南人传入台湾。
三十四、 台湾的姓氏是河洛姓氏的传承,永嘉之乱林黄陈郑詹丘何胡等八大姓到闽南。有陈林半天下之说。
三十五、 闽南是南迁的河洛人的集散地。
三十六、 先有闽南人,后有客家人。客家人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
三十七、 韩国话和日语都是由河洛话演化发展而来。
三十八、 现在的普遍话是元朝及其以后由蒙古族及中国北方语系为基础发展而来。
三十九、 方块字对凝聚中华民族贡献很大。
四十、 1983年开始研究河洛文化。
四十一、 河洛文化古时又称为中央文化、帝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源头和根文化,被文化界认可。
四十二、 中华文明的原点:8000年前的文化犹如满天星斗,文化多元论多中心论。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其它文化渐趋消失。发展到二里头文化、庙底沟文化。这些孕育了以后的文明。夏王朝的诞生,国家的产生进入了文明时期,多元一体,构成中华文明的原点。
四十三、 运河中心,客闽祖地。
四十四、 中华民族圣地,中华文化根脉。
四十五、 政治,经济,文化名人,各路精英,客家人才辈出。
四十六、 闽南人与客家人的区分,客家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闽南人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东南亚。
四十七、 商人始祖白圭是洛阳人。
四十八、 古时长安和洛阳都是都城,商人穿梭于这两个都市之间经商贸易东西,“东西”一词由此而来。
四十九、 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的源头是古巴比伦,其文明为一支,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国的大联合文明,以产菽为主的黄河和产稻为主的长江为核心,形成了东方文明。这两种文明的交往形成了世界文明。
五十、 中华主题文明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是河洛文明。
五十一、 河洛郎,客家话的意思是自己人
。五十二、 客家人始终在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极力保护着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客家人保护了河洛文化。
五十三、 洛阳的城市及文化是在金代毁坏的。
五十四、 金代以后在洛阳的东北方建了一个小城,比原来的城市小了许多。这个小城就是现在的老城。
五十五、 儒家文化东南迁中传播到了南方以及整个世界,上层及皇室文化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十六、 福建的土楼把自己人围在了一起,与外界隔绝,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增加了族人之间的凝聚力。
五十七、 晋渭平原和伊洛平原,由函谷贯通。
五十八、 周公测天在登封。
五十九、 周公时期儒家文化已经形成,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者。
六十、 河洛文化的核心,五大哲学思想:儒释道玄理,尽源于洛阳。
●蔡运章、刘红旗、徐金星谈河洛文化【图】
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刘红旗(左一)、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徐金星(左二)、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蔡运章(右二)与新浪主持人合影
河洛文化精髓:天人合一
蔡运章:大家好!河洛文化是以黄河、洛河交汇处这个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十三朝古都文化积淀为骨干,它既是狭义的中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河洛文化具有传承性、先导性和开放性,它对中华古代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既然河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它就是“天人合一”观念。“天人合一”观念,就是讲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天人合一”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它也可以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因此,这个观念也正是河洛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产生于河洛文化的标志是河图洛书,河洛文化的基础理论是《周易》八卦这样一种哲学思想。而河图洛书也好,《周易》八卦也好,它的核心思想就是 “天人合一”观念。因此,“天人合一”观念应该是河洛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好,人类世界发展也好,首先我们要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跟自然的和谐相处,那就是我们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地去改造自然,破坏自然。应该是山川、鸟兽、自然和谐、平衡地发展,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世界,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国家。
因此,“天人合一”观念,应该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
徐金星:河洛文化最近几十年来在洛阳,在河南,甚至在国际范围内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河洛文化是黄河和洛河交汇处这一带的文化,河洛文化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到河洛文化的精神或者河洛文化的精髓,那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或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人和自然方面讲,就是“天人合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中庸、和谐”。除了这个最核心的河洛文化的精神或精髓,河洛文化体现的譬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都是河洛文化或者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亦或者是河洛文化的精髓。
蔡运章: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天人合一”。它是相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刚才徐老师说的很好。
主持人:在介绍洛阳的时候大家都会提到,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秀的文化,这些优秀文化的读本今天在洛阳的传承又是如何呢?
徐金星:洛阳这个地方正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洛阳是中华文明伟大的发祥地。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原一带,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是裴李岗文化,接下来是仰韶文化,接下来是河南龙山文化,接着是二里头文化,然后就进入夏商周文化,一直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地都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很先进的文化,譬如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后来经过广大学者研究,发现了河洛地区或者洛阳的史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由裴李岗发展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发展为河南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就发展为二里头文化,最后进入夏文化,一脉相承没有中断。
这个文化后来就形成了国家,出现了夏王朝,第一个王朝就在这里诞生。在考古学上,严格意义的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的诞生,国家的诞生,文明就诞生了。虽然长江流域、东北的辽河流域都有很先进的文化,它叫做文化多元论或者满天星斗说,但是真正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出现,私有者产生,这个是在洛阳,首先诞生于河洛大地。所以,我们说科学意义的中华文明诞生地是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正因为这样,中华文明的精神其实就是洛阳的精神,就是洛阳城市的精神。这个城市精神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来概括它。
洛阳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所谓古代初处于“天地之中”,是中国的中心,对全国各地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她的文化的先进性首先在洛阳向四处传播,她有她的先进性,有她的传承性,从古到今,从裴李岗文化一直到现在将近一万年传承不绝;她有她的先导性,她在这里发生了然后向各地传播;她还有它的兼容性或者吸纳性,就是把各地先进的文化吸收过来增加自己的营养,比如佛教她就吸收过来增加自己的营养。所以,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带给河洛人或者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团结、和谐、大一统”的精神,“爱国爱乡”的精神,我认为都应该是洛阳城市的精神。
蔡运章: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非常丰厚的文化资源,……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话不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