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6-12-21 17:04 编辑
松柏街是我的“故土”,我在那里诞生、成长,它在1974年已经消失了。如今,我只能到芳林小贩中心享用美食,重温旧梦。
松柏街原名南京街上段,取自很典雅的中国古都名称,我家的99年地契于1949年届满,推算起来这条街的店屋,是在1850年发展起来的。在老一辈的新加坡人的脑海里,它的原名比不上俗名响亮。
其俗名“松柏街”来自百余年前的私会党组织松柏馆。1877年,依法注册的10个华人私会党当中,就有海山馆和松柏馆,海山馆在克罗士街上段,所以俗称海山街;松柏馆在南京街上段,所以俗称松柏街。据说松柏馆是客帮私会党的组织,后来以松柏取名的商店,有客家人开设的松柏药行。
据1955年进行的社会调查,在1960年出版的《南京街上段》(Upper Nankin Street)调查报告书说:松柏街与豆腐街是牛车水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松柏街都是三层或双层店屋,以三层店屋较多,底层多数是商店,楼上是住户。调查报告说,这条街的人口有1814人,男性870人,女性944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144人;19岁以下的有754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松柏街是一个年轻人比例占多数的街道。
一般的调查报告,总是将松柏街描述为一个非常贫穷的地区,一层楼挤满了十家八户,卫生条件很差,教育水平很低落,也是一个私会党势力猖獗的地方。其实这条街受高等教育的子女也不少,1951年被选拔代表新加坡参加奥运会的邓佩华,就是松柏街的女儿。松柏街的商业活动不比其他牛车水地区逊色,它是客家人商业活动的重要地区,也是药材店林立的街道。
客家人的商号当中,规模最大的是周兰记药行和万裕祥,这两家商号的老板是大埔富商周兰阶。周兰记药行拥有三幢三层楼的店屋,万裕祥汇兑庄与周兰记相连,拥有两幢三层楼店屋。从前万裕祥的汇兑票子在中国的信誉很高,它也兼营客栈业务,许多回中国探亲的客家人都在这里寄行李,或集合在这里上船返唐山。
另一家由广东人周开源、康声涛、潘桂泉等合伙经营的联盛祥药行,是中药材的批发商,很有名气,鼎盛时期货如轮转,香港与吉隆坡都有联号。其他广客两帮经营的药材店有南安药行、公益庄、中华药业公司、一鸣药行、广仍利、兆利隆等。
提起范枝,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大坡居民都认识他,豆腐街多寿殡仪馆租用他的罗厘车为丧家服务,出殡行列从多寿出发,经过豆腐街转入大马路(桥南路),再转入松柏街,行至街中央有公共水喉处。这些出殡行列成为松柏街的特殊风光。
1972年,松柏街面临市区重建,居民多数搬到女皇镇、红山、河水山等地,商店也多数迁到邻近地区。那时候,松柏街的商店一鸣药行、万川、新光记,经营糖果、蜜饯、食品和玩具的福荣和福南等,发起了一场历史性的创业活动,他们联合这个地区的商家,在老家的原址上兴建福海大厦。
这幢“福被海宁”的商业大厦于1975年落成,它代表着松柏街的创业精神。落成之后,部分松柏街的旧商户也搬了进去。
虽然松柏街在地图上消失了,可是松柏街的旧居民不会忘记它的创业精神。
作者是退休新闻工作者 ~区如柏 2013.07.27(转载于 新加坡联合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