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15|回复: 3

转帖-胡文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16 23: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文虎(1882~1954年)
http://www.minxi.com.cn/mxxz/lsrw/10.htm
    永定下洋中川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0岁回中川读书,4年后返回仰光,在其父胡子钦开设的永安堂药行里一边学习经商,一边钻研医药典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父亲去世,文虎和胞弟文豹共同继承父业。为了谋求药业的革新与发展,文虎赴泰国、日本等地考察学习,回仰光后,采择祖国传统医学及印度、缅甸古方,先后创制了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和止痛散等成药。畅销各地。1923年,他到新加坡设立虎标永安堂总行和制药厂。此后业务蒸蒸日上,不到10年,曼谷、香港、上海、汕头、福州等十余城市先后建立永安堂分行。1932年,“虎药有限公司”成立,他自任董事长,文豹为常务董事,兄弟成为华侨中的巨富。
    文虎爱国观念强烈,对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自企业发展后,即致力于救国济民、振兴文教,先后捐出巨资兴办学校、医院、体育馆、公路、垦荒和赈济灾民等;还向侨居地及华侨社会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耗资共计3000多万银元。仅1935年他即宣布要在全国各地兴建1000所小学(其中福建100所),捐献大洋350万银元。到1938年已建成300余所,后因日本侵略影响,建校计划未能完成。因此,国民政府颁给他“益在民生”、“仁心义举”等匾额和金质奖章;英皇也特赐他大英帝国文官勋爵(O.B.E)。他被世人称为“大慈善家”。
    文虎对祖国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发生,他首捐2万银元和大量药品,支援抗日将士;还捐1万银元支持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香港红十字会组织的战地军民救护工作。1932年寄给十九路军3万银元和大量药品,支援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赞扬说:“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立即在他所办的星系报上著文称:“国家兴亡,人各有责,际此全面抗战之时,正吾人报国之日,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毁家纾难,亦份所宜。”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他率先认购国币300万元,并通过他所领导的南洋客属总会及各地分会,大力动员侨胞踊跃认购,经1年多的努力,仅新加坡、槟城等12个地区就购买公债1300万元,还捐献款项达2000万元。以后,他又相继捐助大批药品、财物支援抗战。文虎的救国义举,备受各界的赞扬和崇敬,国民政府财政部、军政部分别颁给奖章和奖状。1941年2月,他到重庆出席国民参政会,受到各人民团体的热烈欢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等特地到他下榻处嘉陵新村拜会,亲切晤谈。《新华日报》还发表专文表扬他20年来慷慨输将千余万元救国之义举,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致函中南军政委员会,表示拥护人民政府。1950年通知广州永安堂认购中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亿元(旧人民币);1951年又特派胡梦州回国购买公债3亿元(旧人民币)。
    文虎是“报业巨子”,从1929年在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起,先后在国内外办了星华、星光、星暹、星槟、星岛、星闽、星洲等星系日报、晚报和香港、新加坡英文《虎报》以及新加坡《汇总报》等13家中英文报纸,不少进步新闻界、文化界人土如金仲华、郁达夫、张向强等曾参与编辑,对促进抗日救亡、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文虎重民族气节,曾在香港的“虎豹别墅”塑立林则徐巨像;在新加坡筑游泳池挂牌“只准华人入内游泳”。40年代初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后,文虎被扣留、审讯和软禁,但他不屈不挠,还指控日军暴行。后来在他的药业受到威胁,星系报馆被封,港澳同胞严重缺粮,陷于饥饿绝境时,他被逼与香港日方来往,并于1943年6月赴日面见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要求解决港澳民食、恢复华侨组织等问题,他在港始终拒绝担任“维持会”会长职务。
    文虎在华侨社会和国内都享有崇高声望,历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福建省建设委员、香港客属崇正总会会长、南洋客属总会会长、永定侨育中学董事长等职务,是国人共仰的爱国侨领。
    1954年9月5日,在美国檀香山病逝,终年7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 2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文虎:虎标万金油大王

  胡文虎是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来在制药方面崭露头角,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号称“万金油大王”。他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也不以知识分子自命,却独资创办了十多家中、英文报纸,一度享有“报业巨子”的称号。他发家后,自倡“以大众之财,还诸大众”的宏论,热心于兴办慈善事业和赞助文化教育事业,因而也是有名的“大慈善家”。
    继承传统 创制良药
    胡文虎原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父亲胡子钦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胡文豹则留在缅甸受英国教育。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亲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1909年,胡文虎周游了祖国以及日本、暹罗(即今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第二年回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南洋气候炎热,日光强烈,人们容易中暑、头晕、疲乏。胡子钦早年行医时,曾用一种国内带去的中成药“玉树神散”(功能清神解暑)给人治病,颇受欢迎。胡文虎根据中西药理,采择中、缅古方,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多人,用科学方法,将“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同时,又吸收中国传统膏丹丸散的优点,研制成八卦丹、头痛粉、止痛散、清快水等成药。不久,“虎标良药”便畅销于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亚各地,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胡氏兄弟由此发家致富。
    1923年,由于业务发展,胡文虎将永安堂总行迁到新加坡,留胡文豹主持仰光业务。他在新加坡兴建新药厂,并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香港各地广设分行。1932年,他又把总行从新加坡迁到香港,并在广州、汕头建制药厂,并先后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桂林、梧州、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及澳门、台湾、暹罗(即今泰国)的曼谷,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的吧城、泗水、棉兰等地设立分行,市场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内地。永安堂“虎标良药”从此畅销于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域,包括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这3个人口最多的市场,销售对象达到全球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在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以后,当时中国的前方、后方——包括敌占区以及整个东南亚所缺的物资,除武器弹药和食物外,就是药品,即使是一般成药,也是到处奇缺。所以“虎标良药”也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行销之处无不利市百倍。
    乐善好施 热心教育
     胡文虎自称对政治无兴趣,热心于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他在海外兴学,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最著名的是1935年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分上午、下午、夜校、女子部等四部,学生1600多名,为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另外就是1938年春,他大力支持新加坡中正中学的创办,并出任该校董事长,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28年,胡文虎曾任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总理,捐资数万元。对其他学校,如南洋女校、崇正学校、养正学校、静方女校、南华女校以及美以美会女校、圣约瑟实业学校等,也都或捐设备,或助经费。此外,如北马槟榔屿的钟灵中学、马六甲的培风学校以及霹雳、麻坡等地的学校,也得到他的捐助。胡文虎本着“畛域不分,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各帮所办的华文学校,采取“凡有请求,辄不悛拒”的态度,都酌情加以赞助。胡文虎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门学校、汕头市立第一中学、市立女子中学、私立迥澜中学、海口琼崖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厦门中学、双十中学、中华中学、群惠中学等院校。在上述院校中,建有诸如“虎豹堂”、“虎豹楼”、“虎豹图书馆”、“虎豹体育馆”、“文虎科学馆”以及“虎豹亭”之类纪念性建筑物。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还捐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后因战争爆发,学校只建了一部分,但他仍将建校余款200万元港币存入香港中国银行,指定为战后建校之款项,后来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计划抗战胜利后兑换成现款,继续兴办小学。可是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通货恶性膨胀,这200万元公债已因货币贬值而变成一堆废纸。加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局动荡,胡文虎兴办小学的计划完全落空,成为终生憾事。
    胡文虎因发售“虎标良药”致富,所以他兴办慈善事业,也以捐资于医药方面为最多,以创建医院、造福贫病为急务。他创办的医院,以1931年落成的南京中央医院为最著名。该院由胡氏独资捐献国币37.5万元而建成,为宏伟的4层大楼,至今仍矗立于南京中山东路。1933年至1934年,他又先后捐款60万元兴建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福州福建省立医院(三院各20万元)。其他在国内外独资创办或捐助的医院、麻疯医院、接生院(妇产医院)、安老院(养老院)、孤儿院有40多所。此外,还捐款办了收容流浪儿童的上海儿童教养所、广州儿童新村等等。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曾致函重庆国民政府,决定在抗战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100所,并汇款1000万元(当时估计大县建一所医院需10万元,小县需5万元,共需款1000万元),分别存入当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币值一贬再贬,这笔建造百所医院的巨款最后只剩下几张“金圆券”,因而告吹了。由于胡文虎慷慨捐助慈善事业,1950年,英皇特授予他圣约翰救伤队爵士勋位。香港大学也于1951年初设立“胡文虎妇产科病系奖学金”。他晚年在香港庆寿时,常常施舍食品、日用品,或赠送现金,济助穷苦老人和孤儿。
    胡文虎对体育运动怀有浓厚兴趣,曾出任香港中华体育会名誉会长,鼓吹体育运动,不遗余力。20年代至30年代,他在新加坡多次倡议组织“新加坡中华体育会”、“星州华侨体育总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平时,各地体育团体和各类球队来新加坡参加比赛,他无不热情招待,提供便利。如1928年至1929年,上海暨南大学足球队和复旦大学足球队先后远征海外,他都安顿于其私人别墅下榻,并设宴招待。至于篮球赛、羽毛球公开赛,甚至武术竞赛,他多亲临观看,并赠奖杯、银盾等,以资鼓励。1935年秋,上海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胡文虎除赞助2.3万元外,还亲自率领马华选手回国参加竞赛。除了赞助体育团体的建设和活动经费外,他也独资修建体育设施,如新加坡的虎豹游泳场(1931年开幕)、海南岛海口白沙游泳场(1936年开幕)、福州体育场(1936年竣工)等等。对于开展体育运动,胡文虎功不可没。
    广揽人才 创办报纸
    胡文虎一生中,用了很大一部分财力与人力办报纸。他是最著名的星系报业的主人。早在20世纪初,胡文虎便开始他的办报活动。1908年,他在仰光集股合办《仰光日报》。他独资兴办的第一家报纸是1929年1月在新加坡发刊的《星洲日报》。两年之后,他又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1935年初,他的第三家报纸《星光日报》在厦门出版。同年底,他在新加坡办的中文晚报《星中晚报》也正式发行。他还筹备在广州创办一份大型报纸《星粤日报》,并开始修建印刷厂,后因华南局势动乱,计划拖延了下来。1938年8月1日,他在香港办的《星岛日报》正式出版,聘请名记者金仲华为总编辑,报纸编排新颖,内容充实,是胡文虎星系报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他在马来亚槟榔屿办的《星槟日报》顺利出版了,唯在缅甸的《星仰日报》和在荷属东印度的《星巴日报》因战争爆发,半途而废。但星系报业已是硕果累累,无疑是胡氏一生事业中的又一辉煌成就。他本人虽只读过几年书,然而能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不惜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人力去办报,终于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可谓“适应时势,恰逢其时”。先是1929年的世界经济恐慌,继之是中国的“九·一八”、“七·七”抗战和第二次大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人人关心战争局势,新闻报道倍受重视,报业也就无不利市三倍。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文虎雄心未泯,东山再起,除了迅速恢复战前已经出版的报纸外,又在福州创刊《星闽日报》,在上海筹办《星沪日报》。此外,还计划在北平、汉口、沈阳和台北设立报馆,并恢复战时被日军拆毁的广州印刷厂,但因当时国内局势动乱,都未能实现。1949年3月,胡文虎在香港创办英文《虎报》(TIGER STANDARD)。第二年,又在泰国创办《星暹日报》,在新加坡也增刊英文《虎报》,甚至购置了专为运送报纸的私人飞机,这在当时的东方世界(包括日本在内)都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这样,星系报业便成为华侨界独一无二的托拉斯,在舆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胡氏本人也获得“报业巨子”的称号,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胡文虎认为办报与建立学校、创办医院,都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事业。他标榜以商业立场办报,为民众作喉舌。实际上,他办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便于给虎标药品做广告,扩大他的商业影响。同时,由于办报,有了印刷厂,药品的商标、包装纸、说明书等等都可以自己印刷,又节省了印刷费。因此,他对报馆主编及编辑人员的任用也比较放手,只要能扩大报纸发行量就行。所以星系各报的立场、言论并不统一,同一报纸在不同时期立场、观点也不一样,甚至同一报纸的不同版面的立场、言论也不尽相同,均随主编及各版编辑的政治态度而定。许多著名的进步文化人士,如金仲华、俞颂华、郁达夫等,曾在香港、新加坡星系报馆中任过主编、编辑。著名画家叶浅予、摄影家郎静山等也曾任图画副刊特约记者。星系报纸在抗日战争中起过积极的作用。胡文虎本人也曾自称:“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政党政治,素不参与。”

       (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 2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爱国爱乡 支援抗战
    同海外广大华侨一样,胡文虎对家乡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建设。早在30年代,他就出资8万元修筑闽西公路,并投资港币20万元兴办福州自来水公司。1933年蒋光鼐主闽时,致力于地方的改革与建设,组织“福建省建设委员会”,胡文虎应聘为该委员会委员,在医药卫生方面积极提供意见,并在《星州日报》发行“新福建”专刊,借以推动福建省建设计划的实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出钱出力,从各方面声援祖国。胡文虎首捐2.5万元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海外华侨深受鼓舞,胡文虎闻讯后,立即从银行电汇国币一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前线救伤之用。2月下旬,又电汇一万元直接给十九路军的蔡廷锴,并捐赠大批“虎标良药”和其他药品。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胡文虎除捐助大批药品、物资外,又出钱组织华侨救护队,直接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他及时将储存在香港永安堂的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纱布急运上海,支援宋庆龄、何香凝组织的抗日救护队。另外,又先后捐赠救护车多辆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福建省政府。他先后义捐(包括认购“抗日救国公债”)总数超过300万元。
    抗战胜利后,为了建设家乡,胡文虎于1946年秋在新加坡发起组织“福建经济建设服务有限公司”,亲自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准备经营金融、交通、工业、矿产以及茶叶、水果等土特产。该公司总资本初步定为国币300亿元,计划在东南亚募股200亿元,在国内募股100亿元,他自己率先承担10亿元。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胡文虎的回国投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侨胞的爱国热情受到严重打击,整个投资建设计划终告失败。
    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被选为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1941年秋,他到重庆出席参政会议,受到蒋介石接见。返回香港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后,胡文虎被软禁了3天,获释后仍留在香港。
    广东解放后,胡文虎曾两次以私人名义给广州市长叶剑英写信,表示愿意为广州儿童教养院捐港币13万元,修建礼堂一座;为贫困同胞捐救济米2万斤;并认购折实胜利公债2万份。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于政党政治,素不参与,凡能掌握政权,增进人民幸福者,俱为本人所愿竭诚拥护。”表示对新政权的拥护。
    胡氏在东南亚的事业,从60年代起便大为衰落,股权大部分已转入他人之手。目前硕果仅存的是知名的香港万金油产业的女继承人胡仙,她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还担任过“国际新闻协会”首任亚洲人主席。《星岛日报》行销世界各地,在檀香山、纽约、温哥华、伦敦、悉尼等地都有卫星传真影印的《星岛日报》国际版。
    198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将胡文虎在福建的遗产归还给胡氏家属。胡仙将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捐献给政府作胡文虎纪念馆。1994年9月18日,她专程回乡参加了胡文虎纪念馆开馆暨胡文虎基金会成立庆典大会。(陈民)

转自福建乡音网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1-1 at 22: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社会资本到族群意识:以胡文虎与客家运动为例 (张  侃)
(全文):http://fass.net.cn/fassNews/fass_readnews.asp?NewsID=354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胡文虎生平的一些回忆和报刊杂志史料进行整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胡文虎如何结合自身经济积累,利用中国近现代复杂的历史环境和客家在海外的特殊境况,运用“社会资本”参与客家运动,塑造客家“族群意识”的过程。目的是将客家精英的所作所为与客家族群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求对客家社会历史和客家族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胡文虎;客家运动;社会资本;族群认同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2: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