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断层 在家讲客语仅6% 2012客家文经高峰论坛9日在台北举行,与会的产官学界代表就教育、经济、文化、语言等多项议题探讨,并对客委会与相关部会政策提出建言。
母语教学 成效待检讨
由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主办的2012客家文经高峰论坛,9日就客家的现况与未来多面向探讨。在语言文化方面,与会代表均对于客家语言流失迅速感到忧虑,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副教授何石松建议,拥有客家公园的县市,应多利用园区场地举办语言文化相关活动,带动学习气氛。 政大民族系兼任副教授彭钦清引用内政部民国99年度家庭语言使用调查数据,在家说国语或闽南语的人有8成,讲客语的只有6%,原住民语1%。他说,政府成立客委会以及推动语言教学、复振已多年,投注经费人力可观,但所获成效尚未有全面检验,需要众人关注。但彭钦清也提醒,语言学习不单是政府或学校的事,更是家庭和个人之事。 彭钦清建议,可成立非政府组织的客语教学推动单位,统筹及监督客语推行、政策落实,并促进各地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交换心得、举办研习讨论,分享成功教学经验。
客家媒体被边缘化 在媒体近用方面,包括彭钦清以及何石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院长刘凤锦等人都提出:成立以「族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媒体后,是否产生族群边缘化现象?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则说,希望客家电视台能精益求精。 多位与会学者以及参与论坛的来宾都提到,以往在电视、电台可见到的客语节目或广播,在客家电视台成立后,各家媒体因客台存在于是将原有客家节目停播,虽然客家电视台能集中客家观众,但在其他媒体上曝光机率反而变少。 针对此一「客家媒体被边缘化」疑问,刘凤锦解释:「以特定族群为服务对象的媒体一定要存在,但不能因为有客家台,反而让客家人发声的机会变少。」国策顾问、世新大学新闻系教授黄肇松说,客家节目呈现可以更多元,在主流媒体播出以及客台播出,可有不同设计。提出疑虑的学者认为,请客委会、文化部、新闻局等相关部会再研商讨论,莫使成立客台的美意反成浪费。 在经济方面,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刘阿荣说,在调查经济发展概况时,很少用「族群」分类讨论经济,因地域以及族群本身界定不易,较难界定何谓「客家经济」,所以大多都以访谈或者推估形式计算;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以及立法时,例如客家企业人数与规模、返乡创业等,应再思虑周全。
12年国教应纳客语 联合大学客家研究院院长刘凤锦在客家教育部份,针对大学,刘凤锦说,要加强教师对于客家的认同及客语能力:「不会说客语,怎么教学生?」在未来的12年国教,刘凤锦强调,应继续编纂客语教材,并结合客语薪传师授课。 另有与会者提出,在各级地方政府单位中,并非每一县市都有客家事务局处;也有人提到,不少县市学校都有「开不了客语班」的困境,因为没有母语教师、经费,或方便学校排课等因素。应邀参与论坛的客家委员会副主委李朝明说,相关客家文化、语言传承事务都在持续推动中,也会将9日论坛建议带回会中。但他也强调,有关客家电视台营运与节目制播方向,客委会基于党政军退出媒体原则,不便置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