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蕭佩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2012年10月13日桃園縣客家文化會館舉辦了客家文化節「客家菜包比賽」,當天我受主辦單位之邀參予演出,當天現場非常多人,熱鬧滾滾,通過初審的隊伍共有三十多不同單位到現場參加決賽,參賽隊伍都一早到場準備,努力包出自己最具造型創意及美味的菜包。今年的客家菜包比賽共分為社區/社團組、家庭組及學生組等3組,並且邀請到古華飯店行政主廚柯俊年等5位資深飯店行政主廚及餐飲科系教授、主任等專業人士進行評審,看到各隊皆卯足全力發揮創意,競爭激烈無比。
其實客家人所稱的「豬籠粄」即米製菜包,因其捏製出來的外型酷似圈豬的竹籠而得名。豬籠粄原只是白粄糰,後來逐漸演變成包蘿蔔絲、肉餡,口味越來越多變化。逢年過節時,客家人便會以自家收成的米及蘿蔔製成菜包,用以招待親朋好友或祭拜神明祖先,保佑闔家平安。
當時訪問了參賽家庭組的成員劉雅鈴:「頭擺過節在家做菜包都是我一個人的頭路,這次參加這個比賽,小孩子都覺得很好玩,我也很歡喜,和小孩子更親近的感覺。」
現場有龍潭鄉長葉發海、張肇良議員、徐玉樹議員、各校校長及社團理事長等多人前來共同參與。比賽進行的同時亦安排客家歌曲、樂團及知名藝人星光歌手許仁杰等精彩表演,動聽的歌聲加上現場撲鼻的香味,吸引大批人潮湧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