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哥盼见95岁老弟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0-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丹羊、徐一斐
| 兄弟俩年轻时的照片,当时哥哥(左)还在中大念书。记者苏俊杰 摄 |
| 98岁的何伯经常翻看相册。记者苏俊杰 摄 |
住在荔湾的何善龄老人八年未见过远在广西的弟弟,如今两人出行不便相见难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广州和南宁间能通上高铁,这样我坐着轮椅也能上火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广西去看望阿忌。”
—— 98岁的何善龄老人
家事
省妇联电话:12338
市妇联电话:38613861
本报报料热线:81919191
官博:@广州日报#家事#
重阳节临近,家住荔湾区昌华新街的98岁老人何善龄有个小小心愿,想见见自己95岁的弟弟阿忌。何老伯说,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参与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修筑,而弟弟受其资助到达延安,当过文艺工作者打过游击。两人一别十余年断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兄弟俩分处粤桂两地,想方设法再次重逢,年年相见一直持续到2004年。而后8年,由于行动不便,兄弟俩尽管彼此思念,却未能再见一面。
文/记者 张丹羊、徐一斐
图/记者苏俊杰
战争年代:
一封信后哥俩一别十载无音讯
何老伯说,他们两兄弟都是广东兴宁人。当时他在中山大学工程系读书,阿忌则在广西大学就读。“他思想进步,人也聪明。”阿忌在校时已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何善龄则常常从广州买回进步书籍寄给弟弟。1937年,何善龄毕业后在交通部门工作。第二年,阿忌因成绩优异跳级从广西大学毕业来广州找哥哥。
“阿忌说要出去找工,但旅费不够。”何老伯说,听后他二话不说立即出资赞助弟弟。直到收到一封从延安寄来的信,他才得知原来弟弟已经抵达延安,在那里参与到党的宣传工作中。“他在大别山打过游击,先后使用过很多个名字,直到在广西工作后才定下来。”
那个年代,个人命运颠沛不定。这封信之后,兄弟二人失去联系,一别10余载。何老伯说,上世纪40年代初,他曾经在重庆登过报纸寻找阿忌,但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
辗转重逢兄弟情深年年相见
“我们兄弟俩能重逢是一种幸运。”何老伯说,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到位于沙河的广州交通部机械化筑路总队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在铁路工作的一个军代表。交谈后,他意外发现对方竟是弟弟阿忌当年参加地下工作时的同事。军代表告诉何善龄,新中国成立后阿忌曾被派回过广州,后来又被调往广西工作。在广州短暂的停留时间里,阿忌和军代表偶遇,并透露他回广州后一直在寻找家人,但没有结果。
听闻弟弟的消息,何善龄喜出望外,将自己的住址告诉了军代表,嘱咐他转告弟弟自己在广州等他。军代表受何善龄之托,辗转与阿忌取得联系。
何老伯说,1949年末,他和妹妹收到了阿忌的书信,兄妹三人终于取得了联系。此后又通了几年书信,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兄弟俩才第一次相见。虽然各在粤、桂两地工作,但两人一直用书信联系,感情亲密。改革开放后,二人几乎年年相见两次。
1994年何善龄八十大寿,弟弟赶来广州,并题诗庆贺。十年后,何善龄九十岁,弟弟又再次赋诗一首,来广州为兄长贺寿。这两首诗都是对何老伯一生的描述和回忆,字里行间充满兄弟至深的情谊。这两首诗被何善龄打印出来珍藏,常将它们带在身边,不时拿出来看看,回忆自己的一生,也回味着浓浓的兄弟情。
耄耋之年:“即使坐轮椅 也想去广西看弟弟”
如今,何善龄已经98岁,弟弟也已95岁了。何善龄说,自妻子因病去世后他再未婚娶,只收养了两个女儿。两个养女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内蒙古,常回广州看望他。目前何老伯一个人居住在昌华新街的房子里,由保姆照顾。
“新中国成立后,我一直没换过住处。”何老伯说,这里是自己当年告诉军代表请他转告弟弟的住处。10年前,他患中风腿脚不便坐上了轮椅,这些年来几乎不能走远路,更别说离开广州了。
街坊洪叔说,这两年,何老伯的精神明显不如从前。而近年来远在广西的弟弟阿忌也住进了疗养院,每周日回家,身体虚弱不适宜出远门。
何老伯回忆,兄弟俩最近一次相见是在2004年自己生日后,阿忌来广州开会。此后,他们只是在周日通通电话,至今已有近8年未再相见。
虽然常能听到弟弟的声音,但何善龄非常想念阿忌。“去年他还说想来广州,但身体不好,只能作罢。”何老伯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广州和南宁间能通上高铁,这样我坐着轮椅也能上火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广西去看望阿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