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2|回复: 0

八德市官路缺袁姓守備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2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德市官路缺袁姓守備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徐貴榮
饒平客家是台灣主要客家族群之一,來自廣東省古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今饒平縣上饒地區七鎮),總體人數佔客家第三位,主要分佈於台北縣市、桃竹苗、中部縣市,但今天還能說饒平客家話的大都只存於桃、竹、苗三縣的客家庄內,其他地方的饒平後裔幾乎都成了「福佬客」。
桃園縣除山地復興鄉外,幾乎都有饒平客家人的拓墾和分佈,每鄉鎮都有其後裔的蹤跡,分別是劉(中壢芝芭里、平鎮雙連坡)、詹(中壢興南庄)、王(平鎮南勢庄)、陳(新屋犁頭洲、中壢水尾、龜山)、許(中壢過嶺)、袁(八德官路缺)、黃(中壢過嶺)、張(中壢三座屋)、林、吳等姓氏聚落。據筆者調查,他們除了陳、林以外,大部分都是從淡水、八里等地登陸,之後因閩客族群械鬥或因其他因素,有些直接移墾本縣蘆竹、南崁、龜山等地,再遷往桃園南區,有些則先移往新竹關西等地,之後分家再遷來本縣。目前能說饒平客家話的大部份只剩在桃園南區的中老年人,而且只在家中或宗族間溝通使用,社會上不易聽到饒平話,饒平人成了隱形人,饒平話成了客家中的隱形話。
位於八德市官路缺的袁姓饒平客家,根據袁芳湧先生提供的《袁氏宗祠重修志》載:「迄清代聚族粵之潮州,祖考紅眉公,祖妣游氏,傳至角一公,分布於饒平之嶺腳仔,始建祖祠曰『德慶堂』,子孫昌盛。迄四世祖肇基公,分枝於竹園裡,再建宗祠曰「紹德堂」,源遠流長。傳至十四世祖秉正守備公,少懷大志,冒險患難,遠涉重洋,終抵台灣,初居鶯歌之橋仔頭莊,篳路藍縷,艱難啟闢,於乾隆之歲,置田四甲餘。洎夫十六世祖振綱拔力公與嘉勤正直公,至道光三十年間,移居霄裡,…,置田五百餘甲,遂重建祠堂曰『德慶堂』」。筆者於95、96連續兩年的七月,兩度造訪饒平縣上饒鎮嶺腳村袁屋,發現陳、袁兩姓家族,至今仍比鄰而居,確定八德市官路缺袁姓和新屋陳姓百九公後裔由嶺腳移居而來。
八德市官路缺袁姓祠堂在今中壢往大溪方向,過了龍岡圓環、忠貞、官路缺十字路口後約一百公尺,左邊小路下即是。今祠堂是民國七十五年十月(1986)完成的,祠左即是「袁氏佳城」,上鐫有「饒邑」字樣。
袁芳勇先生表示:祖先原墾有五百多甲田地,可是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九年,在觀音的兩百多甲被賣了,詳情它不太知道。光復後,所剩公田經過「放領」之後,又再經分家,如今宗祠公田只剩八分多,在七十四年成立「袁汝成祭祀公業管理委員會」重建宗祠,管理宗祠,定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為「掛紙」(掃墓)日。今日仍會說饒平話的約有一百多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及小孩不會說,甚至聽不懂客語,周圍原通行四縣話,現因工商發達,外來人口多,又接近忠貞營區,已有人改說閩南話或國語。
八德霄裡地區,客家人甚早在該區開發,次方言相當的多。據受訪人袁明環先生表示:「霄裡地區目前主要說四縣話,其他除了袁姓說饒平話外,還有謝姓說海陸話,邱姓說詔安話,還有一部分閩南人說閩南話,說饒平話的人口大都是中老年人。」
分析饒平客家話,內部雖有一致性,但聲韻及其語調皆有部分差異,若仔細觀察,桃、竹、苗各地的饒平話,因與各地方言接觸,又產生了變異,顯現出非常紛雜的樣貌。饒平客家話的音韻系統,和四縣、海陸最大的不同,在於聲母古「章系」少數讀f-,如:唇fin5、水fi2、睡fe7;還有古「云母」的字讀v-,如:雨vu7、雲vin5、遠vien2、縣vien7等。韻母方面:古「止攝合口三等」、「蟹攝開口二等」、「蟹攝開口四等」等的字,韻母都讀e,如:吹che1、炊che1(蟹攝開口二等」),篩ce1、牌pe5、稗pe7、鞋he5、矮e2(蟹攝開口二等),低de1、弟te1、聽ten1、犁le5、笛ted8(蟹攝開口四等),古「梗攝四等」的字-ang/-ag讀-en/ed,如:聽ten1、廳ten1、零len5、頂den2、糴ted8等還有如:「買賣」說「mi1 mi7」,「毛」說「mu1」、「年」說「nen5」、「尿」說「neu7或nau7」。聲調方面:古「清上」和「清去」合併成今「陰上」,使得「九、救」、「可、課」、「頂、凳」、「補、布」同音,都讀上聲giu2、ko2、den2、bu2,去聲只存「陽去」,如:號ho7、轎kiau7、豆teu7、袖ciu7、麵mien7等字,以及不少的詞彙說法不同,如「肚屎」說「屎肚」、「毛欄」說「簝蕪」、「門檻」說「戶can1」、「耳公」說「耳窟」等等,使得很多客家人聽不懂饒平話。
饒平客家話有六個聲調,其三個調:陰平(調號1、低平調、調值11、調形ˇ)、陰入(調號4、低短促、調值21、調形ˋ)、陽入(調號8、高短促、調值55、調形不標),各地(含大陸)饒平話相同。另外三個調:上聲(調號2)、陽平(調號5)、去聲(調號7)桃園縣除了中壢過嶺和觀音新坡的許姓外,王、劉、張、陳、袁、詹等姓和苗栗的卓蘭的詹姓相同,分別是上聲(低降調、調值31、調形^)、陽平(高降調、調值53、調形ˋ)、去聲(高平調、調值55、調形不標)。
在方言的區分上,袁姓客家話和新屋陳姓雖分隔兩地,語音系統至今仍舊相同,不過在語音上有些變異的而已(見筆者所著《台灣饒平客話頁273~281》五南圖書公司出版)。聲母方面:新屋陳姓有舌葉音,八德袁姓沒有舌葉音,所有zh-、ch-、sh-都發成z-、c-、s-,只是rh-沒有變成無聲母。例如:真zinˇ、齒ci^、神sinˋ、羊rhiongˋ,筆者以為這是受到四縣話的影響。韻母方面:很多沒有i介音,如「袁venˋ、園venˋ、遠ven^、血fedˋ」;聲調方面:和新屋陳姓一樣,陰入的沒有塞音韻尾-g,比一般饒平客話多出一個「超陰入」(調號9、低升調、調值13、調形ˊ),如:「腳gioˊ、角goˊ、屋vuˊ、額ngiaˊ、壁biaˊ」等。八德市官路缺的袁姓饒平客話的特殊語言特徵,反而被一般人忽略。
觀察八德市官路缺的袁姓和新屋的陳姓饒平客話來源相同,語音表現應該兩地相同,但經過二三百年來的各自變化,筆者兩度造訪其原鄉「嶺腳」記錄語音,發現原鄉完全喪失此一特色。這些「超陰入」的字,「嶺腳」的袁、陳兩姓現在已讀有-g塞音韻尾了,而且本字聲調讀21,只有在連讀變調時,後字變成24的升短促調,和八德、新屋類似。反觀陳、袁姓兩姓在台灣分隔兩地,平時也極少往來,現時語音雖稍有變異,大致還共同保留「超陰入」的特色,另外還有去聲,「嶺腳」原鄉本字聲調讀24的升調,但在連讀時後字會變成55的高平調,和台灣八德、新屋一樣。如此看來,「嶺腳」原鄉的饒平客話逐漸演變、統合和上饒一致,台灣的現存的饒平客話雖在某些語音或詞彙方面受四縣、海陸影響,但在聲調上卻未受影響,可能才是是饒平客話的原貌。
1986年以前尚未改建前的袁家祠堂(袁芳湧先生提供,徐貴榮翻拍)
          八德官路缺袁家祠堂正廳(徐貴榮拍攝)
 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Rcg=100056&Part=sgr201004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