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0|回复: 0

大浪孩子“家里”体验“客家风”(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安日报









保存到相册
大船坑麒麟队队员现场为小朋友们表演武术。
保存到相册
小朋友们参观石凹炮楼。
保存到相册
在石凹古榕树下,听老党员谢伯伯讲革命故事。
保存到相册
一位小朋友在大船坑麒麟队“大当家”球叔的指导下学习麒麟舞。

  大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昨日,本报龙华新闻中心与大浪办事处联合开展“大浪客家文化之旅”体验式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对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的假期多些“文化”色彩。当天,让孩子们惊叹着迷的不仅有客家文化痕迹,更有祖辈们奋斗的故事。参观客家炮楼、听老革命讲故事、跟大船坑麒麟舞传承人面对面学舞麒麟、亲自动手制作客家茶果……一项项精彩的客家文化体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孩子们对活动充满期待

  昨日上午9时,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孩子们早已兴致勃勃地聚集在大浪办事处一楼会议室。

  “不知道这次的"大浪客家文化"夏令营跟我以前参加的夏令营有什么不一样?”出发前,11岁的庞凯钊充满了好奇及期待,坐在座位上左顾右盼,脸上难掩兴奋之情。

  此次“大浪客家文化之旅”体验夏令营活动由本报龙华新闻中心及大浪办事处关工委联合举办,旨在让大浪青少年亲身体验大浪本地客家风情,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共有55名青少年入营,其中年龄最小的仅5岁,此外还有一对9岁的双胞胎兄弟。

  5岁的仵俊希是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当他听说有“大浪客家文化”体验活动后,马上吵着要报名参加。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小俊希在报名前还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会很乖的,会听从老师的安排。”昨日上午,小俊希刚来到集合地时,开始还有点羞涩,不敢跟大家说话。不过,很快,他就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古榕下听老革命讲故事

  9点40分,55名身穿统一文化衫的青少年分别坐上两辆大巴,正式启动“大浪客家文化之旅”。

  革命老村石凹是这次“大浪客家文化之旅”的首站。石凹曾经历过革命战争硝烟的洗礼,至今还矗立着一座见证那段烽火岁月的客家炮楼。

  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跟着带队老师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来到位于石凹一区A88号的客家炮楼。炮楼高10余米,四周设有机枪眼和炮眼,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

  “这炮楼建得很奇怪,四周还有洞眼。”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指着炮楼议论纷纷。这时,熟知大浪历史的朱赤开始为小朋友介绍炮楼的历史:石凹炮楼建于清朝末年,楼高5层,曾是石凹村最高的建筑物,主要是用于防盗防贼;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曾利用石凹炮楼作为指挥中心,指挥石凹村反击战并取得胜利。

  随后,孩子们来到石凹社区广场旁,参观了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榕。社区里84岁高龄的老革命谢恩林专程来到古榕下,拄着拐杖给孩子们讲过去的革命故事。谢恩林说,相传古榕树为先辈们在石凹建村时所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1948年11月,当时轰动一时的“石凹村反击战”就发生在这棵古榕下。

  “真没想到,这炮楼和榕树看起来并不起眼,当中竟有那么多故事。”听完一个个故事后,孩子们对石凹的客家炮楼及古榕的兴趣油然而生。

  小朋友争学大船坑麒麟舞

  去年登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殿堂的大船坑麒麟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大浪历史悠久的民俗风情。

  上午10时40分,孩子们来到大浪下岭排社区广场,与大船坑麒麟舞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这时,大船坑麒麟队20多名师傅早已“全副武装”等候着孩子们的到来。

  “舞麒麟的12个重要神态是灵、动、威、猛、疑、惊、醉、睡、喜、乐、祥、和……”在主持人介绍完大船坑麒麟舞的历史后,麒麟队开始表演。随着锣鼓声响,师傅舞动着麒麟,表演了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等套路。随后,师傅们还逐一登台,表演了十八般武艺。

  参加活动的孩子不少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麒麟舞表演,个个看得入了神,不少孩子还跃跃欲试,走上前想跟师傅舞麒麟。师傅们早已看穿孩子们的心愿,当场表示可以现场教孩子们学舞麒麟。孩子们当即欢呼雀跃,一窝蜂地冲上前,争着要学舞麒麟。看到孩子们如此踊跃,争当大船坑麒麟舞“传承人”,大船坑麒麟舞传承人谢玉球师傅显得十分开心,随即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学舞麒麟。

  今年12岁的刘子淇虽然身为女孩,学麒麟舞兴致一点也不输男孩。当她顶起麒麟头时,现场的主持人大声叫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女孩舞麒麟,而且舞得有模有样,真是帼国不让须眉啊。”

  在学了几个舞麒麟的动作后,刘子淇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麒麟头。“我真希望把舞麒麟的全部套路都学了。”可惜,时间有限,当老师们宣布集合时,孩子们仍依依不舍地举着麒麟头、拿着兵器,缠着师傅们要“拜师”学艺。

  亲手做客家茶果慰劳父母

  客家茶果是大浪客家人在春节、元宵、清明等重要节日款待客人的必备点心。下午3时,刚刚看完电影的孩子们来到大浪办事处职工食堂,跟本地客家妇女学做传统客家茶果。

  参加活动的孩子平常大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未动手做过饭。但在活动中,他们纷纷跟着“老师”学做茶果。虽然,捏出来的茶果模样千奇百怪,但孩子们仍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5时,家长们陆续前来接孩子回家,当看到他们亲自制作的客家茶果时,一个个显得十分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自己孩子做的糕点,感觉很甜很甜。”一位妈妈一边品尝着孩子亲手做的茶果,一边动情地说。

  在活动结束时,记者看到,活动前派发给孩子们的笔记本上已写满了记录见闻,有的孩子还在笔记本上画上了炮楼、古榕。“虽然我是大浪本地客家人,但也是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了大浪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12岁的大浪人小谢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此总结自己的“大浪客家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周德萌 见习记者 黄晓华/文 记者 陈建华/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5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