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0|回复: 0

两座客家古民宅 为何不都留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1 15: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z.bendibao.com/news/2012年7月19日来源:深圳商报
【导语】:坪山金沙社区有两座建于清朝的大型围屋,但因土地整备,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村民“二选一”。

  记者昨日拍摄的青排世居。

  破旧的青排世居依然有着昔日的不凡气度。
  坪山新区坑梓金沙社区青排居民小组老屋一巷八号,有座建于清代早期的客家民宅——青排世居,因背靠青排岭而得名。世居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坑梓黄氏宗族鼎盛时期的产物,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田世居”还早十几年修建。
  青排世居南面1公里是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的长隆世居,北面600多米为深汕公路,周边多为农田,如今只有一户租户居住。
  据官方称,正在大力推进的金沙社区土地整备初步方案中,土地整备面积达65万平方米,作为文物的长隆、青排世居均含其中,但村民要二选一,集体决定留下哪一座客家围屋。
  “论保存现状,长隆世居胜过青排;论周边环境,长隆被农民房和厂房包围,整备起来困难;青排周边开阔,多为农田,保留后开发价值更大。”
  参加新区三周年转型升级论坛的部分专家表示:“为何不能两个都留下来?推倒了,坪山新区的文化和根就没了。”孰去孰留,目前尚无定论。
  围屋内房屋多坍塌
  近日,记者来到青排世居。只见一排长长的围屋一直延伸到围屋旁的小山包,围屋前正墙前方没有通常客家民居拥有的禾坪,宽阔的月池紧贴着前墙开挖。这在坑梓众多围屋中极为少见。
  整座围堡似“回”字形,内外围的四角各建一座三层高的碉楼共8座,为“八角走马廊”,外围七八米高的坚实围墙上密布着由花岗岩石块凿就的各式枪眼,一派戒备森严之势。因年久失修,八角碉楼如今只剩外围前方的碉楼角,其他已坍塌。
  内围由屋宇组成。曾经的房屋所在处,不是断壁残垣,便是一片废墟,只剩两座破败不堪的宗祠。客家围屋中,一个围屋一般只有一个宗祠,据说是因为创建者黄奇义娶了两个老婆,所以大房小房均有一个宗祠。宗祠墙体剥落,野草疯长,砖缝间青苔泛绿。
  宗祠外到处堆放着空瓶子和旧桌椅等废品,走廊里还搭建了一个由木块隔离而成的小鸡窝,只容一人侧身而过。在二夫人宗祠门厅里,一群小鸡叽叽喳喳啄食,鸡屎满地,臭气熏天。再往里走,宗祠中厅两边贴着“危房禁止进入”字样。
  世居是家族的骄傲
  在77岁的青排居民黄启雄看来,青排世居的创建者黄奇义一直被视作家族的骄傲。黄奇义是长隆世居创建者黄廷元的次子,当时富甲一方,最鼎盛时期,他们的发展已不限于坑梓,惠州淡水杂货街60%的店铺都为其所有。而世居内最多时居住了三四百人。
  1993年,黄老一家从世居迁出。作为青排居民小组曾经的老村长,他自此每年都会到世居查看世居的现状,清扫、维修。“这是青排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根。”有段时间没来看围屋,黄老一脸痛心。
  金沙社区可保留客家风格
  “围屋是典型的文化形态的东西,很多历史感,即使我们七八十年代建设的东西,也会使我们城市更有深度、广度、厚度。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把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或者文脉挖掘出来,让后代在回到这个地方时可以看到前辈们怎样一步步走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第一次来坪山新区。他认为,这些客家围屋当年修建时无论是朝向、采光、环境、构造设计都极为讲究,遵循了当地的环境规律,“比如村委的办公楼设在围屋里,或者里面开托儿所,是否可以这样利用起来?”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不止一次来到坪山,对坪山客家文化深有研究。站在青排世居前,看着这个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客家历史建筑,门前月池碧波荡漾,屋前空地上草木茂盛,他告诉记者:“坪山客家文化底蕴最深厚,是深圳客家文化的一个品牌,如果围屋推倒了,坪山文化的根和活力也没有了。”
  “保护性开发当然也有难度,政府没资金,百姓没积极性,要运用创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是第二次来到坪山新区。他告诉记者,这些围屋都颇具南洋特色,很多客家人去了海外,如果回来寻根看不到围屋,那就一点亲切感都没有了。他说:“金沙要搞土地整备、要更新换代,何不把它做成有客家风格的社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5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