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8|回复: 5

转帖-族群文化—客家[了解台湾的客家现身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16 00: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族群文化—客家
来源:http://taiwaninsight.net/taiwan/taiwan_culture_1.htm


   **今年六月,台北市政府举行了一场「客家现身」游行。这个出过孙中山、邓小平及李光耀等华人政治领袖的族群,怎么会沦为「隐形」?又应该如何「现身」? 文.李光真 图.张良纲

   提到「客家」,你会想到什么?吴伯雄、许信良、山歌、□条、客家小炒……? 事实上,客家是台湾仅次于闽南的第二大族群,人口超过四百万。奇怪的是,除了传统客家庄外,居住在台湾的人,很少听到客家乡音、客家歌曲,连用简单的客语寒暄两句都不会。甚至为数众多的客家人,一进入都会区生活,就像著上一层保护色般难以辨识,以致「客家运动」崛起虽已逾十年,今年的北市客家文化节仍以「客家现身」为主题,来号召乡亲,提醒社会。 客家人该如何「现身」?其他族群又该如何关心客家,了解客家的爱恨情仇和一页沧桑史? 今年台北市客家文化节展开前,主办单位民政局召开了一场记者会。不料因为会中使用以客语为主的发言方式,引起记者退席抗议。在「讲什么嘛!听不懂,走了走了!」「怎么客家也搞起沙文主义?」的埋怨声中,某报记者张文雄也默默起身。他不懂的是,以前他们也曾参加过全场用台语发言的记者会,尽管有人一知半解,大夥儿不也耐心听完了吗?为什么这次在客家会馆,用客家话谈论客家事务,主办单位还费心安排了国语翻译,却仍然招来指责? 更让他觉得心底隐隐不安的,是另一件事:「别人对客家议题兴趣缺缺也就算了,但我明明是客家人,为什么也要跟著别人一起退席?」从小在台北长大的文雄,一句客语也不会讲,也从不觉得「客家」和他有什么相干。然而这一刻,客家的屈辱和自己的懦弱,像两面利刃般刺痛了他,他突然迫切地想了解自己的族群。或许,明天就请个假,回屏东去看看外婆,顺便跟她学几句客语?

   以上是台语运动者陈明仁在得知客家记者会退席事件后,所拟想的一段剧情。而类似的事件,正凸显出客家运动推行十多年来,虽已获得官方相当的重视,但在社会参与面上依旧孤掌难鸣的窘境。 客家风云难再起? 一九八七年解严后,高举「反对外来威权统治」大纛的民主化运动及本土化运动迅速展开,为客家族群争权益的「客家运动」也趁势而起。 一九八七年「客家风云杂志」创刊,为提振客家士气吹响了号角,紧接著一九八八年台北「客家发声、还我母语」万人大游行,更是一向被视为「驯化」、「隐形」的都会客家人首次走上街头,展现实力。在「万人大游行」鼓舞下,客家电台及电视台陆续开办、民间各种客家社团及学术界中的客家研究更逐步展开,在台湾的四百万客家族群开始受到瞩目。 然而,客家运动的推展似乎一直有其局限,以至于十年后的今天,检视成果,在同时崛起的本土族群中,闽南人(福佬族群)及原住民都已有了堪称丰硕的收获,成为台湾本土文化的两大代表,唯独客家依然沈寂,甚至连客家中产阶级的参与热情都在冷却退潮中,客家运动充满了挫折感和无力感。这究竟是为什么? 早年曾担任「客家风云杂志」总编辑、目前为客籍立委叶菊兰助理的杨长镇,可以说是伴著客家运动一起成长的。他指出,客家运动本是因响应民主运动和本土运动的号召而起的,然而民主意味著「数人头政治」;民主运动成功的结果,是福佬族群凭藉著占人口数七成的绝对优势,迅速站稳台湾的「主人」地位,福佬人成了「台湾人」、福佬话成了「台湾话」。换句话说,走了外来少数族群的威权统治,结果又面临本土多数霸权,客家人的处境并没有改善。 另一方面,人数约仅四十万的原住民,在本土化浪潮带动下异军突起。不仅原住民菁英为自己的族群权益极力奔走,许多汉族更怀著身为殖民者、入侵者的「赎罪」心情,加入声援原住民的行列。目前介绍原住民哲学及艺术的书籍、唱片及节目已经打入主流市场,行政院也成立了「原住民委员会」,替原住民争取医疗、就学、就业等各方面的权益保障。

   *有「台湾最年轻政务官」之称的北市民政局长林正修,自己就是客家人,今年主办「客家现身」,站在台上,不禁百感交集*

   说多不够多,说少不够少 杨长镇强调,福佬人既是多数,他们取得优势地位是很自然的;而原住民的绝对弱势也需要刻意呵护,这些他都举双手赞成。他只是遗憾,客家族群所争取的,不外乎是一种尊重,一种平等,一种族群间的相知相惜,这些不需要耗费太多成本,无奈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秘书长黄子尧则为客家的尴尬处境提出解释:客家人不够少到让社会同情、但又不够多到成为主流;客家文化尚未濒于灭绝、但又无法稳固壮大;客族是面临了发展困境,但又很难说明白到底是如何受到打压?受谁打压?这种种不上不下,把客家族群「卡」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当其他族群的形象已被凸显、权益也被广为认可时,客家人却至今摆脱不掉隐形、驯化、保守、漠然等宿命,还得藉著游行来刺激他们「现身」! 综观解严后的政经新版图,以客族占台湾总人口近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来看,中央政府首长中少见客族身影,全国五百大企业中也几乎没有客籍企业,客家人对自己文化快速消失的焦虑感,以及对现实政经利益分配不均的屈辱感,无疑是很深的。然而这份焦虑为何无法凝聚出更有力的诉求? 驯化?硬颈? 意识型态,是一切运动的根结,也是客家运动的第一道难关。

曾受清朝敕封为「褒忠义民爷」的义民信仰,是台湾客族的重要信仰。庙里不奉神只,崇拜的是不屈保乡卫民的忠义精神。图为高雄县美浓镇的义民庙一景 首先要厘清的是,到底何谓「客家」?中研院民族学所所长徐正光,是出身屏东内埔的客家人,他指出,关于「客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犹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难解之谜。但以今天通行的定义来说,「客家」指的是世居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山区居民。 当这些山区子民和当地平地人交往时,往往发生「土客之争」,客家人被贬为蛮族、「□獠」、。为了找寻自己的文化起源,清末民初的客籍学者罗香林考据出客家人是「逃难至中国南方的中原贵胄」,是中华民族中最正统、最纯净的汉族代表,而这种理论也迅速成为客族不容挑战的信仰。直至今天,「中原客家」、「褒忠义民」、「崇正会」等,仍是最常见的客家社团名称。 然而,解严之后,本土化潮流崛起。「在建立『台湾优先』、『台湾认同』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反被视为外来统治者的阴谋工具,是不公不义、压抑本土、应该被颠覆的,」杨长镇指出,于是,好不容易才确立自己族群认同的客家人,现在又重新开始焦虑,他们必须自问:「如果我不要做中华民族的代表,那我该是什么?」 在大环境的风潮遽变下,有些客家人转而开始嘲讽忠义精神,夸大客家的「反骨」和「硬颈」形象,甚至对台湾客家人特有的义民爷信仰也不愿宣扬。然而,这样的转向在客家社团内部并未形成共识,反倒造成矛盾与冲突不断。

   原乡?本土? 有著长期社会运动背景的客籍台北市民政局长林正修,则从另一个面向来解读这种认同焦虑。他指出,客族的认同一向是超乎地域与国界的,许多籍贯为江西、四川、广东、福建等的「外省人」,在血缘和文化上是不折不扣的客家人;而走遍全球,无论是马来西亚庞大的客家移民聚落、南太平洋的大溪地,甚或印度加尔各达,客家人总是用一句「□系(我是)客人」来定位自己、寻找友伴。 「对台湾客家人来说,他的本土就是客家;对台湾福佬人来说,他的本土却是指台湾,」杨长镇表示,当台湾福佬人已摆脱闽南的原乡情怀而生根台湾、高喊「我是台湾人!」时,客家人却对于自己要不要跟著改称「台湾客家人」而举棋不定。 此外,相较于福佬本土运动的气势汹汹、唯我独尊,客家运动却始终摆脱不了「作客」心态,不敢「反客为主」,大声喊出爱客家。 在外人看来,客家运动不仅温和,而且总把争取客家权益的企图,包装、依附在更大、更崇高的理念下。

  例如强调「客家运动不只是为客家人,而是一种寻求各族群平等相处的运动」、或是「客家不是客家人的客家,而是台湾的客家,是台湾资产的一部份,应该由大家一起珍惜」等。尽管理念崇高、格局远大,却不免削弱了客家运动的力道。 客族历史背景,也塑造了客家人的族群性格。黄子尧以客家先民千年来的迁徙及开垦过程来看,由于客族往往是晚到的「客人」,或者是在人孤势弱的情况下,只能在平原周围的山坡丘陵地聚居,以务农为生。(近年史家有不同解读,请看「客家人在台四百年」一文) 从中国大陆赣南山区、广东梅县、四川成都市近郊,一直到台湾的桃、竹、苗及屏东等地,客家庄从来不是通都大邑,也从来没机会发展成政治、经济或文化重镇。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一般农家出身的客家子弟,对政治、经济领域较为陌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操练,也缺乏闯荡的信心。

   经济力再造

  *传统客家庄以种植茶叶、果园、槟榔等经济作物为主。图为美浓妇女采收菸叶,准备拿去熏制的情景。*

  以经济实力来说,对企业与族群关系颇有研究的大人物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范扬松指出,台湾福佬人占居平原数百年,一来因农作获利较丰而累积资本,二来可以藉市集之便而磨练出灵活的经商技巧。 另一方面,民国三十八年后才随著国民政府来台的外省族群,虽然在人数上是弱势,但他们有著「统治阶级追随者」的自傲与自信,加上「山东帮」、「上海帮」等财团本来在大陆上就有庞大的基业和人脉,来台后依然维持丑@Y。 相较下,客家的经济版图显得分外渺小。今天台湾五百大企业中,几乎找不到一家客籍财团,工商社团领袖中也少有客籍人士,和客族占台湾人口近百分之二十的情况不成比例,反映出这种历史条件的限制。 此外,范扬松指出,「长期极度匮乏」的结果,养成客家保守、谨慎的心态,老是害怕失败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即使以目前统计数据显示,客家人虽然没有大富之家,但都可称得上家道殷实的中产阶级,却仍然不易扭转客家人保守、焦虑的心态。 范扬松以自己为例,当初他辞去稳定的公职出来创业,差一点引起家庭革命。直到现在,每次回新竹,父母不是劝他把公司收掉,就是告诫他千万少跟银行往来、别借太多钱。 环视周围,范扬松很惊讶的发现,有些眷村出身的外省子弟明明没土地没资本,竟也敢在商场上冲闯;而福佬子弟的家业根基和人际网络,则是他非常羡慕的。对照之下,客家人已深陷在「因匮乏而忧惧,因忧惧而事业难以开展,因事业难以开展而更忧惧」的恶性循环中。加上「长期内聚,以抗外侮」的习性使然,客家人拙于对外折冲、结盟,因此也很难从策略联盟及国际化的潮流中获利。 在外人看起来,客家人似乎非常团结,外人不易打入,然而自己也有家族事业在经营的总统府资政吴伯雄,对客家人保守谨慎、「出钱就要管事」的作风却相当感叹。他指出,由于总不放心把钱交给别人,即使朋友间合夥做生意,也常因公婆太多、意见不合而拆夥。在面临企业必须走向现代化、制度化时,客籍经营者往往因为不信任专业经理人而无法壮大。

要做生意?请讲台语! 经济力薄弱,无形中造成客家人的隐形」倾向。早年客家人为了追求较好的经济条件,大多进入都会区做小生意,为了在外地讨生活,尤其为了掩饰被福佬人轻蔑的「客郎」、「客婆仔」身份,除了国语非学不可外,还人人都练就一口流利的台语。 「要做生意就要讲台语,」这样的观念,甚至在客家庄也不可免。以桃园县中坜市来说,中坜有二十多万客家人,号称全台最集中的客家都市。然而走在中坜市街上,可以听得到国语、台语,甚至外劳的泰语、菲律宾语,偏偏就是没人讲客语。


    五十来岁,操著标准台语口音的计程车司机吴贵欣,当被问到怎么会来中坜这样的客家城市谋生时,才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 「我们客家人是多数没错,也满有钱的,可是客家人不喜欢做生意,宁可把临著大街的楼房租给外地来的福佬人开店,自己收租金,」吴贵欣解释。久而久之,开店的都是福佬人,福佬话成为商业语言,像他这样一天到晚在外面跑车赚吃的计程车司机,自然也跟著说台语啦。有时明知上车的乘客是客家人,还是很自然地用台语交谈。更好笑的是,尽管吴贵欣太太也是客家人,但他俩的客语腔调不同,乾脆用台语沟通比较习惯,连带著孩子们也只会台语,不会客语。 乡音何处闻? 传统客族不擅于政商发展,和现代都会性格似乎也捍格不入。 目前就读高雄医学院的徐玉玲,是在苗栗县客家庄长大的。她说,在客家庄里,年轻一代虽然不像往常那样习惯使用客家话,但街坊上仍是乡音处处,碰到喜事节庆也总是有人高唱客家山歌,并不觉得有文化危机感。然而,来到高雄这样的都会区之后,找不到会说客语的同伴、也没有寄托乡情的地方,觉得自己的客家血液像涓流滴入大海,很快就要消失于无形了。 玉玲的国中同学、目前担任台北医学院客家社社长的高伟棠也有同感。在台北混久了,有时一票苗栗同学开起「旅北同学会」,大家竟也用国语叙旧谈笑。为什么?「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带头,大概觉得在台北讲客家话很怪吧,」伟棠表示,虽然「在公共场合多讲客家话」及「多用客家话谈论公共事务」是客家运动者的共识,然而心理上的障碍似乎很难突破。 最近教育部通过将乡土语言——台语、客语及原住民语言——纳入国中小学三选一的必修课程,然而,本身参与争取过程的客籍台大历史学系教授李永炽坦承,在都会区中,许多事物及观念都无法用客语流畅地表达,加上客语师资及教材的限制,因此他的孩子若要舍客语而学台语,他也不反对。

   「发现」客籍菁英

   *出版业中有许多客籍人士,南天书局董事长魏德文便以出版台湾史丛书,在业界广受尊敬。*

   要特别强调的是,族群整体的弱势,并不代表客家人个人没有成就。事实上,客族以「耕读传家」著称,不管在政商界、学术界、传播界,客家人位居高职的比比皆是。 中研院徐正光所长指出,中国人重视教育,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更是如此。在政治和经济前途难以开展的情况下,客家人总是尽量把握政府提供的管道,培养孩子成为知识份子。客家子弟藉知识及技术换取高位,加上认真谨慎的性格,容易博得长官及老板的信赖,不必强出头,不必担风险,是最稳当的一条路。

   尽管客家运动者批评这种作法是「淡化自己族群色彩,以求融入主流」,然而徐正光认为考量现实,这的确是客家人体察时势后所做出来的最有利、也最成功的选择。 近年来,客家人逐渐体认到,经济实力才是操控一切的背后推手,「经济力决定文化是否能保存,下层结构决定上层政策的取向,」范扬松说,因此客家运动诉求的矛头,也逐渐从政府转到民间,从文化语言的保存,转到经济价值的开发。 在「创造客家价值感」的新构想中,传播媒体的角色是最常被提出来讨论的。而客家在媒体的曝光率和其人口数完全不成比例,因此争取在电视频道上播放客语节目、报导客族新闻,一直是客家运动的诉求焦点。
令人讶异的是,探究台湾传媒界,客家人不仅不弱势,反倒称得上「势力庞大」:中国时报社长、公视、民视、中视,及中影的总经理,还有十多家出版社的老板都是客家人,只是他们谨守专业原则,不轻易凸显自己的族群特色。客家人人多势众却难以辨认的「隐形」个性,在传媒界表露无遗。 期待客家「阿妹」 出身美浓客家,最近才因客语节目仅占全部播放时间的千分之二而被乡亲们埋怨的公共电视台代总经理李永得,对客家与媒体的关系深有所感。他指出,目前客家人已拥有专属的电台,在大台北地区也有两家客家卫视台,商业电台如民视等也都加强播映客语节目。然而,李永得质疑,如果连客家人自己都不看客家节目、不听客家电台、不订客家杂志,就算形式上争取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永得强调,在资本主义挂帅、强势流行当道的时代,客家必须寻找自己的「卖点」、快速开拓市场,才能吸引观众、在主流媒体中站稳一席之地。关于这点,许多人不约而同地,都将目标指向流行歌谣的创作。 竹东选出来的客籍立委张学舜举例,多年前歌手林强突破台语歌悲情哭调的窠臼,为现代台语歌注入创新活力,开启台语歌热潮;而原住民老歌手郭英男,以一曲阿美族歌谣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发声,加上「阿妹」张惠妹将原住民味道融入流行歌曲后,也大大提升了原住民歌谣的声势。 近几年,客籍歌手黄连煜、陈永淘及摇滚乐团「山狗大」等,开始将客语歌带入流行歌坛,如果「山歌配上摇滚,采茶戏加强情节」,客家文化的流行感和价值感可以快速地创造出来。

   张学舜指出,到那个时候,「客家」可以是一个话题、一个风潮、一种精致的流行商品,客家孩子不再觉得讲客家话很难为情,别的族群也会被吸引来了解客家。 回馈族群,共创荣耀 「有时候我会刺激我的客家朋友说:你们在台湾文化史上到底留下了什么啊?」台语运动者陈明仁表示,除了早年客籍作家锺理和的《原乡人》因改编成电影而广为人知外,大部份人在台湾生活一辈子却没有听过一首客家歌、看过一部客家电影或一出客家戏曲,又如何引发他们对客家的好奇与兴趣呢? 陈明仁指出,客家艺文人才鼎盛,日据时代有「台湾文学之父」尊称的赖和是客家人,风靡一时的歌仔戏天王叶青是客家人,将台湾本土电影推上国际舞台的侯孝贤是广东梅县客家人,目前综艺节目王牌主持人胡瓜则是苗栗人。客籍优秀人才众多,若能将他们的创造力多回馈一点到客家议题上,对于客家意识的建立及价值感的提升,应该很有帮助。

   「客家现身」游行已落幕,而纠结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重重迷障中的现身历程,却才刚刚开始。不过,正如台北市民政局长林正修所说的,占有人口数百分之二十的客家族群,没有悲观的权利,更何况,尽管客家运动在台十年斩获不大,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辩、反省、鼓吹与结盟,已使得台湾俨然成为全球客家运动的中心。客家运动蕴积的能量将如何释放?值得期待。

http://taiwaninsight.net/taiwan/taiwan_culture_1.htm

[ 本贴由 yanxiuhong9 于 2002-5-1 19:22 最后编辑 ]



[ 本贴由 yanxiuhong9 于 2002-5-1 19:24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4-16 0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族群文化—客家[了解台湾的客家现身运动]

我也有同感。我也希望我们台湾的客家能够尽快地改变这种局面。真正地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一面来。告诉天下的人民,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枝独秀,应该受到每个人的尊重与爱护和发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4-16 04: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族群文化—客家[了解台湾的客家现身运动]

我希望台湾的客家人能尽快兴盛起来.并希望台湾所有客家人讲客家话.让祖国母亲以客家自豪
让中国人以客家人为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4-16 04: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族群文化—客家[了解台湾的客家现身运动]

乡土文化是中华大文化的一个部分,
是中国文明的具体存在方式和基本依附.
保护和发扬乡土文化,乃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
张扬客家文化,也可以带动其他地域文化的自觉.
所谓潮学就是在客家学建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4-16 06: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族群文化—客家[了解台湾的客家现身运动]

但是我们也必须尊重事实,希望是希望,更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 23: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酸那,,,说的是台湾客家,其实大陆很多客家市又何尝不是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