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3|回复: 0

雜談台灣客家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 2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范毅誠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客家研究從清代的傳教士、客家團體為己正名,到羅香林等現代學者集大成。最近二十年來,台灣客家意識抬頭,許多文史工作者又重啟了客家研究。然而為了使客家研究更佳細緻,更經得起知識體系的驗證。也才出現將客家研究納入大學院系中,並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客家學。也因為納入了大學的知識體系,客家學的研究方式包含了習見的人文社會科學,如歷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分析等。而客家學也勢必受到當代學術思潮的衝擊,例如舊有的本質論就被建構論所取代。
  以往「客家」如同許多文化,被認為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在本質論的影響下,它就「應該如何」。但從今日的田野調查可以發現,客家人之間,即便相距不遠,還是有相當高的異質性。
  客家學最重要的兩個研究內涵是「移民」與「族群」。客家族群因移居而往往身處與其他非漢文化交界的邊緣地帶。一如其他漢文化,客家人在移墾時,不同地區的客家移民之間也產生了差異性,這概由三種因素造成:一、自然環境的差異。二、移入的母文化本身的差異。三、受當地原住民文化的影響。
  第二種因素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第一種因素卻並不是「環境決定論」,不意味著某種環境就必然對人群造成某種影響,主因即在人類有「文化」這個變因。也可以反思並非特定族群就會選擇特定的居住地形,例如客家人並非一定就居住在丘陵地。第三種因素則是對以往「漢化」觀點的質疑。「漢化」的觀點不但忽視原住民的存在,台灣的學者也一度錯用了意指漢化的「涵化」定義。實則兩文化之間的互動是相互影響的。不可否認,某些地方的漢人習俗其實是受了當地民族的影響,但漢人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其文化,並很容易納為其文化體系。而例如今日平埔族文化中形似漢化的部分,其實也是原住民在與漢人接觸的過程中,逐漸折衷而端出漢化的外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