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1|回复: 4

归国华侨“洋雷锋”廖乐年义务教英语十年如一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8 0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20225429999426082.jpg
廖乐年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照片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看到一群孩子操着纯正的英语毫无拘束地和外国人交谈,这样的情形,很多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这再平常不过了。这一切都得益于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廖乐年10年的义务英语教学。
  村里来了个“颠鬼”老师
  2002年3月,宁静的大埔县长教村来了一名满口洋文的不速之客。
  村民们从他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渐渐明白了这名华侨名叫廖乐年,是一名马来西亚的退休教师,他的祖父廖南亩就是本村人。他来到这个小山村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想:在这里办一个免费的学习班,为故乡的孩子提供一个免费学习英语的机会。起初,村民们对这个连汉语都说不连贯的人的教学能力表示怀疑,甚至暗地里称呼这名老师是一名“颠鬼”老师。
  为了能办好这个英语补习班,廖乐年专门跑到北京、香港学习了4个月的普通话。汉语还没熟悉,廖乐年就迫不及待回到家乡开始他的英语教学。来到长教村之后,60多岁的廖乐年又学了当地的客家话。

  不求任何回报,把一生奉献给义教
  退休后的廖乐年,婉谢了多家单位、学校的高薪聘请,放弃了在马来西亚有车有房的悠闲富足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祖父出生的大埔县长教村教孩子们学英语,后来他干脆把祖屋“翠轩公祠”修葺成一间现代化私塾,免费招收学生。
  村民廖旭明有一个孙子在深圳上小学四年级。原来小孩的英语成绩只有20来分,廖旭明抱着试一下的心态请廖乐年为自己的孙子补习。小孩经过一个暑假学习后,英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还在一次英语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从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慕名而来。一次暑假报名中,廖乐年的英语补习班本来只想接纳村里20多个小孩,没想到一下子有200多人报名,廖乐年只好从自己有限的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请了3个助教来帮忙教学。几年来,廖乐年的英语学习班培养出了不少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如今,广州、深圳、珠海及福建省都有廖乐年的学生。
  廖乐年在自家祖屋免费办英语学习班之余,还在附近的长教小学和莒村培英学校、县城的虎山中学义教英语。长教小学的校长对记者说,有一次,下大暴雨,老师和学生都以为廖老师不能来上课了。没想到,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一个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廖乐年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
  “颠鬼”老师是个“洋雷锋”
  10年来,廖乐年坚持在长教村进行义教活动,并且坚持所有教学活动免费。义教活动期间,廖乐年筹集了大约200万元,为义教倾其所有。
  为了他钟情的教育事业,为了故乡的教育事业,他至今仍是单身一人。他向记者说,有了家庭、有了太太和孩子,他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可以像现在这样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他最热心的教育事业中去。至今为止,廖乐年已经帮助了家乡很多考上大学而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简单,做一辈子好事难。”廖乐年十年如一日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敬重,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洋雷锋”,2011年底入选广东“十大华人慈善家”。(本报记者 吴春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乡村英语义教廖乐年成为“南方”焦点人物

  人物简介:廖乐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伊堡,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2003年,廖乐年回到家乡长教村,开始从事义教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10年来,廖乐年克服了语言、饮食、居住、信任等诸多困难,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并每年往返国内外筹措教学经费,至今已投入200多万元,教过的学生更是超过5000人。2008年8月,本报率先报道了廖乐年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多年来,廖乐年先后获评 “大埔县十大道德楷模”和“2011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奖等。
  近日,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又一次因为马来西亚归侨廖乐年而备受瞩目,3月24日至31日,《南方日报》记者林旭娜、曹斯、张由琼来到长教村翠轩公祠,与廖乐年一起生活,“围观”他每天的起居作息、一言一行。从4月5日开始,《南方日报》连续大篇幅向广大读者介绍廖乐年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本报从今日起,也将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记者眼中的廖乐年:他思想很开放、很包容
  昨日,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南方日报》记者林旭娜和曹斯,听她们描述自己眼中的廖乐年。
  林旭娜:去年10月,我第一次采访了廖乐年,今年3月14日,我第二次来到大埔,再次见到廖乐年和他的学生,坚定了我深入采访的决心。3月24日至31日,我们一行3人驻扎在长教村整整8天,和廖乐年老师一同吃饭、一同买菜、一同上课,和每个学生聊天。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不断被廖乐年感动着。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内心很简单,用他的话说是“有去有来”,我帮你,你帮我,世界因此更美好。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心很open(开放)的人,尽管年迈,生活态度却非常积极,很看重感情。每到年终,他便把自己所有工资分给亲朋好友,他说,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得到,而人情的东西却很难得到。
  曹斯:我觉得廖乐年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并不是他花了多少钱资助了多少学生,而是他赋予了农村学生很多新观念。他用的教材有很多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他在课堂上讲的很多实例也和当前的时事相结合,所以,学生们尽管身在农村,却放眼世界。他还是一个思想很开放、很包容的人。为了融入中国的文化、融入客家的文化,他60岁了还依然坚持学会了中文、客家话和粤语,他上课时经常是多种语言并用,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理解他的讲课内容。他不仅掌握了4种不同的语言、方言,就连哑语也学会了,我们和他一起去买菜时,见到他和一名修鞋的聋哑人比画着,谈得甚欢。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会弹钢琴、会武术,也爱登山,就连养猪、养羊、种柚的知识都懂,还经常帮助指导当地村民。
  结束了采访,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忧虑:翠轩公祠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乡村义教事业要怎么样才能继续传递下去呢?尽管廖乐年老师一个人的能量在不断发酵,但毕竟是有限的,农村的义教事业还需要更多人来关注,也希望得到社会上源源不断的帮助,并建立长效机制,让廖乐年老师的事业成为全社会的事业。
  廖乐年的心声:希望义教事业后继有人
  面对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廖乐年却是喜忧参半。
  廖乐年:《南方日报》推出的报道,对我的学生家长而言是件喜事。因为我们的义教事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们将会学得更有信心,家长也将对我们更加放心。但是,这对我而言却是一种心理负担。自己没想过要通过钟爱的义教事业而出名,只是希望自己的义教事业后继有人。现在,我曾经的学生已经在县城独自开了一个英语班,目前我也正在培养村里两位年轻的妈妈,希望她们今后也能加入到义教事业中。
  《南方日报》系列报道推出后,大埔县委、县政府也迅速行动起来,在大埔论坛、大埔宣传网等网站推出廖乐年老师的感人事迹,同时组织大埔电视台对廖乐年老师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并号召全县人民向廖乐年学习,让廖乐年的义教事业广为人知,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到乡村的义教事业中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刚做了个梦,回到紫金老家教英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7: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尊敬的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1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简介:廖乐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伊堡,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

伊堡=IPOH=怡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