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12-3-4 21:14 编辑
回顧前篇於最後詮釋語言的政策面,起先陳述了若就學生學習的立場可能面臨的問題,接著在此針對體制面包括專業語文等諸多多項提出看法。專業語文教學可謂從事翻譯相關流程以前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因為除了對兩種(含)以上的語言文化勢必要有相當的熟稔度,對特定專業領域的瞭解亦不得有絲毫偏廢。簡而言之,即本方語言、目標語言和專業認知應「三國鼎立」、平起平坐。這樣的想法看筆者似乎陳述得輕易,然就根本和實質上來說,是要投注相當多的心力以及長久的時間一步步確實實踐。而就目前台灣內部的情形,不禁還是要讓筆者重提所說過那求速成的「理念」,亦即對人文領域多以傲慢輕蔑的態度,對翻譯和語文的觀念也謬誤甚鉅。
在前段所述為專業語文,亦即原本修習的語文與專業領域之間的結合與培訓的過程。當然這事後另外要實行的,則是對這方面做相關的檢討甚至於研究。截至目前為止筆者所敘述的一連串過程,亦包括這檢討與研究後的結論或建議,相信是甚為必要,不過就實際上真正重視並實行的先進和單位寥寥無幾。這一連串的過程與翻譯考試算是有先後順序上的密切關係,然無奈先前應具備的尚未實際落實,而接著教育部曾舉辦過,又於這一兩年間停辦的翻譯考試,更有定位不清、保障無存的缺陷。理由除了應考人數大體上逐年減低,通過考試後所得到的證書性質更有諸多質疑,說到底是要成為certificate還是licence?還有測考的語種少了其它非英語的語言,以及專業領域分類的方式適當與否……等等。但見筆者羅列出諸多問題,要說成「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實在恰如其分。
筆者另想提出亦為匪夷所思的點,對於教育研究院年年舉辦的「台灣翻譯研討會」本身從未缺席與會,而其一本身想提出的則是幾乎台湾各大專院校都有英外語系(亦包括科大體系的應用性質),但鮮少有學校系所去針對專業語文的培訓進行檢討和研究,反而在正式的翻譯考試制度上有所行動。再者為筆者自身相當不能看好和認同的,則是在去年十一月在國教院所舉行的議程,在下午竟安排產、官、學三者分立的議程,雖說這樣的安排或許可達成在各別的角度可以深入的問題研討,也儘管最後是有綜合論壇,但事實上就這三方的彼此間都未能相互信任、配合,議程分立除更難以全面了解翻譯及其考試制度的不同觀點,亦更難讓翻譯提升在台湾的重要性。因此要說原先翻譯的不受重視是「先天的寂寞」,而接續的作法失當更可謂「後天的創傷」!
筆者目前所就讀的客家語文所雖可謂台湾惟一,亦行之有年,然仍以為有不少地方需建構。雖據羅肇錦老師的看法,就客家語文的範疇裡語言學的完整度算甚於其它像文學和翻譯,文學師資亦最快於今年(101學年度)補進,而就筆者另知,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就有進行過客語與華語的口譯培訓,然獲悉此訊的人似乎不多。因此本身就思考,其實客語所本身的特性是可以參考大多大專院校的外語系所,擁有文、語、譯、教四者並行的走向。黃子堯老師曾在「文學客家\下晝茶」座談會提出華語與客語間的翻譯還比中英文間的容易,然就翻譯本身是個專業的這點是無庸置疑,當然也或許尚未進行該方面的研究,中文和外語間的翻譯現況又有諸多可借鏡處,因此可嘗試考慮相關發展。
末段筆者欲提建構「客家知識體系」發表會的心得,亦為本主題電子報系列告一段落。該發表會的議程內容就本身實際參與,首重政、經,次則社會、文化,然有些令人不解的是每篇所發表的內容都提及語言學和文學,然而除了當時尚未有任一位客家語文先進做發表,在每篇文章裡語言學和文學的順位也都不一致,是為可惜處,因此若筆者將話說得得罪人,是否又是學術本位思維的再現?當然篇篇內文皆提及語言學和文學,或許亦可另專文詮釋台湾的客語政策,雖說是要給政治學的先進或是語文界的先進發揮亦有待考量。當時一樣在現場的有彭老師,是積極研究客英大辭典的先進。而因為彭老師的該研究因無知的官僚而受阻,便在離場以前有些巧妙地留下這句切合本連載文標題的「生死面」:「官僚不止,學術就死。」而另一方面就筆者的與會經驗,亦針對學術界一些難以認同的本位傲慢與排他,作批判性的回應:「本位陋習一日不除,多元思惟萬劫不復!」
部份心得來源:
12. 建構「客家知識體系」發表會 Thu 19th Jan 2012 政治大學
【文/劉學勳(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註) 續第150期電子報後生部落格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50/paper.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