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
2011年12月15日10:14 来源:《重庆日报》
本研究共40多万字,附有149张照片,从四个方面对“湖广填四川”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是在研究资料上。“湖广填四川”的资料除了传世的历史文献外,许多资料都藏于民间,如民间的家谱、口碑、实物资料对于“湖广填四川”的深入研究特别重要,所以将资料收集的重点放在这些方面。就传世历史文献而言,也尽可能对以前学者注意不够的资料加以利用,如丰富的四川竹枝词和十分多的清代移民墓碑。同时,十分关注四川地名中的“湖广填四川”信息史料。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通过将清代“湖广填四川”以来现代川渝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一个明晰的梳理,以达到对现代川渝文化的历史轨迹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提出了“老四川”地区、四川三大人群的概念,对清初四川虎患、移民会馆名实、修谱传统的影响、老四川文化的形成、湖广填四川对地名的影响及地名反映的湖广填四川、竹枝词中的近代四川移民社会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直到现在,对“湖广填四川”的研究最薄弱的应是田野调查的不足。目前对“湖广填四川”的田野调查主要集中在对客家人的社会调查和对四川方言问题的调查方面。为了使研究更有说服力,2003年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师生曾到四川省通江县八家坪村进行了一次“湖广填四川”历史学和人类学结合的个案调查,力图从这个自然村落的移民与开发的历史过程来透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探索这个过程对民间影响的深入程度。另外十分关注对“湖广填四川”留下的独特的景观建筑——移民会馆的考察,在数十次的田野考察都将其作为重点来考察。同时,发挥历史地理学科习惯于计量分析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将历史文献的定性记载与统计计量分析结合起来,使人们对“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认知更全面深入,以体现“尽全时空”的学科特色。
四是在研究目的上。历史研究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移民历史的研究与现实关系密切,在研究过程中就更应如此。这些年在研究“湖广填四川”的同时,正是三峡工程的三峡大移民时期,提出现代三峡移民的回故乡之路实际上是回到三百年前他们祖先“湖广填四川”时的迁出地,这好似一个三百年的历史轮回。(主研人员:蓝勇、黄权生)
成果简介:
本文摘引自《“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一书,该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一等奖。此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将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结合起来研究的学术专著,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