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8|回复: 0

客家话语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0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有许多方言,大体而言有七大方言:官话、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语、粤语。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基本上没有学习是不能互通的。这些方言中很多还有各自的次方言。有些次方言可以互通(如客语四县和海陆腔),也有些不行(如闽南语厦门和海南话)。

  其中客家话原本属于北方方言,在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中和南方的其它方言互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种和北方方言不同,却又异于南方方言的一种新语言,就是客家话。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主要是因为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以及宋代金人入侵。所以客家话主要是唐、宋时期中原的语音。

  客家话的语音特点

  要了解客家话在汉语中的时间定位,就要了解汉语演变的过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时代,声韵学上称为“上古”。上古音主要有几个特点:

  无轻唇音:中古的轻唇音皆读为重唇。所谓的轻唇就是ㄈ这个音,重唇就是ㄅㄆ。也就是说,上古汉语没有ㄈ的音。  

  无舌上音:中古的“知彻澄”母读法和“端透定”相同。可以比喻例如ㄓ这个音在上古念为ㄉ。  

  复辅音声母:也就是一个字有两个声母。体(tl)、各(kl)。这就是为什么“各”可以做“路”的声符。而“体”和“礼”有相同的声符。

  在汉代后,复辅音声母消失,语音也渐变。从六朝到宋朝,声韵学上称为“中古”。它又可以前期和后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韵”这本书。广韵这本书记载的是唐朝初年的语音,许多汉语方言都可以从这本书的音系来加以分析。

  唐朝到五代间发生的主要语音变化有:

  轻唇音产生:这个变化从初唐开始发生。广韵中尚未有此变化。但客语中已有轻唇音。  

  正齿音二等和三等合并:也就是庄(照二系)、章(照三系)组合并为照组字。这个变化在晚唐才发生。而客家话中有的次方言合并,有的没有。

  客家话的语音特点:

  客家话的字音,读为送气音的比较多。也就是说ㄆ、ㄊ、ㄎ比ㄅ、ㄉ、ㄍ多很多。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并、定、群母)在客语全部变成送气清音。而其它方言则是一部份变化为送气一部份变不送气。  

  客家话中有一些轻唇字念为重唇,也就是ㄈ念成ㄆ或ㄅ。例如斧、肥、浮、飞等,表现了“古无轻唇音”的现象。  

  中古的知组声母字在客家话中已大多数变为舌尖塞擦音,也就是合入精、章组中,和精、章组读同样的声母。但仍有少数的字保留舌头音的读法,如知字。这种读法,反映了唐宋以后的读音。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比喻成有许多中古念为ㄉ的字,在客语中已念为ㄗ了。  

  中古晓、匣母合口字在客语念为ㄈ声母。在现在看来就是在其它方言中念为ㄎㄨ?、ㄏㄨ?声母的字,如花、灰、虎、辉、婚、裤、苦等念成ㄈ。  

  中古时的疑母字,在客语中读为ng。如牙、逆等字,这是保存宋代读音的另一个表现。  

  客家话中有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韵母体系,它保持着中古汉语中存在的m, n, ng, p, t, k六种韵尾,相当整齐。这也是客家话保存中古语音特点的一种表现。其保存完整的程度在汉方言中仅次于广东话。客语中缺少ing, ik, eng, ek,这是反映了长江流域一带方言的特点。  

  客家话中没有撮口呼(ㄩ)一类的韵母,只有开口、合口和齐齿呼。中原汉语的撮口呼是在明代才出现的,客家话在明代以前便分化出来,所以没有这一类韵母。这叫做“四呼不齐”。

  客家话的词汇特点

  单音词丰富。如皮、毛、翼、索、闲、企、行、寒、食等。一般而言,古汉语的单音词较现代汉语丰富很多。  

  保存比较多的古汉语语词。如捼(两手相切搓)、拗(折断)、系(是)、跍(蹲)、镬(锅子)、遮(雨伞)、犁(低头)、禾(稻)等。

  客语间的次方言现象

  四县腔

  四县指的是嘉应州梅县附近的四个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梅县的客家话一般而言是客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但和四县腔略有不同。说四县腔的地方主要是桃园县的一部份、新竹县的一部份、苗栗县以及南部六堆地区。四县腔可以说是台湾所用的客语次方言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了(约四分之三)。四县腔的声母最少,共十七个。变调只有阴平加去声变阳平加去声、阴平加阳入变阳平加阳入及阴平加阴平变成阳平加阴平三种。最容易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