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写真]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左)与张达强合影。 1969年出生于五华客家贫困山区的穷苦孩子张达强,从小靠父母辛勤耕作、割 、卖柴供他上学读书,11岁时父亲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离开了人世,使他一家在经济上雪上加霜。懂事的张达强为了帮助母亲摆脱经济上的困境,让两个弟弟能读上书,1987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他,听说深圳能发财,就孤身一人到深圳。
初出茅庐艰难不馁寻商机
初到深圳一看,一片茫茫人海,过关需要检查,要什么边防证,在家乡听都没听说过,到哪里去弄边防证呢?张达强趁着人多进关时想混进去,试了三次未达目的,还被检查人员抓住视为小偷挨了一顿打。张达强静下来一想,在沙头角有一位堂兄,但忘记了他的电话,只好徒步寻往。途中累了就休息一下,饿了就在垃圾桶里找点残渣剩饭充饥,渴了就在河溪里弄点水止渴,困了就找个偏僻的地方躺一下。经过两天多的周折,终于见到了堂兄,真是悲喜交加。但是堂兄说:“你可在这里暂住几天,我也来深圳不久,现在一家几口人都还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狭窄房间里,难啊!”
张达强认为堂兄那里不能久留,次日便去寻找工作——白天当搬运工,晚上踩三轮车运货或摆地摊卖衣服。每天工作12个多小时,难以承受强大的工作量,经常晕倒在地,因此遭到老板的责怪和解雇。难道我张达强就这样倒下去?这样对得起早逝的父亲和家乡父老乡亲吗?不行!应想尽办法,寻找商机……
拜师“御厨”刻苦钻研出成绩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后,张达强逐渐认识了一些朋友,后经人介绍到了一家外资酒楼学厨艺。当时的厨房大师傅(老板)是马来西亚人,对学徒要求相当严格。但张达强也发现老板厨艺精湛,因此,千方百计接近他,一同出差时替他洗碗、洗衣服,久而久之成了老板的得力帮手。
张达强自步入餐饮行业后,刻苦学习,任劳任怨,钻研各种烹调技艺。有一次师傅叫他发面做馒头、做肉包,因未掌握发面技术和配料,馒头没有发酵,受到老板的批评。打那以后,张达强深刻反省自己,认真总结教训,找出馒头未发酵的原因,仔细观察老师傅发面的点滴细节。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些面粉反复试验,经过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将面粉成功发酵,达到厨艺大师的要求,得到同行及师傅们的认可。
为了不断提高厨艺,自2001年起,他拜“世界御厨”杨贯一先生为师,学做鲍鱼、鱼翅菜肴的技艺。张达强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认真钻研鲍鱼技巧。因杨贯一先生所在的酒楼属于接待中央领导、上档次的酒楼,张达强在了解到接待的首长的口味后,潜心钻研,有时为了做好一种菜,反复做了几十遍,终于成功做出品种齐全、符合接待对象的口味,得到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领导的高度赞誉。
张达强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得到杨贯一先生的高度赞赏,称誉他为“得意门徒”、“饮食界一奇葩”,杨贯一特为张达强挥毫题词:“饮和食德,厨艺精湛”。
张达强自强不息、厨艺高超,曾先后荣获“中国粤菜一强鲍鱼金奖”、“中国国际美食风尚论坛金奖”、“亚太国际厨皇勋章”、“中国烹饮大师”等荣誉称号。他曾在深圳、青岛、湖南、广西、江西等地主理厨艺,多次为国家领导人主理烹调,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并与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美国好莱坞市市长玛拉·基莲蒂女士、贝克泊利可夫合影。
张达强获得杨贯一先生阿一鲍鱼有限公司授予的阿一鲍鱼总监,在湖南、江西、福建开设阿一鲍鱼酒楼业务。由于他在厨艺上大有名气,不少人拜他为师。据不完全统计,他带出来的学徒近百人,绝大多数已成为饮食界的大厨,遍布广东、江西、福建、上海等地。
脱贫致富回报桑梓传佳话
张达强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座右铭。他了解到家乡梅州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突飞猛进,于是多次回到梅州考察,看到梅州的饮食行业生意红火,在梅州开设酒楼的想法强烈促使他思索起来:“开设酒楼,一可为梅州餐饮行业增添力量,二来可让父老乡亲品尝自己做的可口珍稀佳肴 。”经过一番努力筹备,2010年8月,他在梅城开设了一间酒楼。许多到过该酒楼品尝的客人都对该酒楼风味独特的各种菜色予以赞赏。
致富后,为了回报家乡父老乡亲,凡是家乡办公益事业,张达强都带头慷慨解囊,捐款铺路、架桥、资助孤寡老人。据不完全统计,他已捐款逾10万元,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佳话。
(张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