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户紫金临江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集采购、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东江商贸物流城(华南城)。 |
| | 御临门温泉———二、三期工程已启动,新增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项目总体投资20亿元,已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
| | 国家非物质文文化化遗产--花朝戏 |
| | 紫金县苏区镇革命遗址———血田 |
| | 紫金县苏区镇革命遗址———红屋 |
| | 孙中山纪念馆效果图 |
| | 落户于义容镇的天鸥矿业有限公司,年采选精矿100万吨。 |
| | 龙王绿茶生产基地。紫金目前种植茶叶1万多亩,主要生产龙王绿茶、黄花茶、金山美人茶等,产品畅销珠三角和美国、加拿大主要城市。 |
| | 古竹新泰工业园,主要经营眼境制造,年产值4亿元。 |
|
紫金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南与惠东相邻,北与东源县交界,总人口81万。
客家古邑:紫金建制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古称永安,民国改称现名,是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紫金还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地方之一,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苏区留下挥戈征战的足迹。拥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
物产丰饶:盛产水稻、花生、甘蔗、荔枝、龙眼、梅李、山楂、茶叶等农产品以及竹木、香菇、木耳等土特产,竹壳茶、辣椒酱、黄老酒畅销国内外,三黄鸡、蓝塘猪、春甜桔、南岭咸菜也颇负盛名。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锡、铅、锌、瓷土、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5种,主要矿床、矿点86处,其中宝山铁矿储量8000余万吨,素有紫金“小本溪”的誉称;瓷土储量丰富,遍布苏区、龙窝、中坝等镇。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可供利用水能蕴藏量2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6.34万千瓦。森林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木材生产基地,活立木蓄积量857.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2%。
名胜多彩:有古竹越王山、御临门温泉、白溪水库、孙中山祖籍地、苏区革命遗址群(红军亭、红屋、血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18处)、客家围屋、黄塘激流回旋基地等。
六大战略推动紫金富县强镇
近年来,紫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致力实施“强工业,重‘三农’,兴科教,旺旅游,优环境,促和谐”六大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践行“三反”理念、发展“四新”产业的思路,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富县强镇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开展“三大主体功能区”专题调研,明确实施富县强镇发展战略———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借河紫高速公路建设之机,充分发挥紧邻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追赶跨越”和“融入珠三角”战略,认真落实“一二三四”的富县强镇措施(即建设“一个中心”: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打造“两条经济带”:河紫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和省道河汕公路沿线经济带;构建“三个主体功能区”:西部提升带动区、中部优化崛起区、东部保护开发区;发展“四个经济增长极”:临江古竹经济增长极、县城经济增长极、蓝塘经济增长极和龙窝经济增长极),推动紫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工业增加值6.9亿元,分别比增8.4%、8.3%;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比增5.0%;税收总收入1.42亿元,比增5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84万元,比增20.4%。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河源华南城(东江商贸物流城)建设。目前,该项目完成首期2.6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和1平方公里的平整工程,东江华府项目已进场施工;二期物流项目年内可开工建设。二是狠抓项目跟踪落实。坚持县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和县几套班子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上半年,竣工投产企业4家,新开工建设项目3个。三是狠抓园区基础建设。今年以来,临江工业园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目前,争取意向投资项目4个,其中广东龙头马乳制品项目,总投资预计3-5亿元。五是狠抓资源经济发展。全力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查处违法用地25宗。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治力度,关闭非法矿点25个。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完成水果备耕种植面积19674亩,其中种植春甜桔14342亩、柠檬5332亩。投入1896万元用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省人大议案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1个,新增耕地120亩。
第三产业迈出新步。御临门温泉已引进二、三期合作建设工程,总投资27亿元。投资3亿元的明湖生态旅游景区已完成主体工程,配套设施正在建设,预计明年“五一”节前可对外开放。盘古原生态休闲度假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等项目扎实推进。苏区革命遗址群二期工程动工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河紫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控制性工程今年可动工建设。省、县道建设和改造进展顺利,环市公路紫金段等路面改造工程扎实进行。黄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动工建设,临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立项。东江沥口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县经济适用住房、文化活动中心、千家寨生态公园、杨屋墩大桥、秋江小区、城东市场等建设和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县城紫城镇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县城”。
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强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季度邀请省委宣讲团作专题辅导报告。紧紧围绕“提高执行力、奋力抓落实”的作风建设主题,重点加强对会风和上班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每周定期在书记碰头会上通报作风建设相关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全面促进机关作风的好转。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提升党员干部干净干事能力。
创建“教育强县”
历史辉煌,人才辈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紫金中学被授予“中南五省红旗学校”称号;八十年代,紫金中学被列为广东省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蓝塘中学被原惠阳地区树为面上示范中学;九十年代,紫金教育特别是高考升学率在全市一直遥遥领先。近年来,全县教育事业在创新中开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紫金中学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蓝塘中学、古竹中学、尔崧中学、县二中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创建了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16所;县职校独创并成功推行“8316”工学结合模式,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山区职校科学发展之路;今年高考大专以上入围率81.9%,居全市第一。
打造强盛师资。不断吸收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创建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保障。全面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造就一批在省市以上有影响的名教师和名校长。
创建“教育强县”。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个性化、成人教育多样化,建立起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力争到2014年,50%以上的镇成为省教育强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优质学位达60%以上,实现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到2016年,全面完成创建“教育强镇”任务。
打造特色地方文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客家古邑·红色紫金”的文化定位,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新进展,文物古迹和历史人文资源得到妥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产业初步发展壮大,极大丰富了紫金文化内涵,增强了全县人民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逐渐形成了具有紫金特色的地方文化。
———以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特色文化品牌为重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长足发展,树立文化紫金形象,提升区域历史文化内涵,把紫金建设成为全省的特色文化名县。
———加强客家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有份量的学术论文集,凸显紫金在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花朝戏、木偶戏、客家山歌、舞纸马、舞花船、客家黄酒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完善花朝戏的传承发展机制,使花朝戏成为紫金的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秀丽多样的自然风景以及丰厚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文化旅游的规划。利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温泉文化和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打造“五彩缤纷紫金游”品牌:打造以苏区革命遗址群为主的红色教育游,力争5年内把苏区镇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将该镇逐步打造成我省红色旅游名镇;打造以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为主的名人探访游;打造以客家古民居群点、祠堂寺庙、花朝戏为主的客家风情游;打造以御临门温泉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五造以紫金天光牛肉丸、八刀汤、春甜桔、山楂等为主的美食特产游等。通过不断壮大和发展旅游产业,激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本版撰文/刘俊锋叶战祥
统筹/甘超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