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連煜 唱響客家流行音樂
| 【聯合報╱本報記者祁容玉】
| 2010.11.21 04:56 am |
| | | 黃連煜早將客家流行音樂帶進主流市場,這幾年他又積極創作。
記者徐兆玄/攝影 | 黃連煜是最早將客家流行音樂帶進主流市場的代表性人物,沉潛10年後,2007年起他重拾創作,一年一張原創專輯,首張「BANANA」奪下第19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及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組新寶島康樂隊 名聲響
黃連煜(1960年生)與陳昇於1992年組「新寶島康樂隊」,唱紅《寶島曼波》、《鼓聲若響》,享譽歌壇;1996年他因與陳昇意見相左,選擇離開,他坦言當年有點不成熟。
老人家哼山歌 他聽上癮
黃連煜是苗栗縣頭份鎮人,國小隨父母黃運權、饒惠美夫婦搬到頭份市區,但他和祖父感情親密,常回老家幫忙農事,聽老人家哼唱客家歌謠,培養他對音樂的興趣。
念國小時他常在音樂教室外偷看別人練琴,參加合唱團;國、高中加入學校樂團,長號、小喇叭、豎笛、長笛全都學,也自學吉他和吹簫,當兵也在軍樂隊。
阿姨啟蒙 愛上流行音樂
黃連煜說,他未受過正統音樂訓練,大他僅10歲的兩位阿姨都受高等教育,愛聽西洋流行音樂,媽媽也愛聽廣播,他每到外公家就纏著阿姨放黑膠唱 片,「阿姨是我流行音樂的啟蒙者」。
年少叛逆 卻不離棄音樂
黃連煜念國三時愛玩、叛逆,差兩分沒考上新竹高中,他從新竹高工到聯合工專,蹺課、打架樣樣來,但從未離開音樂。
他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台北各大夜總會參加舞會,中央酒店、希爾頓、美琪、華國飯店都請國外一流樂手現場演奏,讓他接觸到最紅的西洋音樂,最時髦的打扮,潛移默化了他對音樂的認識。
聽吳盛智歌 才知客曲美
「今夜月光特別圓,特別圓;想起往事真怨嘆,斷情又一年…管佢對按冷淡,總講咱無緣」,黃連煜高中時買了已故客家歌手吳盛智主唱的「無緣」,發現客家歌也可寫得那麼淒美,對他日後客語歌曲創作影響甚大。
黃連煜也曾有發財夢,當兵勤學財經知識,函授工商管理,24歲退伍第一份工作薪水1萬元,1年多就升為3萬多元的副主管,26歲欲派他到香港,他不想離鄉背井放棄。
他說年輕得志不懂珍惜,28歲研發「印章筆」且開公司,1年賠200萬元倒閉,一度為躲債不敢回家,那次失敗讓他「差點站不起來」。
開公司背債 寫歌抒苦悶
為了還債,他當了2年業務員,想到吳盛智的「無緣」,何不寫歌,抒發苦悶?他有空就寫歌投稿,也結識不少音樂製作人。捷奏錄音室恰好缺學徒,問他願不願意去?熬了6年,他回到萬元薪水原點,利用錄音室沒人的空檔苦練。
他學習音樂製作,結識唱片老闆邱從容,鼓勵他用客語寫歌,他四處投稿,一次到夜店巧遇陳昇,他鼓起勇氣自薦,陳昇大讚「這就是我們要的音樂!」
搭檔陳昇 校園演唱300場
| 黃連煜(右)和陳昇組「新寶島康樂隊」,走遍全台演唱三百多場。
圖/黃連煜提供 | 「你寫的歌自己不唱,誰來唱?」黃連煜原想隱身幕後,經陳昇激他,他才走到幕前,合組「新寶島康樂隊」;1992年發行「多情兄」專輯,走遍校園演唱超過300場。
黃連煜說,當時本土意識抬頭,流行樂壇興起「新台語運動」,伍佰、林強、陳明章、陳昇等人唱出有別於傳統的台語歌曲;新寶島康樂隊融合閩客語的流行曲調也大賣,到1996年共發行5張專輯,3次入圍金曲獎。
出走樂隊休息 一停10年
「原想休息2、3年,沒想到一離開就是10年」,1996年黃連煜對唱片公司每天緊湊行程有點厭倦,想休息,離開新寶島康樂隊,靠主持節目、演戲維生,也開過5家餐廳和夜店。
2004年他在北藝大開設「貳樓咖啡」,提供獨立樂團演唱空間,3年間接觸幾百個樂團,重燃他回到主流音樂的決心,首張與北藝大新秀樂團合作的「Mary See the Future」專輯,編寫出曲風多元的現代客家歌。
製BANANA復出 入圍3金曲
黃連煜說,暌違10年不再只有他創作客家音樂,而是百家爭鳴,他抱著重來勇氣,2007年首張專輯「BANANA」就入圍3項金曲獎。
黃連煜秉持從生活中取材,「BANANA」融合搖滾、民謠、藍調、拉丁、爵士等曲風,2008年「ONLY LOVE」轉向新台語專輯,仍用客家心唱出「客家小炒」。
2009年黃連煜第3張專輯「十二月古人」,回過頭將老祖宗留下的客家山歌,融合藍調音樂,找出只有他能做的客家音樂。
充實流行樂 重覓傳統樂
今年8月他更到閩、粵、贛交界的客家原鄉,訪問山歌名人,採集傳統山歌;嘗試創作不同的客家音樂後發現,流行客家音樂內涵還不夠,必須找回老祖宗的東西補足。
他說,在台灣客家語言、文化漸被稀釋,但在大陸客家庄連麥當勞店員都說客家話,他以台灣客家音樂和大陸交流,希望藉著客家歌,加強兩岸交流。
要用音樂 讓全球看到客家
他也想到紐約、莫斯科等地,與世界各地音樂交流,不只讓世界看見客家,更希望客家人也能看到客家。他笑說,回頭追尋傳統客家音樂是條不歸路,再苦都要走下去。
黃連煜曾有段婚姻,與前妻育有一女;現與小他16歲女友同居,再生有二子。
【2010/11/21 聯合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