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陵偏僻的深山里,由于人烟稀少,留下了诸如古道之类的历史遗迹。前些天去十都镇密花村,无意中谈起了村里的那几座古桥和那条古道,我便去寻个究竟。 1、从神农谷大门口向右拐,便进入到风光秀美的十都镇密花村,这里山青青,水碧碧。一条小溪穿过,流水哗哗,流出了一条长长的风光带。 2、密花村是炎陵县的重点楠竹生产基地,全村有楠竹面积20000多亩,大约占了全县的8%。
3、村里的村民全部是客家人,居住十分分散。随着旅游形势的发展,村民们还办起了休闲山庄。
4、横穿村里有一条古道,据说是始于江西宁冈县,止于江西遂川县,按照村民们的描述,经密花村到大院的铁瓦仙脚下,从红水江到梨树洲,再到遂川的营盘。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经常从这条道上路过。村里早几年才逝世的红军钟炳勋就是跟着路过此地的红军队伍走上井冈山的。
5、古道上,在密花境内的就有三座石桥。村民们不知道桥名,我费了很大功夫,反复擦洗,才从桥上的一块石头上找到。原来这座桥称“蓮積橋(莲积桥)”。
6、不远处还有一座桥,称“同庆桥”。
7、一根古藤从石头缝里伸了出来,可惜我没有找到石桥的建筑年代的字迹。
8、石桥下的水匆匆流过,也不知道流了好多年?
9、密花境内的第三座桥,地势最高,称为“永乐桥”,和一座公路桥并列横跨在小河上。
回到县城,我便去了档案馆。遗憾的是翻遍老版和新版的《酃县志》以及《酃县交通志》,我没有能找到关于这些桥和这条路的任何信息。自宁冈至十都,再由十都经密花到井冈山,到遂川,少说也有百余里啊!如果说是官道,志书上定会有记载,如果不是官道,这么长的路又是何人所修呢?凭着这条古道的走向,我猜想这应该是客家人所修。明末清初,大量客家人自福建、江西、广东涌入我县,为了经济和人情交往的便利,自然会想到修路。这条古道翻越崇山峻岭,成为客家人联系的纽带。看着这条路和这些桥,我想到了客家人初来咋到时的艰辛,我还联想到客家人全力建书院的义举,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客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