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8|回复: 0

台湾海峡两岸客家音乐研究与客家情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4 14: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客家音乐研究与客家情歌
                                    

                                                郑瑞贞


  一、前言


  1992年9月24—26日,本人应邀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社、海外华人研究社人类学系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在香港中文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本人并非客家人,只是生长及受教育在台湾,这十多年来在台湾地区的田野工作有多次在北部客家人地区凋查和录音,也在法国出版过客家音乐的CD①,加上在法国教学和研究尤其介绍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音乐方面的需要,曾经对台湾的客家音乐做过学习和研究。因此以《Music of the Hakka in Taiwan》(台湾的客家音乐)为论文题目发表。在这一次的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中,共有70篇沦文②,包括族属渊源6篇,地理分布13篇,宗教信仰11篇,语言文字11篇,社会组织12篇,历史人物6篇,研究发展6篇,有关民俗艺术的只有5篇,共中音乐方面的只有2篇,除本人的论文外,还有王耀华和刘茜的论文《客家山歌音调考源》。当时我有一个感动,客家学的研究中表演艺术的研究这一环目前是个大可耕耘之地,客家山歌、戏剧的题材非常的丰富,客家人分布全球,做为一个全时间的民族音乐工作者的我,应该站出来补这个空缺。


  有人曾经向本人建议研究世界客家人的音乐。这个题目听起来很响亮,但是如果真的做起来工程、经费和人力非常庞大。试想今日客家一亿一千多万分布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本人曾经到过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南太平洋的大溪地演讲、演奏,在那儿都和当地的客属侨社来往,如果要研究世界客家人的音乐,除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客家地区要去调查,世界主要客属侨团的地区也至少要去一两次,每次两、三星期,当地找同工或就地训练,那么至少要六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又非客家人而得到许多当地人济关系的支援,因此大大的超越了我的精力和财力的范围。这个大题目或许可以留到以后再考虑,既然客家人来自中原,目前先注重在大陆约一亿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粤北和粤东北、桂西、台湾南部和北部约有四百多万的客家人地区的音乐研究已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1992年在本人所属的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所,由本人负责的民族音乐工作组的研究计划,经与院方和本所领导及相关同仁讨论后,由本人负责筹划《台湾海峡两岸客家音乐的研究计划(Etudes sur les musiques Hakka sur les deux rives du Detroi tde Taiwan),主要是用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透过田野的调查,以了解今日海峡两岸客家音乐的现况,以增强客家学在这方面的认识。本计划调查时间初订为期3年,主要邀请法国及海峡两岸的客家研究者参加,本所在可能的音乡、电脑和经费设备范围内全力配合,但主要的研究经费向蒋经国文化基金会申请补助,将来CD唱片和中文、法文客家音乐的出版,再分别向法国及台湾的官方或民间文化机构,或民营企业申请补助或赞助。1993年5月,荣幸地得到了台北“蒋经国文化基金会”3年的研究补助经费(1993年8月1日起至1996年7月31日止)。于是1993年6月起本人便全心投入这个计划,当年六月中就先到海峡两岸的客家地区田野调查和做一些计划进行中必要的安排。


  一、研究的方法


  按照现代民族音乐研究者的方法,除了一面收集有关客家音乐的文字部分,有声资料,民俗风情中有关歌舞的部分以及客家历代移民中相关的史料如:地方志、族谱、碑文等,我们非常注重田野调查及其所得的有声和录像资料的分析。鉴于过去音乐的文章,尤其是学术性,只有文字或谱例而无有声资料的辅助资料,读者非常辛苦,因此本人特别请求实证,有关历史或参考书得来的资料,一定要注明来源出处,所有的照片也须注明摄影时间、地点,摄影者或收藏所有的谱例,如果是田野工作收集的录音,除了写成简谱外,必须每个谱例附上录音,一来提校对时的根据,二来可做将来出版之CD或录音卡带辅助资料之用。中国大陆的音乐客家学者,起初对我的要求,似乎很难接受,但经我一再的解释,藉各种的机会说明录音资料的重要,我也尽量在各方面配合,最后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还是顺利的完成任务。


  二、研究人员


  提到研究人员的邀请,就好像田野调查一样,并非都很顺利,有碰过许多不如意的事,有的过程颇为曲折,一言难尽③。但本人深信,古人的谚语“有志者,事竟成”。除了法国的两位没有音乐家背景人类学专家:李穆安(Jacques Lemoine)研究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客家人和劳格文(John Largerwey)专攻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外,其他所请的海峡两岸的研究员都和客家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虽然每人的专业性质不尽相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殊异,但是他们都是热爱客家音乐的工作者和实践者,对发扬客家音乐和研究的精神旺盛,且在过去都已在默默的耕耘,令本人十分感动。


  如何去认识研究人员,大家取得共识,在共同一个目标下大家一起工作。诚如每次的田野调查,并非都很顺利。谈到如何结识台湾海峡两岸的客家音乐研究人员,每人都有一段“际遇”,这里不便详细记述④。总之,有的在本计划尚未成立以前就认识,一大部分是参加第一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的学者本人,或经由他们介绍的,有些是在田野工作初期,由于学术交流活动中结识,有的是久仰大名的学者和艺人,本人亲自拜访邀请,还有一两位已经是本计划的研究人员介绍住在另外地区的同行而加入者。由于本计划有一定的进度,在工作人员的质量上也要有起码的条件,并非每人都能坚守岗位直到交出他们最后的研究报告,期间有的因工作的理念、方式而不再参与,有的因对工作的条件有意见,也有因工作的速度缓慢,不能按进度交卷的,本人均在双方都不为难又有风度的情形下,很自然的分手,但本人还是很感谢在工作期间,他们所付出的关切、照顾和建言,总共有十三位本计划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他们所任的调查工作和专题的论著,其中十一篇中文的专题由11位海峡两岸客家人的音乐家所写的将在本书中发表,其他两位法国研究员用法文写的专论将在另外一本用法文介绍客家音乐时和本人的文章一并发表。本人也翻译了劳格文的论文《Religions chez les Hakka.客家人的宗教》,是本著作中唯一没有谈到音乐的论文,但它对本人在总论中提到的客家宗教音乐部分确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对客家的宗教信仰有些基本的认识,很难较深入的了解客家的宗教音乐。


  三、研究的内容


  本计划主要是研究海峡两岸客家音乐的现状,根据财力,和时间的分配,每位研究人员的专长和背景,负责一个固定的客家地区的音乐,或一个地区中某个专类的音乐,如赣民歌或广东客家山歌剧音乐等。而本人负责前言、总论和结论。在总论中,分别分山歌、戏曲、传统器乐和宗教音乐四部分来介绍,兹介绍本著作中每位研究人员的资历和研究专题:


  1、王耀华:长汀客家人,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著名中国客家音乐专家和民族音乐学家,也是本计划的协同主持人之一。
专题:闽西客家音乐


  2、姜益盛:永定客家人,福建师大音乐系毕业,王耀华高足,现任职于永定教育局,平时就对永定的客家音乐有研究,默默在耕耘,很有成绩。


  专题:永定客家音乐


  3、袁洪亮:上杭客家人,现任上杭文化局副局长,是闽西著名的文化人,他能唱高腔,傀儡腔,能写专论,多年来潜心研究闽西地区的客家音乐,很有成效。


  专题:上杭客家民歌


  4、袁大位:赣州市人,现任职赣州群艺馆,他能作曲,也是当地活跃的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赣南地区民歌采集,已累积数十年之经验。
专题:赣南客家民歌


  5、廖军:赣州市人,从事赣南采茶戏的乐师有数十年之久,也是赣南采茶戏的专家,现任职于赣州市文联,对赣南的采茶戏的理沦、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题:赣南采茶戏音乐


  6、温萍:广东梅县人,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早年毕业于广州音专,现任教于星海书院,多年来为自己故乡的山歌研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专题:梅州市客家民间音乐


  7、饶纪洲:广东曲江县人,华南人民艺术学院毕业,年青时起就历任采茶戏及歌舞的编曲,曾广泛的改集过韶关地区的民歌和戏曲,对粤北地区的客家音乐做过很大的贡献。


  专题:粤北客家山歌与采茶戏音乐


  8、滕仲英:艺名南歌,湖南常宁人,已故。早年定居梅州市数十年。长笛专业出身,后学作曲兼指挥,是梅州市山歌剧团老资格的作曲家,对广东客家山歌剧音乐和理论有很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历。


  9、凌火金:广西贺县人,山歌手,擅长广西东部地区客家山歌的演唱,现任职于广西贺县县志办,很努力地对该地区客家人的历史和民族音乐作调查。


  专题:广西的客家音乐


  10、吕锦明:台湾省基隆市人,山歌演唱家,民族音乐工作者,任过廿多年中小学校音乐教师,海峡两岸客家音乐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专题:台湾北部的客家音乐


  11、吴荣顺:台湾省屏东县人,帅大音乐研究所毕业,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民族音乐博士,现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过去在田野工作和民族音乐学的出版上有著作很多。


  专题:台湾南部的客家音乐


  12、劳格文: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对中国的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尤对大陆客家的宗教有很深入的研究和多年田野调查的成绩。


  专题:客家人的宗教(法文原文),郑瑞贞翻译。


  每篇论文大致上除了附有地图以外,对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该地区简史和客家人在该地区的移民史,接着才进入主题的音乐部分,最后还要介绍每个地区杰出的音乐家,包括有贡献或很出名演唱家、戏剧演员、乐器演奏家、作曲家、民族音乐学者。最后一部分是在一般的音乐著作中常被忽略。本人认为音乐家们在普及、推广和创新音乐方面所作的诸多贡献,也应该介绍出来。谱例为求统一,一概用简谱,基本上每篇论文的谱例皆应附带录音为辅助资料,但是因谱例全部的录音太多,诸多重复,再者如果全部出版,增加本著作成本,固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录在本书附属的两张CD上,此外1995至1997年间,法国的中法音乐协会,从本人和几位研究人员在海峡两岸客家地区田野调查的录音,在巴黎出了一套共四张的《台湾海峡岸客家音乐》CD⑤也是很好的有声参考资料。

海峡两岸客家音乐


    客家是汉族的一大民系,原是中原汉族一部分经历代数次的大迁移,而定居南方。本人仅在此做很简要的概述客家人在中国境内移民的概况,如欲知更具体者可参阅第一、二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有关客家移民由不同学者所著的论文⑥。


  早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永嘉之乱”,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便南渡长江,主要定居在江西一带,他们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原居地的居民,公元九世纪唐末的“黄巢之乱”又迫使已定居在江西的客家人迁往邻近省份福建的西部,十三世纪末,他们在南宋末年随抗元义军再由闽西移到粤东和粤北,尤以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地为多,随着以后历史的演变,客家人又逐渐移民到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甚至有的过海到南洋各地,最远到非洲留尼旺岛和南太平洋的大溪地,今日分布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约有一亿一千多万,在中国大陆有一亿,在台湾有四百多万,其中广东省的15个,福建省有8个,江西省有10个纯客家县,在大陆非作纯客家的县份有45个⑦,在台湾根据新竹县竹东镇公所的统计,台湾北部桃、竹、苗地区有30个乡镇,中部2个,南部高屏地区有11个纯客家的乡镇。⑧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进,客家人每到一地,因各种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和社会的不同,为了适应生存,须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生活和文化的各层面相互交流,在音乐艺术方面,一方面将汉族优秀的文化传授给当地的少数民族,一方面也接受他们的影响,加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音乐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音乐风格和特点。


  本计划研究人员和本人在这三年中所得的田野调查结果和观察所得,配合已经出版的唱片为辅助有声资料⑨,将分别台湾海峡两岸客家的山歌、戏曲、传统乐队和宗教音乐的现状,加之海峡两岸已分离分治逾半世纪之久,两地音乐的异同和原因略作一些探讨。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反映了旧社会人民苦难的生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有的反映婚、丧、喜、庆等民俗风情,和各种生产劳动,宗教信仰等。


  从字原的解释“歌”与“谣”二者定意不同,一般说凡在民间流传而作者佚名的歌,唱时可以合乐的叫歌;不能合乐者叫谣。后来人们把“歌”和“谣”联合起来,合称为“歌瑶”是指所有民歌的泛称。客家人称它为“山歌”。它本来就植根于人民,与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使用的歌词就是来自于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它的创作素材和主题反应了某一固定时期和固定地区人民的理想,感情和愿望。它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当地所能接受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它的内容具有欢快、轻松、幽默、讽刺风趣,亦有对话、对骂、豪放、粗犷及时政的题材。今天,仍然是客家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明,风俗习惯,思维情感以及生活的各个层面。
歌谣经长期的演变,随着客家人的辗转移居,他们把中原的歌谣带到南方各地,由于他们和当地居住民或土著民有了交往,因此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习俗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影响,而歌谣也就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起来。


  本人在田野调查期间也曾经想用自己的逻辑依台湾海峡两岸的歌词主题来分类,也曾经请教过一些杰出的山歌手和学者。在粤北的一位老山歌手,当本人谈到他对山歌的内容的看法时,他说“当我兴致来潮时就唱起山歌,要想什么就可唱什么,如果你能告诉我讲话的内容可以分多少类,唱山歌的内容就可以分多少类”。台湾北部一位山歌手对本人的问题的答复“山歌本来就是无事不成歌的,只要心里想的,口头讲的全都可以唱出来,内容太广了,我实在不知从何分起好”。我的结论是客家山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何况分类的标准是见人见智的问题。
就山歌的内容来分类,依每位学者根据他调查的资料,可以自行按主题或演出的场合来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应分多少类这一点就见人见智,并无一定的标准,只要每位学者认为他的区分法是合乎逻辑,可适用在他研究的地区就可以接受,例如杨兆祯教授,把台湾北部的客家音乐依歌词内容分成十五类:爱情、劳动、消遣、家庭、劝善、故事、嗟叹、相骂、爱国、饮酒、祭祀、催眠、戏谑、歌颂、生活类。(10)而闽西的连城、长汀、武平的歌谣集成均把当地的歌谣分成八大类:劳动歌、时政类、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儿歌,其他歌谣,当然上述的每一大类还可以再分为几个小类⑾。如果比较这两类的分类,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每本作者的分类标准不很一致,例如后者的儿歌就包括前者的催眠和戏谑两类,生活歌中包括了前者的劝善和嗟叹两类,而歌颂人民翻身,红军起义,改革开放的时政歌在台湾并不存在,可见山歌的内容分类是有地区性,台湾北部地区的分类法未必能适用到大陆客家地区,反之则亦然。本人在此强调的是,不论那个地区,情歌类包括的分类和歌曲的内容和数目最多,从青年男女一开始起认识由正面的发展到结婚,夫妻正常的离别或从相识互相追求起,反面的发展到失恋的每个阶段都有很动人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最大的特点。现用简单流程示之,从一对青年男女在偶然的机会相识,彼此有点中意起,便以用山歌来表达成:


  一、共同的过程:


  结问、初识、叹情、逗情、初恋、追求、害羞、猜疑、埋怨、等待


  二、正面的发展:


  和好、相思、忠贞、调情、热恋、劝导、送别、求婚、结婚、离别、重聚(还不包括生活情歌,如怀胎曲生子歌等……)


  三、负面的结束:


  苦恋、悔恨、反抗、对骂、断情、失恋等……


  1)七言四句体。(情歌)

  捱唷朵唔系亚妹,挺唷南风吹过来,唷得南风吹几日,等妹花园朝朝开(贺县凌火金唱)

  粤北客家山歌


  2)(长歌)(又名十送郎)
  

   一送我郎柜子边,双手拿到两吊钱,—吊我郎零星用,一吊我郎做盘缠,亲哥哥听妹话,出门郎子爱惜钱。


  3)山歌


  介条坑子真孤单,乌子 叫人有 声,乌子 叫出了巢,妹子 声出了坑(以上韶关何瑶珠唱)


  4)(五把扇)(采茶曲牌)(韶关罗发斌、李学慧唱)


  女:一把扇子送情哥,扇子拿来送情哥,哎呀一都一都哟,扇子拿来送情哥


  男:一条手巾送情妹 手巾拿来送情妹,哎呀一都一都哟,手巾拿来送情妹

  闽西山歌
  5)(童坊山歌)


  有好山歌 好声,有好老酒 好坛,昨晚我喝了火头酒,今天唱歌鸭公声
  山歌紧唱紧有情,糯米紧蒸紧有仁,只肯丢掉酒肉饭,不肯丢掉哥哥一条情
  新做围裙簇簇新,围起围裙遮面巾,三尺带子围二圃,多蚶哥哥那么有心


  6)(童坊情歌) (以上长汀童坊镇曾炳连唱)


  郎有情来姐有情,两人有情赛过人,情郎有情赛过杨宗保,老妹有情赛过穆桂英


  7)(长汀山歌) (长汀郭木生唱)


  三条马路一般平,不晓那条通古城,三个阿哥一般好,不晓那个心更平。


  8)(长汀送郎歌) (长汀张鸿祥唱)


  一送郎,是新春,妹送情郎呀,去出门,情郎只管放心去,家中事情妹担承,家中事情妹担承


  9)阿哥出门往南洋


  柑子跌落古井深,一半浮来一半沉,你要沉来沉到底,莫要染起痛郎心


  10)十二月漂


  正月漂,是新年,劝我亲哥莫赌钱,莫赌钱呀我的亲哥,赌博世界无人情,有情我郎哥,小妹妹,那个赌钱发了财呀,我的亲哥


  11)正月十五看月光


  正月十五看月光,郎出月饼妹出花,郎食女饼甜到肚,妹出细茶开心花,情投意合共一家
  正月十五月圆圆,竹粉丝麦缠对缠,今日交了有情哥
  两人相好万万年,好比仙女下凡间 (以上永定李天生唱)

  台湾北部客家山歌
  

  12)(老平板) (新竹古福光唱)


  送郎送到屋段下,目汁流落衣袖遮手,牵衫袖拭目汁,借问我郎何处去卖茶
  贤妻送我我也知,因为家贫出正来外做生意,看见娇妻十七八,三声无奈舍娇妻
  送郎送到伯公亭,洗净手脚拜神明,一来保佑家中事,二来保佑大家人

  从客家山歌音乐上可分几方面来看:
  节奏比较自由而多变化受歌词内容和情绪不同所致。


  节拍丰富,除了2/4、3/4、4/4、3/8、4/8、5/8、5/4,偶尔也有散板和变化拍子。
  有委婉动人的旋律,有高亢激昂的山歌,旋律一般以级进为主,也有跳跃。
  以羽调式为主,微调次之,宫、商、角、调式较少,但也有可能因地而异。
  以五声和四声音阶为多,六声音阶次之,少有三声音阶,在传统歌曲中未见七声音阶。

  曲式结构,如以最常见的四言七句来分析,一般是以四个乐句组成的两个乐段结构:


  1、二个乐句重复:A(a+b),B(a+b)
  2、两个乐句及其变化型乐句:A(a+b),B(a’+b’)
  3、两个乐句及一个变化型乐句:A(a+a’),B(b+a’)
  4、三个乐句及一个乐句变化型组合:A(a+a’),B(b+c)
  5、四个乐句组合:A(a+b),B(c+d)


  五句体,往往是某一句或最后一句的变化重复,由四句扩展为五句

  从山歌体裁来看:


  除无定型的号子外,有三言体、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其中正板山歌四句七体为最正统,也是山歌的体裁中的基本型。一切七言联体,到十一言体,都是从七言体扩充的。

  就表演手法的体裁上,有叠字山歌和尾驳尾等。


  和中国其他区的民歌一样,为了唱得顺口,表达更丰富的感情,或模拟劳动、欢乐或感叹语气,往往在乐句中加上“衬音”、“衬字”和“衬句”。就演唱形式来看:


  有无伴奏的独唱,山歌擂台(今称比赛),对唱(有同性和异性)。


  有伴奏的独唱、合唱、对唱,至于伴奏的乐器,五句板只是由两至四块竹板由演唱者一人或另外一人伴奏,有的地方一把二胡就够了,而在台湾经常是一个小乐队。传统乐器或乐队往往先奏个前奏,两大乐段之间有一段小过门,最后都用另一个乐段或简短的尾音结束。


  客家山歌有齐唱,改编或创作的混声合唱如谱例一,卡拉OK的伴唱,都是最近十年来才迅速发展出来的。


  客家山歌,集了历代客家人在文学、艺术,各种智慧和才华的结晶,是客家历史、文化、劳动、生活、民俗的缩影,也是客家音乐的源流,许多的客家山歌,被直接或改编在客家的戏曲和传统乐队的演出曲目,这种现象在海峡两岸的客家音乐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从它可以感受到客家的多彩多姿的面貌,它对中国的文化、民俗曲艺、表演艺术和民间文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