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来 一个家族的迁徙秘史 8月雨后初晴的一天,74岁的巫士专大爷又在他家祖屋的堂屋门前,小心地翻晒家谱。我看得见堂屋内一张用生漆漆得光亮的神龛,以及神龛之上张贴着用大红纸书写的神位。神位之上,则是一块高悬着的巨大匾额,上有“平阳世泽”几个鎏金大字,它们在光线微弱的室内,闪耀着熹微的光彩。 巫大爷告诉我,所谓“平阳世泽”,是指家族可最早溯源到山西平阳。在老人的指点下,我终于在那几册修订于清乾隆年间的泛黄家谱中,逐渐理清了巫家一步步走进蜀地的主要迁徙路线: 巫氏原居山西平阳郡夏县,因为战乱,东晋末年,巫氏后裔被迫南迁,其入闽始祖巫罗俊由此成为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的开山祖;南宋末年,罗俊公后裔巫禧从宁化迁至广东兴宁县石岗,为洛带巫家的入粤始祖;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禧公后裔巫锡伟又自广东长乐县迁移到今重庆市的荣昌县。其时巫家家贫,锡伟公便让次子巫作江随叔父巫锡郡在洛带经商为业。经过数年的打拼,巫作江逐渐成为成都外东首富之一。按照《巫氏家谱》民国十年的修订本说法,巫作江十五岁“货殖重庆,所谋不遂,乃游阳安(今简阳)之洛带镇”“历十余载,囊囊颇饶”“遂一意经营……财源日丰,镇之人无不推服景仰”,巫作江也由此被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并按官职居室定制,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大夫第”。
泛黄的家谱虽然陈旧,但却完好。巫大爷说,即便祖屋或遭变卖,或被征收,他都不心痛,要紧是把家谱收藏好。或许正因为从遥远的异地而来,所以更加强调对“根”的溯源。家园可以重建,而滚滚血脉却不可以割断,对客家人而言,记载着一个家族世系渊源和兴衰变迁的家谱,不仅是他们寻根的依据,更是客家人精神的永世图腾。
在庞杂的家谱记述中,晋代割据、唐末黄巢事变、宋代金人入侵、明末清初战乱、清时“湖广填四川”等社会动荡,都存有他们动荡的身影。四川客家博物馆馆长姚云书认为,与成都东山大多数客家人的家谱一样,《巫氏族谱》在记录一个家族的世系渊源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多数四川客家人从中原而岭南,岭南而四川的家族源流,以及他们在拓垦生涯中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艰辛、焦虑和欢欣。 与巫家一样,我入川先祖也是“湖广填四川”从遥远的岭南来到东山洛带的。三百年,当年入川先祖在洛带山岭上种植的那片寄托乡愁的红豆树,早已蔚然成林,枝繁叶茂;三百年,初来乍到“阡陌百里,荒无人烟”的荒凉萧条之地,如今已为膏腴沃土,桃红李白,行走其中,就仿佛阅读一卷田园牧歌式的山乡胜景图;三百年,当年客家人一砖一瓦垒砌起来的厚重历史和他们一锄一犁耕耘出的美好家园,已然构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洛带 一个美丽客家梦的践行者
二十一世纪已降,昔日的客家小镇,经过多年建设,如今已为一方旅游胜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在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也让众多国内外人士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个方寸之地,正崛起为文化产业发展重镇、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重镇、龙泉驿区着力打造的艺术重镇。
“迁徙千年,寻梦千年,客家人一直都在追寻和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客家就是寻梦者和创造者的代名词。当前,我们正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精心规划、精心建设、精心管理,让古镇更加美丽迷人”。据笔者从洛带方面获取的信息,目前洛带正在推动“一园两带三馆四片”的发展项目——即一座湿地公园,两条生态走廊,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场馆,以及包括中华艺术村(原中国博城)、中国艺库、四川国际标榜学院实训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走进洛带,就走进了商贸繁华又闲适优雅的生态田园,走进了曲水流觞的江南水乡,走进了客家文化和当代艺术精彩纷呈的“大观园”。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想起戴望舒的这句诗词时,我的目光正停留在洛带古镇那条游客攒动、幡旗飘飘、焕发新颜的街道上,我又再次看到了那拨颇具智慧、韧劲和力量的“客家梦”践行者在新的航程上辛勤耕耘的忙碌身影,与此同时,一个具有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意义的中国客家乡村的艺术重镇,正在客家人智慧和汗水的浇灌下,方兴未艾。撰文/摄影 余茂智
1、熙来攘往的洛带古镇 2、在洛带古镇五凤楼广场上玩耍的孩童们,对未来寄望着更加美好的愿景 3、曾经“阡陌百里,荒无人烟”的荒凉之地,通过一代代客家人的辛勤耕耘,已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美丽家园,并尽享美好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aliaobaba 于 2010-9-7 20: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