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8|回复: 12

[讨论] 从博白的历史人口增长率情况来考究客家民系形成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9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博白的历史人口增长率情况来考究客家民系形成时间
2008-10-25 10:47:32 作者:ts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114 网友评论 0 条

    博白古属南交之地。《尧典》云:“南交在五岭之外,所谓荆州之南垂,为虞南极。”战国时,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属楚。而地在边徼越诸族,分居岭南,各称君长,号为百粤,“粤”与“越”通。博邑境为西瓯骆越也。秦置象郡,当时博邑属象郡,旋归南越。汉平南越,分置欎林、合浦郡。自汉朝至南朝,博邑皆属合浦地,未曾分疆置史。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冯盎以南越之地来附唐,其地为高、罗、春、白、厓、儋、林、振八州。唐初置南州,南昌郡,旋改南州为白州,又置博白县,即白州治,此为博白设县置吏之始也。五代十国时,岭南地号南汉,白州属南汉。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使潭州防御使潘美统师伐南汉,平广南,得州六十,改白州为县,并省南昌、建宁、周罗三县入博白县,隶廉州,属广南西路。未几,复置白州。政和元年(1111年)改州为县,属欎林州。三年(1113年)复置白州。南宋绍庆年间改州为县,省白州,南昌郡为博白县,属欎林州。
    元世祖十六年(1279年)改广西诸州为路,博白属梧州路。
    明太祖平定广西,改路为府,博白属梧州府,清朝国初沿之。
    清雍正三年(1725年),巡抚李绞请设直隶州,上疏皇上允行。钦遵各在案臣,查广西所属梧州府属一州九县,界连广东。为梧州府治设在东,偏其西南至欎林州已三百余里。而北流、博白、陆川、兴业四县又在欎林州西,距府治四、五百里不等,四县俱在山僻,不通(西江)水路,……题可否?伏乞皇上鉴赦部议覆施行。故清雍三年改欎林州为直隶州领县四:博白、北流、陆川、兴业。
    博代历朝各代的户籍人口记载,根据史志资料摘录于下:
    唐代有户籍记载的有:唐开元(约713年)白州户2500,皇朝户,主客共1491户。《通典》载“南昌郡白州户2520,口9490人。”最为详尽记载的是《旧唐书.地理志》载:白州天宝四年(745年),领县五,户2574,口9498人。
    宋代有户口记载的有:《九域志》载:“白州户主3720,客862户。“《宋史.地理志》载”北宋元丰(1078)年间白州户4589,口18000人。“
    可见从唐至宋263年间,白州之人口由0.95万发展至1.8万人,增长不到两倍,人口增加十分缓慢。虽有中原客家人零星迁入,但尚未形成气侯,客家民系的各种特征还不明显,也不突出,只能说成是萌芽时期。
    关于明代的人口,博白新旧县志皆无资料记载。查明代码篡《广西通志》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博白县户4617,口28521人。“
    从北宋444年后的明代,人口增加了1.6倍。人口发展缓慢之原因,为瘟疫疾病,旱涝饥荒,虎蛇毒害,地震,战乱等因素控制平衡,因而制约了人口自然增长。
    然而,经过明朝中期中叶后大批客家新民的迁入,到了清代,博白县的只口便呈飞速发展。清皇朝统治中国267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素称清王朝的“全盛时期”,主政时间达134年,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使人口飞速发展。清康熙二十年至五十年(1711年),三十年间审增人丁共4869人。乾隆元年至三十六年,司册增丁1543人。至清光绪十二年(1832年),全县有户17976,口141483人。到了宣统二年(1910年),博白总人口142308人。据《晚清时期桂东南各州县客家人口数推算表》计算,白客家人占总比例的90%。客家人口数有128077人。明清两代,赣闽粤三省客家人成批涌入博白,作为一支巨大的人口力量,改变了博白素来“地广人稀”的格局,在清代终于打破了长达一千年的2万余人的人口规模,使博白人口从唐朝的一万人口规模陡然猛增了14倍。作为一支饱受中原文化熏陶而又在明清近数百年又经受过赣闽粤商品经济发展大潮洗礼的汉族民系,他们的入抵,改变了博白的文化景观和经济面貌,为博白社会注入敢新的血液。

    5、从当地客家人群的民俗性看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人是汉民族独特稳定的民系之一。在古代历史上,中原民族南迁后曾与百越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相融合,历经千年,但其形神气质还是中原民族而无变异,有独特的稳定性。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例如,客家人把第一人称代词“我”说成“啀”,因此,客家话又称“啀话”。客家人把“什么”说成“唛吤”,故客家话又称“唛吤话”。桂南的博白、陆川、以及浦北南部、合浦东部,广东的廉江、遂溪,至今在粤语包围圈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客家话方言岛”,其人数有300余万之众。
    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教育和习俗。例如,其族谱采用天干地支计算年龄,保留了古代中原人的计算方法。在民风民俗方面,婚丧嫁娶礼俗,岁节时序风俗,与中原地区相一致,这决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与中原汉人同根之故,是客家先民和南迁的中原汉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异地发扬光大的结果。
    客家民系在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和中,除其所具有的本民族的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外,又有着自身的诸多特征。在迁徙过程所遭遇的种种挑战,自然不同天中原地区。例如,中原地区的七月十五日为鬼节,又称中元节。但岭南客家人却是在七月十四过鬼节。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异呢?相传是宋代末年,人们正准备过中元节时,元兵突然南侵,因此,人们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普渡,以避兵扰。从那以后,南迁的客家人便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节,并称之为“七月十四节”此节日在博白客家人居民地区比较隆重,时当夏收夏种结束,有的地方竟有“七月十四大过节”的说法,在七月十三至十五日连续三天供祖,大量焚烧纸衣、金银、纸钱、纸鞋等。多数农家磨豆腐、作豆芽,家家劏鸡杀鸭,买鱼买肉庆贺节日。七月十四夜晚,乡村青少年和小孩,都习惯在村屯前,树阴下,或山间田头吹奏一种竹管制作而外绕“莉古叶”卷制喇叭的乐器“喃嘟嗬”。吹奏之声,此起彼落,响彻云霄。吹笛之意,多说中元节是鬼节,故吹奏响笛,呼唤祖先亡灵回到公厅,享受子孙祭祀。
    在民性方面,其精神意识皆崇文重教。中原河洛,曾是文化教育中心,人们崇文尚儒,尊师重教。客家南迁后,成为失去地位的望族,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持下,力图通过教育进入仕途。所以他们对教育极为重视,并有客家民谚语云:“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子弟不读书,好比无眼珠。”“穷人莫断猪,富人莫断书。”“养子不教如养虎,养女不教如养猪。”“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客家人还具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奋斗求新,艰苦创业;爱国爱族,精诚团结;敬老爱幼,敬祖崇宗;勤俭持家,乐善好施;英勇刚毅,忠正直率;为人忠诚,仁爱谦节等民性。新民迁来之时,男子谋生多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由妇人任之。故乡村之客家妇女,耕田、播种、插秧、施肥、耘田、收割、割草、打柴、喂猪、种菜、煮饭、炒菜、纺麻、织布、补衣、中馈之事,无不为之,铸就了客家妇人吃劳耐劳,精明强干的优良品质及不缠足,不束胸的健劲习气。
    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为其标志。当然,形成民系的第一要素是人,要有优势的人群势力,才能形成自我优势的环境。
    客家民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在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经过五次大迁徙:第一次,秦汉时期赣南为主;第二次,西晋时期,迁赣南,闽西,尤以赣南为主;第三次,唐至五代迁赣南,闽西为主,粤东开始;第四次,宋元时期,迁向闽西最多,粤东为次,赣南再次;第五次,明朝清初,明初清时迁粤最多,明朝中叶至清初,迁向广西、四川为主,回迁客地,迁向海外为次。博白的客家民系,孕育于赣南,成熟于闽西,发展形成于明朝中叶,定型成熟于清初。继赣南闽西、粤东之后,博白成为客家人聚居的第三块根据地。并且迅速地繁衍发展,从而最终奠定了世界客家第一大县的现代格局。

    6、明朝中叶至清代形成壮大博白客家民系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在明朝中叶至清代形成壮大博白客家民系呢?这得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赣南闽西方面来看:唐“安史之乱”至宋代末期,中原汉人纷纷南下,大批迁入赣南闽西,这里有田可耕,有安身之地,环境稳定,最终形成了客家大本营。尤其是在宋末元初,闽赣交界地区为宋元双方厮杀战场,土著居民多辗转逃亡,从而形成了一大片无人区,于是客家人便先后聚居于此。
    到了明代,客家本身人口的发展壮大,系裔日繁,资力充足,而所居地域山多田少,不足供用。于是,壮大起来的客家人为生计所迫,必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乃思向外扩张。除此之外,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集团与倭寇相互勾结,组成海上武装劫夺集团,猖狂抢劫财物,屠杀居民,掳掠人口,进行骚扰破坏,客家人为远避搔扰,纷纷迁逃。
    而博白于明代多战乱及发生天灾。明洪武五年(1372年),县城毁于战乱,次年重修。天顺六年(1462年),瑶族壮族农民起义军攻破博白县城,焚烧县城及县署。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初五夜,有哨县官军、县官等守城,劫掳官民一千余人,民众越城溺死于城濠者亦有一百十余人。城楼、申楼、官民房屋,俱化为灰烬。成化十六年(1480年),浔州大藤峡瑶民起义军又袭击博邑,焚烧县城及县署。朝庭镇压大藤峡瑶民起义后,将一部份瑶民迁居博白各堡,设瑶目束之。又从贵县三江独木村调狼兵入博守石梯,牛颈隘口,增兵守邑中险要之处,并设狼目束之,均让瑶民,俍人(壮族人)批耕自食。故此,清代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105卷记载:“现在广西的东南部,也就是梧州,鬰林、北流、陆川、博白、兴业等县,还有瑶山、壮寨287座。既然粤语区自古以来是瑶壮先民生息处,史籍上把这块地称为之蛮夷或百越,就是理所当然的。”又据日本内阁文库[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殿粤要纂》二卷《博白县图说》载:“博白无獞,独错狼猺二种而近且向化,与编民齐然。周廻万山,实为贼薮。西南密迩海洋,两省亡命之徒,盘互勾结,剽劫为害。”
    除“贼乱”为害之外,博白于明代天灾不断。如正德二年(1507年)一月二十一日夜,发生地震,声响如雷。六年(1411年)二月二日夜,疾风暴雨袭击博白,县城城楼多崩塌,公署民房倒塌过半。十一年(1516年)七月,博白连下淫雨20多天,公署民房多崩,人畜被压死者甚众。万历十四年(1576年)博白发生水灾。三十四至三十六年(1606—1608年),连续三年各发一次三级地震,其中三十五年地震,县城城墙被震圯。
    由于天灾人祸,造成博白“地广人稀”的局面,为了防治“瑶壮”作乱,其最好的办法便是“移民实边”。故梧州府的官吏便从江西,福建大量移民迁来博白。
    明末清初,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动荡与战乱。清军在平定中原后,挥师南下,南明几个政权相继复灭。清军的进攻矛头指向浙、赣、闽、粤地区,铁蹄蹂躏之处,客家节义之士,纷纷举义反清,以致义师失败,遂多被迫南迁逃亡。
    明末郑成功占据台湾后,以金门、马祖为前沿基地,不断进攻浙江、福建、广东各地的清军。清政府为了切断其供应来源,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颁布了“禁海令”,严禁江、浙、闽、粤等地商民出海贸易,不准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如此仍不能阻止大陆人民与郑成功的联系,因此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发布迁界令,命令从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这样从广东沿海的饶平、澄海、揭阳、朝阳、惠东、海丰、归善(惠阳)、新安(宝安)、东莞、香山(中山)、新会、新宁、开平、恩平、阳江、电白、茂名、吴川、徐海、海康、遂溪、石城(今廉江)、合浦、钦州等24个州县的居民内迁50里。沿海所有岛屿(澳门除外)皆要内迁。在界外地区不准人民居住,房屋全部拆毁,田地不准耕种,不准出海捕鱼,凡越出界外者立斩。并在沿海划界,筑哨楼、树桩栅,派重兵防守。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清庭恐人民出海捕鱼来往,又下令再内迁30里。原来不在界外的顺德、番禺、南海、海阳四县居民也要内迁。广东前后四次迁界,共28个州县,20个卫所,被迁人民数百万。康熙元年迁界时,由于只限期3天,烧屋赶杀,以致死亡遍野。幸存者纷纷外逃。如:有袁、高、谭、陈、李、钟、马、郭、万、邝、樊、范共12姓人从广东逃至鬰林福绵船埠后共扎一张大竹排,共同乘筏顺流而下。来到绿珠江口附近一个名叫“河训”的地方,南流江水于此处回旋形成一个很大的江窝,水面平静,于是便由此上岸,然后将竹排拆开,因此,将此江岸码头称为“拆竹埠”。
    这十二姓人逃难时,一路生死患难与共,又共同乘驾一张竹排,已经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故结拜为异姓兄弟,血盟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规定相互间不准通婚。
    他们上岸后居住的地方,即在柯木茂江的袁屋、高屋;绿珠江社坡的陈屋,绿珠江渡头的李屋,绿珠江右岸中央鼻的钟屋、马屋、郭屋等等。
    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粤中、粤西等地人口激增,耕地日少,产生客家人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土地冲突,相互械斗攻杀,从清咸丰四年(1884年)秋起,至同治五年(1866年)冬,共斗争12年之久。械斗从鹤山开始,蔓延到开平、恩平、高明、新会、新宁(台山),阳江、阳春、新兴等地。械斗中,土客双方屯兵,攻夺村舍田产,损失相当惨重。清政府袒护当地人,派兵剿客家武装组织“大同军”,故客家人械斗失败,村落被毁,人被赶走。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经广东巡抚荷益沣平息械斗,土客联合时,双方死亡失散人数约50-60万人。为了解决客家人的土地和生存问题,官府发给客人“大人八两,小孩四两面三刀银,将你们客籍田产归官。送你们到外县立业……”分散时,千余人为一帮,分十余帮,官兵用枪弹压护送,有路票执据。分居下四府雷州、廉州、高州、琼州(海南岛)等地垦荒。于是,这些客家人又纷纷迁往粤西和博白。
    明清期间客家人大量迁徙来博白,不仅为闽粤转移了负荷人口,外辟了新的粮仓,而且推动了博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披荆斩棘,开山垦荒,辟拓良田,精耕细作,兴修水利,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兴办和发展手工业,外出经商,流跃流通,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观念意识、文化素质、经验技术等诸多因素,他们耕织结合,养殖结合,农商互依,崇尚文化,奋发进取故能生来居上,发家致富,变客为主。
    几百年过去了,经过客家人世代的努力开拓,博白已成为广西一年三熟的粮食生产基地,博白鹅生产基地,桂圆之乡、荔枝之乡、香蕉之乡、榄子之乡、陶瓷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而且被喻为“书香世代擅风流,百粤文章萃白州”的人文之乡。并充分发挥了沿海沿边之优势,成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前沿阵地。

本文来自 汤氏会社:http://www.tangshi.org
这份报导的永久网址是: http://www.tangshi.org/view.php?file=show&contentid=1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4: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于 2010-8-9 14:13 发表
博白的客家民系,孕育于赣南,成熟于闽西,发展形成于明朝中叶,定型成熟于清初

博白和陆川的客家源流,不同于贺州和柳州客家。
前者比较多于明代中期直接从闽西迁来的,也有来自清代粤东地区的,由于定居时间久,繁衍了二十几代的很常见,排前几名的客家大姓宗族人口非常庞大,数以万计。
后者大部分来源于清代的粤东梅州及河源等地区,他们的客家话彼此还比较接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4: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迟在明代中期,闽西客家话和梅州的客家话差异还不是很大。
今天博白的客家话与梅州客家话差别还不是很大,我本人的祖先从博白迁居防城,我还能听懂梅州客家话。
但是,我已经听不懂闽西多数地方的客家话,差异太大了,闽西多数地方的客家话已经缺失了入声韵-p -t -k ,这个是闽西客家话自身的原因,发展变化太大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 于 2010-8-9 14:13 发表
继赣南闽西、粤东之后,博白成为客家人聚居的第三块根据地。并且迅速地繁衍发展,从而最终奠定了世界客家第一大县的现代格局。

实在不知道作者的“博白  客家人聚居的第三块根据地”是怎么定位的。赣南、闽西、粤东(又可以细分为梅州、河源、惠州)、粤北等。怎么轮都轮不到第三。

从数据上来看,博白客家人口不会超过五华和兴宁,这两个纯客家县(市)人口都超过110万,五华甚至超过120万,而博白人口160万,客家人口不太可能超过110万。博白应该位居世界客家第三大县位置。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8-9 14:5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得很到位,支持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唐代到明代,完全可能从一万人发展到一百万人…所以统计户籍是不严谨的…所以专家的话都是屁话…社会学混饭吃真容易…

反清导致人口迁移?不要这么没良心吧…正是清初和鞋稳腚的环境才会繁衍出人口来移民吧…历史上元末人口大减灭,不是蒙古人杀汉人,而是汉人无政府状态自相残杀…宋末没有形成大的移民潮就是政据…

不要总以为异族统治和毒菜会引起人口减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末有大移民:

福建人南迁至潮汕-雷州-海南

闽西客家人迁徙到粤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小范围的移民情况什么年代都在发生…宋朝主要是女真人的入侵发生过一次大的移民潮,从中原到江淮和江南…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又发生一次大的移民潮,从江淮和山西到中原,填补八王之乱后的人口空虚,所以现在的中原各姓杂居的情况较多…清朝是康熙乾隆年间人口爆炸才移民的…

满洲人是真正的客家人,基本上把人口迁移到各中大城市,导致关内人口稀少,留下了国防隐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 是贪图 富贵,就那么一点人,都送到关内做官享乐去了,能不灭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语已有文字体系,想恢复起来很容易。

不是有人考证过,普通话是满洲人讲官话讲不正的语言?广州话是满洲人讲粤语讲不正的语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30000 的帖子

阁下是旗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4: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之后了解了一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艳阳高照 的帖子

生长在红旗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