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4|回复: 2

耐人寻味的博白水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6 08: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耐人寻味的博白水楼



广西日报   2010-04-06         
■ 本报记者 罗劲松   


  客家人建屋,多喜欢临水。有意思的是,在博白县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城厢镇大良村大平坡,有一位客家人干脆把楼建在了水里!3月28日,记者慕名前往探访时,却有些遗憾:由于连月干旱少雨,水塘已经干涸。立在水塘中的水楼,好像在向记者喊“渴”……
  奇异 楼阁建在水中
  池塘中的这座水楼,坐北朝南。据专家测量,整座楼南北长27.62米,东西宽15.77米。楼高约17.58米。底层大半没于水中。二、三层各设5室,廊外南北均设有11个拱门,东西各设5个拱门。每层楼的四周都有走廊相通。整座楼设计典雅气派,做工精巧美观。
  与楼阁南北入口相对的池塘边各架设拱形桥一座,桥与楼房之间如今铺的是水泥板。据说,原先桥和楼房之间架设的是木板吊桥。人一上楼,从楼上将木板拉起,整座楼就成了真正的“水上楼阁”。
  传说 建楼为防鼠害
  前人为什么要在这乡野之间造一座“水上楼阁”呢?是闲情雅致所致,还是另有原因?
  据说,大良村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曾有这样的说法:从前有一年,博白一带下了一场令人恐怖的黑雨。黑雨过后,连年瘟疫不断。为了消灾除魔,大良村一李姓大财主便筹资建起水楼,以镇妖邪,并兼作收租的仓库。
  在《博白县志》中,还真有“下黑雨”的记载:“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六日夜,下黑雨,水如淡墨……”但核对一下时间,水楼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和县志中所谓“下黑雨”的时间差得很远。
  记者到博白县相关部门查询,失望地发现关于水楼的资料相当少。只知道这座楼由家住大良村的清末举人李慎西于民国元年出资建造。建楼的最初目的,据分析是作“避暑、防疫”之用。
  把楼建在池塘上,确实可以避暑。但“防疫”之说有何依据呢?水楼附近大良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大良村一带曾流行鼠疫,猖獗的老鼠还四处糟蹋粮食,闹得人人谈鼠色变。李慎西出南洋经商时,曾在香港停留,专门请人按英式别墅阁楼风格设计了水楼图纸。回乡后,先挖一口大池塘,池塘南北长36.5米,东西宽29.64米。然后在池中打桩,立柱建楼。楼落成后,往池中放水,水最深时曾达2.5米。建水楼的目的,除了作避暑别墅,还用来堆放稻谷,并架设可以随时拉起的木板吊桥,以防老鼠入楼。
  感慨 水楼成就大师
  徜徉于水楼的廊道之间,记者对那位李举人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多方打听并收集资料,记者发现:当年李慎西建水楼,可能另有目的。而且,因为这个目的,这幢水楼还和我国鼎鼎大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有过一段缘分。
  为人忠厚豪爽、学深识广的李慎西,在南洋经商发财后,携资回大良村建造水楼,并利用水楼办起了学校。从水楼的房间格局看,二、三楼各设5间长方形房间,面积与如今普通教室相近。这些面积相等、格式一致的房间,并不适宜居住。为此,记者猜测,李慎西当初建水楼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办学校。只是在学校未办之前,曾经暂时用来做别墅和仓库罢了。
  上世纪20年代初,全国兴起办新学之风,博白县也开设了两所实行新学制的完全小学——“开国学校”。一所设在县城,另一所就设于大平坡水楼。
  设于水楼的学校,开办于1921年,由李慎西任校长。为此,当时的人们便称这所学校为“李氏开国校”。
  据资料显示,李慎西办学,十分重视师资质量,聘请教师时不拘一格,却特别强调真才实学。他了解到博白有个叫王力的年轻人在乡间教私塾,教得很好,就专门找上门去。一番交谈后,立即请王力到自己所办的学校任教。于是,当时只有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的王力,成为“李氏开国校”里资历、学历最浅的教师。
  王力刚进校时,待遇并不高,学校安排他教初小,年薪只有80元小洋。但王力并不在意,他边教边学,教学效果很快得到师生们的普遍认可。不到半年,爱才的李慎西便将王力提升为高小教师,年薪增至160元小洋。当年,李慎西亲自将年薪送到王力家中,让贫寒的王力家过了个“肥年”。
  随着王力才华的进一步显露,李慎西常常在学校教师中感叹:“凭王力的才干,让他教高小实在是委屈了他!”他和同事都认为:年轻而又博学多识的王力,要是能到大城市的大学里去深造,前程将无可限量!
  李慎西等长辈的话,让年轻的王力胸中又燃起继续升学深造之火。可是,一想到家里缺钱,便犯愁了。了解到王力的苦恼后,李慎西安慰道:“你想升学就去吧,没有路费我给你。考上了大学,经济上有什么困难,再慢慢想办法解决。”
  在李慎西和同事们的鼓励和资助下,王力终于于1924年夏季告别了校长、同事和家人,告别了水楼,乘船顺南流江而下,辗转前往上海,踏上了他最终成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的光辉灿烂的征途。
  王力走了,李慎西也于上世纪40年代故去。水楼里曾经的朗朗读书声,随之消失。如今,唯有水楼仍旧默默地挺立在池塘中,虽满目沧桑,却依然保有着当年那份典雅的气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20: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新闻真是够假 博白县博白镇的农村百分之99母语是粤语勾漏方言 何来变成客家了呢?宣传客家是可以 但是要搞清楚哪些村哪些是新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2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博白出点新闻 就说是新民的 真是够假 宣传新民可以 首先弄清楚哪些地方母语是新民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