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报【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幼年的母語教育,往往更能夠奠定孩子的基本語言能力。住在桃園平鎮的李貴盛,長期投入客語童謠創作,並出版母語教材《幼幼客家》,除了有歌謠教學外,更出版繪本,他認為傳承客語必須從幼教開始做起。
台灣客家族群大約有420萬人,佔全部人口的6分之1,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客家子弟,漸漸無法使用自己的母語,客語流失速度越來越快,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總幹事李貴盛,做了20年的客家歌,他自己寫童謠,自己出教材,雖然推廣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他還是一直堅持走下去。
李貴盛說,民國89年,那時候還沒有客委會,也沒有客家電視台,客語推動可以說是格外困難,當時身為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他不斷推動「扎根校園」的活動,舉辦一系列的客語種子師資培訓,幾屆過後,老師們反映可用教材太少,於是開始自己製作教材,《幼幼客家》就在此時誕生,到目前為止已經出到第10冊,過去也多次獲得新聞局肯定。
「以桃園的客家地區為例,在國小鄉土教育選修客語的學生,大概只有一半而已。」李貴盛說,有很多客家孩子選擇學閩南語,一來可能是父母其中一人是閩南人,二來也因為閩南語比較具有優勢,所以相較之下,西瓜偎大邊,孩子寧願選修閩南語,客家認同也越來越缺乏。
「幼稚園就更是如此,一般家長選擇幼稚園,都會希望是雙語教學,但是雙語是英語和國語,年輕的父母很少會想要找教客語的幼稚園。」李貴盛說,學校負責人的態度也很重要,除非是園方政策,不然很少有老師願意沒事找事做,因此幼稚園的客語教學一直很難推動。
李貴盛說,《幼幼客家》教材配合客語歌謠以及繪本,藉由圖像以及相關活動,讓小朋友增加印象,進而學習客語,目前已經有許多幼稚園使用這套教材從事教學。李貴盛所創作的童謠,更是曾入圍金曲獎最佳兒童專輯、客家歌曲特殊貢獻獎、最佳傳統藝術獎等獎項。
李貴盛說,客委會成立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要傳承客語,但是客委會在文化出版的補助過少,客委會更是自己搶著出版。身兼客委會諮議委員的李貴盛說,如果出版做不起來,客家創作者自然也就失去出路,他認為客委會應該鼓勵更多客家出版團體,才能創造出客家出版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