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7|回复: 4

山沟里的山茶花-紫金花朝剧团调查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沟里的山茶花
―――紫金花朝剧团调查手记
作者:中文系2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58    更新时间:2005-6-28     
    甲申仲夏,笔者在当地走访紫金花朝剧团,对花朝戏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由于夏季是花朝戏演出的淡季,笔者只看到了排练中的花朝戏演出,没有目睹正规的程式的表演,因此无法从戏剧的本质上对其作出阐释,转而从与花朝戏相关演员,剧本,服装,道具等方面切入,在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一些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花朝历史

    花朝戏是在“神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剧种,用客家方言演唱,形成于广东省紫金县,流行于河源、惠州及惠东、博罗、陆河、梅县等粤东客家地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紫金县乡间流行一种叫“神朝”的祭祀形式,但凡庙宇落成或传统节日,众人便请来巫师设坛祭神,巫师在唢呐锣鼓伴奏下,唱“鸡歌”,作“告神”,祈求神明保护四季风调雨顺,一方百姓安康。由于“神朝”乐舞朴实优美,为山区农民喜闻乐见,一些艺人保留其朴实优美的歌舞乐韵,剔除其祭祀鬼神的封建迷信情节,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并根据客家地区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戏。因这种演出谐趣生动花俏,与肃穆虔诚的跳“神朝”形成鲜明对照,故乡人称之为“花朝”。

    最早的花朝戏是清末民初叶春林的“定长春”戏班,后有紫华春、庆祥春、定华春、胜华春等戏班相继出现,最多时有19个花朝戏剧团,数百名花朝戏剧艺人。紫金花朝剧团成立于1958年,当时称为钢铁文工团,1960年改名为“花朝剧团”。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为花朝戏题赠“山沟里的山茶花”,文化部举办了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汇演,这个“天下第一团”指的是在当时中国地方戏剧剧种只剩下惟一一个剧团的,紫金的花朝戏和海陆丰的正字戏、白字戏等都属此列。据了解,现在民间的“神朝”已经非常少见,在城镇已经基本不见,但在较边远的农村,在神灵(譬如三奶娘娘,北帝爷等)生日时会有半神朝半戏剧的演出,可以从中窥见神朝的踪迹。

    目前紫金剧团属文化部的一个下属单位,每个季度都有规定的外出下乡演出,除此之外,在本地重大的节日中也有花朝戏的演出。另外有一些民间的活动,通过受邀请等形式去参加演出。总的来说,平常所能见到的花朝戏表演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观众日趋缺少,新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甚至没有听过或者看过花朝戏,转而把热情对准了流行音乐和影视。追究剧团的原因,也有本身的经费问题,表演场次有限,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从事人员

    紫金花朝戏是粤东地区的一个小剧种,但是,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花朝戏在唱,念,音乐,服装,道具,舞台,音响,电工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分工。由于花朝剧团内部人员也有限制,所以很多演员都身兼数职,角色的变换很频繁,往往是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如有的演员既演旦角又演小生。

    演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一方面是是剧团方面的选拔,另一方面是所谓的“自告奋勇”,有这方面兴趣和特长的人员自荐。来自于农村的演员对花朝戏有着本土的认识,他们讲纯正的客家语,对农村习俗有着比较通透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演员揣摩角色,融入角色,更贴近真实。一般来说,演员没有学历的限制,但是要求演员灵活,对角色有敏锐的体察力。由于剧团的待遇以及演员的老化等原因,很多演员不会终身从事戏剧工作,演员的去向主要有两个:一是转行,彻底脱离了花朝戏的行当,从事另一种工作;二是转业,转到一些下属的单位,仍旧在戏剧或者文化这条线上发展。总的来说后者居多。

    另有从事舞台,乐工的人员,他们一方面接收了传统的作法,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很多外剧种的精华,另一方面有具有当地特色的创作。

    以下列举了几位剧团的人员:

    张向阳  男  40岁  团长  主舞台美工  82年进团  

    黄丽华  女  紫金县龙窝镇高坑村人   工旦  反串小生   1989年进团至今  进团原因是喜爱文艺。专业演员。  在《梅仙》中饰演梅仙 ,《卖杂货》中饰演贤姑。

    张春龙  男   53岁  专业乐队演奏  入团20年 至今仍然是乐队的主力。

    陈惠香  女   31岁  紫金县好义镇人   89年进团  曾饰演多种角色  目前已经转业  任职龙窝镇文化站站长

    三:剧本与音乐

    剧本的来源也有两个。

    一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地创作。其中比较有名的代表是《卖杂货》。主要讲的是一位走村过巷的卖货郎董亚兴,在长年的买卖中沾染了很多不好的习气,满身的流里流气。在一次家庭的变故中他与家人分离了。辗转几年之后,董亚兴在一个村落卖货的时候偶遇了她的妻子,但是他并没有认出他来,由于董亚兴沾染的那些流氓气,他调戏了这个原本是他妻子的人,最后真相大白,董亚兴也受到了谴责。此剧本保留了农村的以前“卖杂货”这一真实的情况,剧情具有相当的农村特色,符合当地的道德取向。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剧本。如《苏丹》、《铁公鸡新传》、《风流村》等

    剧本的另一个来源是移植大剧本。譬如:《风流才子》,《西厢记》等。移植过来之后情节基本没变化,但是改用客家语表演,有的台词适应了客家语的要求有了细微的更改,加入了一些俗语,更有利于当地人的理解和欣赏。这样就进一步丰富了花朝戏的剧本。



    四:道具

    冬春前后是花朝戏演出的旺季,夏秋多在排练。

剧团的服装跟道具主要在潮州采购,采购回来之后还要“深加工”――就是根据演出的需要作出适当的修改,使之更贴近花朝特色。 (同样由于没有亲睹正规的演出,此方面了解也比较少)

    河源客家传承比较好的山歌剧、采茶戏和花朝戏,被民间誉为“山茶花”,花朝剧根植民间,枝繁叶茂,正所谓“民间尽道山茶艳”!



http://www.cich.org.cn/wenhua/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意思的,希望能好好传承下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杂货”以前在紫金家喻户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0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谷种吃不了多久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4 1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杂货,很久以前听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