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9|回复: 2

转贴:「似客,是客」系列 - 河婆客在台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6 08: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似客,是客」系列 - 河婆客在台灣

這星期的「似客,是客」系列報導,一起到屏東市的林仔內,林仔內是一個福佬庄,然而在林仔內大同路上,人稱大埔的地方,卻住著數十戶講客語的人,不過腔調和台灣大部分的客家人不一樣,他們是在1946至1949年,這幾年才陸續來到台灣定居的河婆人,他們也將河婆地區的風俗及飲食習慣帶到台灣,展現出特有的文化風貌。


[河婆來台第二代
張壯興]
剛好共產黨和國民黨打戰,殺到我家後面,所有門都關起來,晚上偷跑。

[河婆來台第二代
黃汝回]
那個紙炮篙,這個炸過的竹竿很好,大家要搶回去,就會很平安。

等待三山國王街景時間來到元月十五的下午,屏東市林仔內的大同路上,可以說是熱鬧滾滾,只見道路兩旁,店家紛設香案,信徒人手清香,虔誠的恭迎三山國王的聖駕。

一如往昔,每隔兩年的元宵節,屏東市林仔內的三山古廟,便會舉辦盛大的廟會繞境活動,其中的重頭戲就是衝紙炮篙,只看到穿著T恤,甚至是打赤膊的信徒扛著神轎,毫不畏懼的在鞭炮煙火交織成的炮陣中,來回穿梭,而這項活動就叫做「攑王爺」,迎接三山國王的意思。

[屏東三山古廟
總幹事 林建中]
有要添丁的,就會炸紙炮篙,來恭迎三山國王的聖駕,炸紙炮篙這些髒的會清掉,家裡有添新丁就會炸紙炮篙,就看個人的心意,像今年的紙炮篙就大約有八百多支。

炸紙炮篙並不像台東的炸寒單是用丟擲鞭炮,或是像鹽水蜂炮是用射沖天炮的方式,而是將連炮成串的纏繞在竹竿上,由信徒引燃後,再伸到神轎及神轎手上空燃放,以取其節節高升,趨吉避凶之意。

[屏東三山古廟
總幹事 林建中]
上面有做那個旗子,上面就有寫恭迎三山國王聖駕,什麼地址,是誰捐贈的,讓人知道這個紙炮篙就是要迎三山國王。

炸紙炮篙這項習俗,其實並非林仔內本地,或台灣其他的三山國王廟所有的,這是三山國王的祖廟,廣東河婆地區所特有的習俗,在1949年前,自農曆過年後至元宵節左右,河婆的三山國王、指揮大使及木坑公王,便會出巡河婆六曰,以庇祐鄉民健康。

[屏東三山古廟
總幹事 林建中]
(大陸)每年就元月初一就開始,王爺和指揮爺和木坑公王,就開始遶境,就有炸紙炮篙的風俗。來到台灣大家都比較沒有空閒,大家就選元宵節,炸紙炮篙。

竹東及全台各地來的鄉親,來到我們屏東林仔內除了林仔內本地的信徒熱烈參與繞境盛會外,新竹縣竹東鎮的信徒,每年更是扶老攜幼,一大早就搭乘遊覽車南下屏東。

[屏東三山古廟
竹東區爐主 張明豪]
因為我們竹東每年元月十五的時候,都會到屏東這邊像出遊一樣,進香這樣,慢慢就變成一個習俗,我們竹東的人也是很熱忱,熱衷這個正、副爐主的東西。

二戰結束後,約1946年至1949年間,有數萬從廣東省揭陽縣河婆鎮的客家人,為逃離國共內戰及旱災渡海來台,隨著兩岸的敵對狀態,返鄉已難,部份河婆人便在林仔內集資興建三山古廟,以慰心靈寄託,也將相關的風俗習慣帶到台灣來。

[河婆來台第二代
韓秋丹]
因為那邊戰亂,戰亂過後,一般的社會上生活很困難,8年抗戰你也知道,就自己賣田賣地,我不是跟政府來的,我們河婆的同鄉,全部都自己賣田地,到汕頭買船票,自己過來。

[河婆來台第二代
張西就]
38年我媽媽想要回大陸,讓我叔叔罵,說你在大陸吃稀飯吃不會怕嗎,她想回去被罵以後,就沒有走,想要回去了,38年水路就不通了。

<這一家、這有兩家、這一家、這一家、這一家、過去還有一家、再過下去還有一家、再過去就沒有了。>

近半世紀,才遷徙到台灣定居的河婆客家人,在台灣有比較明顯的兩個群聚,一個是屏東市的林仔內大埔地區,另一個便是新竹縣竹東高中旁,健行路的小巷,人稱「長山街」的地方。

[廣東河婆張姓旅台宗親會
總幹事 張武炮]
建(竹東)高中以後,我們就搬到這前面,以前是菜園,就用竹子搭一搭,像是難民一樣,就一直住到現在,以前這條街有十幾戶人家,可以說全部都是河婆來的。

[河婆來台第二代
韓秋丹]
基隆上岸的,就問那邊有客家人,就說新竹苗栗,就有一部份到新竹苗栗去,有一部份就高雄上岸,高雄上岸的就問那邊有客家人,就說屏東有客家人,屏東有很近,全部就到屏東。

剛到台灣的河婆人,由於已難有田地可開墾,許多人便跟著同鄉或是家族,學習簡單的手藝做生意,其中又以做豆腐和賣鐵打損傷膏藥居多。

[河婆來台第二代
張壯興]
從(大陸)那邊過來,大陸那邊就學到了,很多來到這邊就很多跑江湖,打膨笐這些。

[河婆來台第二代
蔡蘇秀鳳]
剛來台灣的時候,我聽我婆婆講,她講來沒有工作的,沒飯吃的,隨便做兩塊豆腐來賣,做定了就這樣做到現在。

經過半甲子,台灣河婆人中早已少有人繼續製作豆腐,其中屏東的蔡家,是少數能維持著祖傳三代的豆腐事業,卻是依靠著先進的自動機械化生產,才沒有放棄的。

有些食品也許可以用機械大量生產,但有些卻仍需要純手工。

因為過程比較複雜,所以要很多人來參予。

以再來米磨製成的米團,用雙手捏出袋子狀,包進蔥、豆腐、蝦米等爆香過的餡料,再折出像元寶的形狀,河婆人稱它為鳥仔粄,喜氣的桃紅色,是以往河婆祭典上的常客,但近來卻很少見到它的蹤影。

[河婆來台第二代
蔡蘇秀鳳]
差不多王爺生日,元月十五才有做,平常就比較少做這個粄了,因為沒有時間了,很麻煩,要做也要有時間才能做了,有客人來才做來吃的。

除了鳥仔粄,河婆人特有的桃粄、釀豆腐等傳統飲食,也都已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了。

<你上一次擂茶是那時候?常常擂,天天差不多天天,昨天還有擂。三不五時,不用看幾時。>

還在日常生活出現的,也許就剩下擂茶了,對河婆人來說,擂茶是民生必需品。

[河婆來台第二代
張嶺]
你們這邊的擂茶沒有這樣的材料,是擂甜的,我們什麼青菜放下去都合,有一樣苦勒心你們也聽不懂,孛薺你也聽不懂,都不知道。

河婆的擂茶並不如我們印象中的簡單,可以說也是一項大工程,用幾種藥草和茶葉擂碎泡成茶,另外把蘿蔔乾、芹菜、高麗菜等綠色的蔬菜分別炒熟,要吃時先盛飯,再把蔬菜夾到碗裏,倒入熱茶,撒上花生米或米餔,才開始食用,但特殊的苦甘味卻未必人人可接受,河婆的傳統飲食習慣可以說越來越難以延續了。

[河婆來台第二代
韓秋丹]
大部分就老一輩,有時候很想很想,才會做一些來吃,(不過年輕人也沒學了),不是沒有學,他的口味和我們的口味不一樣,這個口味要從小就有吃才會思念,有些東西不是說好吃不好吃,就是一種思念。

<參拜以後,因為時間比較緊迫,所以我們定了便當,準備了便當讓大家吃。>

另一個更大的隱憂,雖然攑王爺是河婆客家人,每隔兩年最重要的信仰活動,但活動中聽到的對話卻是以福佬話為主,隨著老者的凋零,河婆話亦甚少耳聞了。

[河婆來台第二代
韓秋丹]
現在就交給年輕的,年輕的有他的同學和朋友來參加。他還多少會講客語,到他兒子已經不會講了,大部分住在福佬庄,不是娶福佬人,就娶外省人。

<以前頭到尾都是住大陸人,因為比較發展了,就到別的地方工作了。>

竹東的河婆人雖然還有些群聚關係,但也好不到那裡去,隨著人口外移,強勢的海陸話卻也漸漸將河婆話同化了。

[廣東河婆張姓旅台宗親會
總幹事 張武炮]
因為來到台灣剛好六十年,剛來的時候,老人家會講(河婆話),慢慢的六十年一甲子,這麼多年可以說同化了,現在真正的河婆話,現在我講的不是河婆話。

<現在要跌竹東區的爐主,聖筊最多的做爐主,請大王二王三山國王做主。>

熱鬧的攑王爺活動結束了,竹東的河婆人正請示三山國王,下一屆的爐主,河婆人的信仰文化藉此代代相傳,也讓外界認識到,原來台灣的客家還有這群少數中的少數,然而其他的文化特色卻未必能流傳下來,時間正一點一滴的帶走它。

張邦豪一筊,張邦豪兩筊,有希望了,張邦豪,三筊,來再來。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洪炎山
「似客,是客」系列 - 河婆客在台灣
http://www.hakkatv.org.tw/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客家人 于 2009-9-16 08: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1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岛河婆宗亲可否有来返揭西祭祖寻根?或年轻人被同化了,阿姆话都不会讲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7: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田苦笋 于 2009-11-18 15:37 发表
台岛河婆宗亲可否有来返揭西祭祖寻根?或年轻人被同化了,阿姆话都不会讲了.


臺灣河婆人被同化只是時間問題,確實令人擔憂。1994年我曾到屏東旅遊探親發現大部分年輕一輩不會自己河婆話,因爲媳婦是閩南人,女兒嫁閩南人,孫子外甥滿口閩南話四周環境都是閩南話,幾代人以後情況可想而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