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5|回复: 4

海丰局长“风光葬母”背后的地方丧葬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16: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局长“风光葬母”背后的地方丧葬习俗

   前几天曾以《海陆丰不是“负面新闻”的温床》为题,对近日来媒体广泛报道的“海丰局长风光葬母”一事多言了几句,近日也看了大家对该文的反应,从总体来看,果不出所料的是,在海陆丰人与非海陆丰人之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反应,海陆丰籍的网友,出于切身多年的感受,多数支持该文观点;非海陆丰网友,大多数从自己的认知度出发,对该文持反对或质疑的态度,可以说两者在这件事上起了不小的“文化冲突”。

   在此,首先我承认在该文中部分观点有所偏颇,言语有所过重,然而从总体意思来看,该文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那就是不希望珠三角的记者大人们,再胡乱以“海陆丰”为概念刻意去炒作“负面新闻”(不是为监督,而是为吸引眼球)。

   看了一下对该文的各种回复,可谓五花八门,什么“五毛党、官家走狗”之类的评论都有,也有朋友以失望的口气说:“幽壹啊,你怎么会写这种文字呢?”是啊,如果单从文字来看,确实与我一贯的文字主张有所不同,算起来,这么多年来也着实写了不少针对海陆丰时弊的文字,大多数都是直指海陆丰官场的黑暗之处,这篇文字确实有点方向不同。不过我前述那篇文字,非是荷兰蒙急速上升,一时冲动之所为,而是有所思虑之后而写,因此在再次多言之前,幽壹需要声明的是:本人无意为该局长的所作所为辩护什么,只是从一名海陆丰人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而己。另外,本人认为也没必要“条件反射”地认为凡是指责“当官的”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

    现在先来看看媒体指责该局长的几个要点吧:“借葬礼收钱敛财、阻碍交通、送葬队伍长达一公里、做为领导没有起到移风易俗的带头作用”等,现在且一项一项来分析。

    关于“借葬礼收钱敛财”一事,有些媒体说成是帛金,这是不对的,正确的称呼是“奠仪(份钱)”。海陆丰这种白事收奠仪的传统(有说是起于彭湃的农会时期)已有相长的一段历史,原意是为了“互助”的意思,主要是为了避免穷苦人家死后无钱收葬。在农村的话,现在是收钱的多了,要是在往常则都是收谷子。在葬事当天,往往一大早会有专门的人,挑着萝筐一家一家去收,按人丁计算,每人多少斤谷子,一般来说,哪怕是两家平时有点矛盾(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怨),这时也照样要出谷子。除了送奠仪之外,如果是农村人死了,村里的叔婆伯敏还要去主人家无偿帮忙。另外像陆河的农村,农村死了人,每家还要轮流帮忙扛棺材(也可以出钱请人代)。这些都是源于过去的人力财力不够发达,大家为了互助而形成的一种民间制度或曰传统。

    至于同单位的有人长辈过世了,一般同事都会或多或少有所表示,这不一定是因为主人家是什么官职就送的,主要还是源于上述的传统习俗。媒体说该局长借机敛财,但是我想如果他真的要敛财,就不会将数目张榜公布了,且按海陆丰的传统来看,极少有人会靠这个来敛财或行受贿(至于该局长有无暗中趁此受贿,我就不敢保证了,这还是交给检查机关吧)。至于将所收的奠仪张榜公布,也是海陆丰丧葬习俗中常有的事情。总之,个人觉得单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并无太大的不妥之处。

    第二个是该媒体中所说的“阻路”一说,其实也是很荒谬。实际情况是:并不是因为他是什么局长就可以阻碍交通,而是任何一海陆丰人家里办丧事都可以阻路或都会阻路,人们对此普遍是谅解的。在幽壹的记忆中,早些年实行土葬的时候,谁家办丧事,等棺材出殡的时候,近路是照例不走的,非要选一条最远、最便于人们围观、周围居民最密集、最热闹的路线,一大伙人抬着棺材,沿途一路大放鞭炮,绕个大圈才上山。这就是海陆丰的传统习俗,不分是否当官;也不分是贫是富,都崇尚“风光大葬”,为的是彰显儿女们的“孝道”。

    现在再来谈谈“送葬队伍长达一公里”的事情吧。记得早前在海陆丰,除了亲朋好友送灵之外,稍为有钱的人家(无论官员还是平民),还会请些中西结合的“哀乐乐队”,以及请一些专业治丧的团队(年轻女子),先打扮一番,然后待出棺材出殡的时候一起“哭灵”。甚至还有不少人家会花上一些钱,请几十个小学生,一字排开,每人扛一条灵幡跟随在送葬队伍后面一起“送灵”。这样算下来,不要说长达一公里,就是几公里也不罕见。这一点确实跟什么官职没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地方习俗在做崇。

    最后再说“作为领导干部没起到移风易俗的带头作用”。说这种话的人,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试问,海陆丰几百上千年的传统,岂是一纸公文说变就变的?在海陆丰当今土葬(秘密)仍盛行的情况下,这位局长公开让老母“火葬”,其实已经有这方面的带头意识了。海陆丰人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相当大,尤其讲究“孝道”,最惧的就是被别人在背后指责“不孝”。传统毕竟不是说改就改,在周围大多数语境都要求“大操大办”和“张扬孝道”的情况下,片面要求个别人一下子移风易俗(尽管他是地方官员),不事张扬、偷偷地把老母火葬了事,恐怕也很难说得过去。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这件事有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的“文化误读”造成。当然,对于海陆丰这些传统的丧葬习俗是否已经成为“陋俗”,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幽壹前文中已经说过,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值得商榷。幽壹个人认为,地方习惯并不是说就一成不变,恒古长存,对于一些不合情理之处,确实需要早日改进,起码没必要搞成这样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主色调也与当前国家力倡“节约”的方针政策相违背,不过改变也需要时间,不能违背客观条件,要求一下子就完成转变。

    基于多年的观察,个人发现部分珠三角的媒体确实喜欢以“丑化、唱衰”海陆丰为乐,对于海陆丰,好的方面照例是不报道或低调报道,不好的事情则肯定会整个吸人眼球的题目抢着报道。如果不是担心这样的报道不能服众,该篇新闻报道又何必在最后加上“当地人说这种行为在当地很正常”的一段话呢?总之,个人实在是很反感像这种为了发行量,刻意把“海陆丰”当成恶意炒作对象的作法。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每一位海陆丰人要除旧布新,自强不息,早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相信只要把家乡建设好了,像这类“负面新闻”自然会降下来,海陆丰将不再只是和无休止的黑暗挂在一起。(QQ:33079930)


     幽壹
2009年5月25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17: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陆丰不是“负面新闻”的温床.

好像表达不是很恰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实厚葬全国都有,没有最夸张,只有更猖獗。标准还不是富人定出来的,不要把地方风俗说的那么的神圣吧。我观察过农村的一些风俗,是有些是旧俗,但大多还是吃饱了饭后一些人鼓捣出来滴,主要是一些丧葬业者发明出来的。有些偏僻的农村恐怕只剩下他们这些就业留守人员了。

[ 本帖最后由 30000 于 2009-5-25 17:3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钱和人来得合法合情,管他几公里!有时候可能非其局长儿子问题,可能系其另一个富翁儿子问题!

一句话,孝心可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回来,广东省确实不重视非珠地区,认为珠三角一条村一个镇可以和你一地区比,发展珠三角就行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