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3月20日起,將於台北、台中、高雄、苗栗四地,舉行「兩岸客家族譜展」。說起「族譜」這一事項,記憶中是記錄祖上的文簿,論家世、論字輩也書寫宗親淵源,連結著世代相傳的歷史脈絡。
台灣先祖大多來自閩粵,針對遷居台灣裔孫心中一份深深的敬祖之情,族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憑著各姓氏祖譜的記載,翻山越嶺尋找各姓氏開基一世祖的「祖墳」,讓子孫後輩有「譜」可讀、有「祠」可拜、有「墓」可祭,對自己根源的理解極其用心用力。
台灣各地透過各個宗親會以及「祭祀公業公會」進行修譜的情形普遍,近50年來修的譜大概有1千部以上,平均每年修譜至少在20部以上,慎終追遠的情懷十分明顯。
根據歷史記載,閩西是海內外客家人公認的形成的中心區域和祖籍地,也是台灣近5百萬客屬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兩地客家同宗同源,一脈相傳。
閩西客家人早在明清時期起就沿著三條路線遷台墾殖發展:一是閩西直接遷台。這部份人據查有60多個姓氏,人數近百萬;二是從閩西沿汀江流域遷居廣東梅州、潮州、惠州後遷台;三是從閩西遷居閩南的平和、南靖、詔安等地後遷台。因此,客家學界認定閩西為「客家祖地」之一,是台灣許多客家人的原鄉。
閩西的族譜文獻,從開基祖傳下,代代脈絡清楚,是前來尋根訪祖之人的資料庫。上杭縣注重挖掘客家族譜文獻中大陸與台灣的淵源關係,成立了「客家族譜館」,通過發掘與研究,印證了兩岸客家同根同源的血緣關係。
在蒐集到的眾多客家族譜文獻中,有後裔播及閩、粵、贛、台及海外的「李氏入閩始祖、台灣李氏始祖:李火德一脈族譜」,有「閩粵台贛廖氏始祖廖花一脈族譜」,有記載劉國軒的《閩城劉氏試館名譜》,有丘逢甲修譜作序的《邱氏百五郎公家譜》,以及福建上杭、永定、南靖與台灣對接的呂氏一脈《上杭太拔張芬呂氏四修族譜》等,資料十分珍貴。
此次客家族譜來台,展出明清以來各個時期的客家族譜180多部、88個姓氏圖說及60個姓氏資料的多媒體電子讀物等。
基本上我們直接閱讀族譜,從族譜的發展來探索客家宗族之繁衍,一方面由編撰格式探討,在世系表的稱呼、編排與配置,以及歷代族裔在其家族中的地位及角色。一方面由內容體例分析,歸納族譜所載家法族規對族人行為的規範、一窺修譜者的視野及重心,考察族譜對子孫記錄的傳承與創造,藉以成為族譜描述的規範,找到歷史禮俗傳承的根據。
因此,積極蒐集整理海峽兩岸文獻史料,加強內容探討與學術連繫,發現族譜中的客家文化體系,將是劃時代的一項研究成果。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