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4|回复: 9

登梧桐山“漫游”香港(09.3.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0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来喜欢一个人去涉足陌生的山野!在珠海读书的时候,自己就曾多次独自一人到学校的后山去探寻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曾到淇澳岛的红树林中穿行,到海岛另一边的无人滩涂看弹涂鱼。不是因为不喜欢结伴而行,而是第一次去陌生的山野,一个人去会更有探险的味道,更可以用心无旁骛的专一眼光去发现它独特的意味所在,为再次的结伴而行做好准备和建议。
在深圳长住的时间也有四个月了,除了去年去了趟青青世界,还真没到过深圳户外的山野。早就对深圳梧桐山的胜名有所耳闻,如今有机会住在梧桐山脚,又有一天休息时间,于是决定不回姑姑家,一个人去亲近久违的大自然。
前一天看天气预报说当天会下雨,可是早上八点起来发现天空晴朗得很,决定不带雨伞,只带了一瓶水就出门了。在公车站旁买了两个包子当早餐,坐上211路公车,很快就到了终点站梧桐山。
下车走了一段路,就看到梧桐山北大门,自己不认路,不敢贸然走登山道,之后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走。路上陆陆续续有下山的人,看得出都是附近居民早晨爬山锻炼的,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听出来,当中有很多是客家人。一上山,道路两旁都是一些熟悉的草木,如豆梨、山苍子、算盘子、鸭脚木……,最意外的是居然看到了铁蓾萁。看到这些草木总会有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庆幸今天做出爬山的决定,才得以重温这种感觉。时值春季,山上也处处透露出春的气息,各色植物或含苞待放,或嫩芽冒尖,或一抹新绿早现,也有开得正当时的山花,也能看到只有北方秋季才能看到的“红叶”,不过这不是待落的枯叶,而是新发的嫩叶,别具韵味的“红叶”。……整个山峦的植被形形色色,层次分明。
盘山公路很长,而且很多地方都是之字形的,为了能快点到达山顶,很多时候我都是爬陡坡走捷径。尽管到处都竖者严禁爬陡坡的牌子,不过我始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爬山的感觉。
一个多钟头过去了,竟还不能望及山顶,心中不免焦虑起来。一路上没多少登山者,也很少有什么景观建筑,好不容易朦朦胧胧看到前面有座塔,以为是快到山顶了,天气却突然变化起来。刚才还云清气朗,突然间山风劲吹,眼前水雾横飞,能见度急速降低。不过想到“登顶”在望,也不管那么多了,还是继续往上走。谁知道,我看到的位置只是凤凰台,不过是半山腰而已,从这里开始分两条路走,左边是到大梧桐,右边是到小梧桐。从名字就可以判断出,小梧桐一定比大梧桐的海拔要低。于是立刻做出决定,先到小梧桐,如果时间允许,再返回凤凰台,登顶大梧桐。
登小梧桐的路比上半山腰的路要平缓一些,路上的风景也更具美感,尤其是万花屏,丛丛杜鹃开得正盛,给梧桐山这块画布绣上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有如此美景相伴,不知不觉就到了小梧桐,这时天气还是跟在山腰的时候差不多,依然水雾弥漫,沾湿发丝,但你不会认为这是下雨所致,自己完全就是置身于一团雨云里,山风吹来,雨幕就从你眼前飘过,整个山顶都弥漫着浓淡不定的白白雾霭,分不清究竟是水汽还是烟雾,如同置身于方外仙境,如虚如幻。而山顶的电视塔已经不能用高耸入云来形容,可以说塔顶比云气还要高!小梧桐没有登顶标志,电视塔应该算是最高点了吧,但那是不可能让你上去了,去塔底周围倒还可以。再上去的话有凌云道和观云道两条登山道,我从凌云道上去,到达南北坡分界的山脊,一种从未亲眼见过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我是从北坡登上来的,雨雾由上而下是很正常的事,就算是到了山顶的北面,最多也不过是置身于雨云中。而到了山脊,由于南坡是迎风坡,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受到山坡的阻挡就沿着坡面上溯,在山脊面向南坡,滚滚雨雾由下而上扑面而来,形成一种有违常理的“上雨”(不再是下雨了)景观,这种景观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回过头来朝北看,一片山脉连绵不断,你会觉得深圳也不过是个群山环绕的山村,根本不是什么大都市。可是你再回过头来朝南面看,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却又实实在在展现于面前!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如虚如幻的山顶自己明明是置身于朦朦云雨之中,可你眼前车水马龙的都市却又是艳阳高照!然而不消一刻,还没从登云道下到北坡管理处,刚刚还萦绕在山顶的云雾转眼间就消逝殆尽,仿佛刚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梦醒后所有的太虚仙境都消失了,回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顶。
也许读者看到这里还都不明白,我登梧桐山跟“漫游”香港有什么关系?现在是揭晓谜底的时候了。从半山腰到山顶的过程中,我的手机都是处于无信号状态,到了南北坡分界山脊时,突然手机的信息铃声想起,终于有信号可以收到短信了。不看这条信息还好,一看吓一跳。信息是中国移动发来的,这样写道:“尊敬的客户,你已漫游到香港!拨当地1.19元/分;拨内地+86加用户号3.99元/分;接听2.19元/分;发中国移动用户短信1.19元/条。”天啊,原来我的手机信号是从香港那边传过来的!幸好当时没有人打电话给我,不然真不知是接好还是不接好。奉劝大家到了那里千万不要迷路,否则代价可大了,打一个求救电话都要3.99元/分钟!没想到我第一次“漫游”香港的经历是这样的。囧!
时间已近十一点,是时候去攀爬大梧桐了。从小梧桐往凤凰台返回的那一刻,天空还是晴朗的,能见度也不低。回到凤凰台不过是二十分钟左右,周围的环境又好像是让自己感觉重回了太虚境界,能见度只有二十来米,山上的天气还真是变幻莫测。时近中午时分,应该是将进午餐的时间,早上两个肉包子的能量早就消耗殆尽,按理来说也应该下山回去了,因为在山上不一定能找到吃饭的地方(上来半天了,也没发现这样的地方),自己也没有带半点干粮,一瓶水喝剩只有一半。可是自己又心有不甘,既然上来了,为什么不一次性游历全景?何苦要留下遗憾呢?另外还想到要挑战一下自己,毕竟已经很久没体验这样消耗大量体力的运动了。而且当时的自我感觉尚算良好,还没有出现极度疲惫的状态,况且还自认为登大梧桐的路跟登小梧桐的应该是差不多的,登顶完全没有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自己错了。
从开始登大梧桐的那一刻开始,雾气是越来越浓,走了不过两百多米,能见度降到只有十几米,只能看到前面的一小段路,不辨周围的方向。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女子,看到此情此景时,徘徊不前,最终选择返回。当时基本上没什么游客,继续往前走的话危险性可能不小,万一发生意外的话,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可自己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毫不犹豫地往上走。继续走了几十米,前面出现两条分岔路,而此时的能见度更低,只有十米左右,根本看不出路的延伸方向,还好听到前面有人声,于是就顺着声音的方向前进。由于雨雾实在太浓了,虽然听得出来前面的人近在咫尺,但始终看不到人影。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几个工人在施工,地点就在两条路的重新汇合处!此时,两个腿关节开始渐渐酸痛,运动学上所谓的“极点”开始出现,而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虽然早已饥肠辘辘,但已经没有退路了,既然在凤凰台的分岔路口做出了要登顶的选择和决定,那就只能继续往上攀登,希望前面会有补充能量的地方。
大约又走了二十分钟左右,终于到达了好汉坡停车场,看到有零食售卖点,可以稍事休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最希望的当然是有饭吃。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小卖部只卖零食。要是这样的话,有面包或饼干也不错啊,没想到还是没有,尽是瓜子、风爪之类的小吃,虽然也有杯面,但是在没有开水的情况下谁还会去考虑它?最后挑了一包番薯干,160g,6块钱,将就将就。于是坐在好汉坡的起点处,休息一下,吃了半包番薯干,再喝几口水,就算是最后登顶冲刺前的能量准备了。
那时的能见度虽然有所好转,但也不过是几十米而已,山峰全被云雾笼罩,根本看不到山顶。不过眼前这条能看到的“笔直”的好汉坡登山道应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至少它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果然,上去大概一百米(是路程不是海拔,下同)左右,依稀看到上面不远处似乎有一个平台,再也看不到陡峭的登山道了。虽然当时两脚已经很酸软,似乎绑上了沙袋一样不听使唤,可是看到此情此景,就把所有的困难都不当作是一回事了,更是要像长跑的最后冲刺一样跑起来,这样做无疑会加快体能的消耗,再前进了一百米左右就感觉走不动了,恰好那里有一张石凳,坐下来休息一下再冲刺吧。无意间发现旁边有一块小石碑,出于好奇,凑前去看,一看就傻眼了!原来石碑上刻着:好汉坡  全长1143米  里程碑 200米 (还写着海拔七百多米,忘了具体是多少)。还有943米才到终点!自己其实明明知道刚才不可能爬了943米的坡,可还是不死心,认为这或许是倒计程的记录方法,还有200米就登顶了。尽管有了这样的乐观想法,但还是不敢随便消耗体力,选择一步步慢慢往上攀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登山道阶梯上有一堆风干了的动物粪便,可以肯定是食草动物的粪便,有点像牛粪,但是不可能有牛爬到海拔七百多米的山顶上来啊,再说也没听说过梧桐山有野牛的存在。粪便留在了阶梯上,这种动物应该可能擅长爬阶梯,但牛是不喜欢爬阶梯的,那到底是什么动物呢?这堆粪便给这次的登上之旅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好不容易爬到了那个平台,旁边的300米里程碑彻底打消了之前那个自我安慰式的倒计程想法。我不过是爬了四分之一的好汉坡,离顶点还足足有843米!此时此地,我只好做出破釜沉舟的打算,把剩下的半包番薯干全部吃完,再喝几口水,好好休整一下。这样做一来可以补充体力,二来可以尽可能减少身上的负担,节省体力,毕竟在体力消耗殆尽的时候,一丝一毫的能量都显得特别珍贵。趁着休息的时间,我好好地打量了一番前面的道路。刚刚爬过的好汉坡前段,都是用规则的石条铺就的笔直阶梯,沿着北坡面扶摇直上,形式单调。而接下来的坡段,则是沿着南北坡分界的山脊,根据每处山脊的自然地形,或就地取材,或稍事补充,以搭配好山脊本来的风貌,有起有伏地延伸到山顶,没有两处是一样的造型,别具一番景致。
稍事休息后,我已迫不及待地要登上最高峰。此时,虽然身心已极度疲惫,第二次“极点”似乎也已经来临,但山上的风景完全令我完全忘却了身体上的疲劳,山下吹来的云气似乎在吐纳间给我灌输了无穷的力量。由于我又再次站到了南北坡分解的山脊,云气由山腰滚滚上涌至山头的景象再次展现在眼前。虽然还没有到达大梧桐的山顶,但是此处的海拔已经比小梧桐还要高,南坡的山崖更为陡峭,云气上涌的气势也更为逼人。直面南坡,哪怕你屏住呼吸,涌上来的云气也会直逼心肺,像是为你灌输足够的能量,好让你顺利登顶。迎风坡涌上来的水雾气流,再沿着背风坡下沉,俨然一道违背自然定律的飞瀑,在山顶上起伏不定。处在这道雾流飞瀑中,无法不湿透全身,眼镜也蒙上一层水汽,使能见度本来就低的山脊更显得模糊不清,前方能看清的路一度不到十米。于是干脆把眼镜摘下,在这样的环境里,近视跟不近视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时的登山道已经不是单调枯燥的阶梯,换之是接近天然的改造石道,起伏不定。在这样的登山道上攀登,可以减少身体上的疲劳,如果能突然听到一声呐喊,那精神更是可以为之一振!不要惊慌,那都是同道中人在抒发胸臆,或许也是特地为你送上的一声鼓励!在这高山密林中,前不见人,后不辨物,却没有人会认为身处森森地狱。相反,居高临下,总感觉已登仙界。我想,没有其他地方比这里更适合大声高呼,把所有的不快都喊出来,把所有的心疾都吐出来!释放出本真的自我,同时也给山上的同道中人一声精神上的激励!一声,两声,……从山顶到山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释放自我的行列,一声声连绵不断的呐喊,其实也是伴随着一个个自由的灵魂在山间回荡!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我平时再怎么腼腆,再怎么不喜欢自我表现,此刻也按捺不住了。啊……,报以一声长啸的同时,也把自己灵魂自由地释放出来,好让它先于躯体去感触山中的每一个角落。
能量已得到补充,灵魂得到自由释放,再无负担,几无劳累,伴随着轻松的心情,一步步向最高点接近。不知不觉,一个个好汉坡里程碑被抛在身后。山顶1#,第一次遇到一个下山的已登顶者;九百米里程碑,离顶点只有243米了,又遇到一个下山的已登顶者。越接近山顶的路,竟变得越发平缓,最后这两百多米,若不是有起有伏,就跟平地无异。山顶的云雾越来越厚,完全不辨方向,一旦出现了岔路,只有走过一小段才知道哪条是上山的,哪条是下山的。终于看到一个指示牌,告诉我天池和鹏城第一峰就在前面不远处,而我也听到前面有人在说话。走了不到十米,看到一个大约十米见方的小坑,坑底只有少量的积水。坑中间的一块石头刻着“天池”两个字。原来这就是天池,可现在只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坑洼了。如今的天池全无特色,但还是有一个亮点:我听到有石拐(石蛙)叫声。能听到石蛙的叫声,说明天池确实够“野”!就算在农村也很少地方有石蛙了。天池旁边有两位大哥。刚看到他们时,我还以为是跟我一样的游客,只是有一点不同,他们带足了水和干粮。可奇怪的是他们只把食物摆出来,一点都不吃。原来他们是特地把这些食物背上来卖的,可真苦了他们,但又不得不佩服他们,每天背着重物登顶!苦于囊中羞涩,即将登顶又精神饱满,似乎没有必要再作休整和补充体力,怜悯之余也只好作罢。
再望前上方一看,隐隐约约可以山顶标志性的大石,已是几步之遥了。虽是几步之遥,却只有到了跟前才发现石上刻有“鹏城第一峰”五个大字,赶紧用手机拍下留作纪念。大石的背后就是大梧桐的巅峰,其上有一铸块,正是顶峰标志:海拔943.7米!我刻意站在铸块上,面向南方,张开双臂,闭上眼睛,风云铺卷而来,呼吸间吐纳天地灵气;五米之外不辨草木,似置身于天地之外,徜徉三清太虚;第一次登上此等高度,与浮云同起坐,和雨雾共徜徉;处身于至顶,四周一片苍茫,山下一切的纷繁俗扰全都不见不闻,只听到耳边风声呼啸,心随风去,浑然忘我,世界只有我一人存在。半天下来,我已经历多次风云变幻,每一次的变幻都是一次灵魂的荡涤,世间种种,沧桑变化,不过如此。很庆幸,第一次登梧桐山顶,就遇上了这么好的时机和气象条件,让我在人间仙界往返多回。每年登顶的人群中,站在铸块上感慨的人定当不少,不过能遇到类似的景象而又可免受雷雨惊吓的游客,应该就屈指可数了。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6 12: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1: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之后便是下山了!

又有四人登顶了,身心再次重回人间。他们的到来,提醒自己:是时候下山了。迂回曲折的之字型盘山公路已经彻底让我感到厌倦了,自己向来就不喜欢走重复的弯路,现在只想找近直线的路下山。根据路牌指示,泰山涧登山道也是直通山顶的,直觉告诉我,泰山涧正是符合我要求的路。泰山涧的下山里山顶不远,很容易就找到了。入口处有很多鸟雀,正在啄食游客剩留的零食,一点都不怕生人的到来。
跟好汉坡刚好相反,泰山涧登山步道接近山顶的一段是典型的人工石阶梯,下面那段才是最具特色的仿天然步道。由于最上端的泰山涧登山道筑在北面的背风坡,下沉的湿气流刚好把整个山背笼罩起来,能见度更低,湿度也更大,再加上山势陡峭,山道狭窄湿滑,人已极度疲惫,脚重头轻,下山时感觉整个人要向下往前扑倒,需走得很小心方可平衡稳住。背风坡的是下沉的湿气流,细雨终于按照常态飘落下来,全身也不可避免地湿透了。不时可以遇到向上攀登的人,还遇到了一位大姐,跟天池边的大哥一样是背水和食物上山顶来卖的。可惜今天阴雨蒙蒙,人一般不会口渴,况且登山的人不多,她的生意也就可见一斑了。不过我却丝毫看不出她有一丝抱怨,反而笑着跟我打招呼:“登顶下山啦?”“是的”,我回答。“今天天气不好啊”,她背起一箱水继续往山顶走,希望上面有更多的商机(有人会从好汉坡登顶)。“是啊,今天登山的人不多”,我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多下几十个台阶,又有一箱水挡在路中间,原来这位大姐是交替地背两箱水上来的,内心敬佩之意倍增。
走完这段规则的人工石阶后,接下的是一段变化多端的石阶路,完全没有规律可言,但却是最富韵味的一段路。林中的树基本上没有因为开辟这条路而被砍掉,狭长而蜿蜒曲折的石阶路宛如一匹粗麻布,穿插在林中树间空隙。林间的湿度更大,就算不下雨,树叶还是会滴下水珠。尽管石阶路很湿,可是由于石阶不再平滑,而是凹凸不平,所以一般不会有滑倒的危险,不过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状况:人走在其中很不平稳,而这正是它独具韵味的地方。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人会不自觉地提起并张开双手(双手起到和平衡棒一样的作用),并时时要看着自己的脚步是否落在恰当的位置。坡度高低不一,脚步快慢有时,时而脚尖点地,时而又像信步闲庭,这时,自己已成了一个刚学舞步的舞者,时时注意着自己的脚步是否配合好音乐的节奏,当时手机正好放着音乐,更有置身舞台的感觉,后来干脆就自己放歌,边唱边跳,沉浸在一个人的舞台上。倘若这匹粗麻布突然来个急转弯,那接着的舞步就是旋转跳跃;而如果音乐旋律过快,收不住脚步的话,一只手不得不去拉住旁边的树干,犹如身边多了个异性舞伴,一个揽腰后仰动作预示着旋律的转折。有这样一个天然的教练在手边脚下,我这个完全没有舞蹈天赋的菜鸟也跳得有板有眼,至少自我陶醉是没有问题的。
这时,相遇的上山游客越来越多,之前我还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来登顶的,原来只是没到时候,是自己太早了,谁叫我就住在山脚,其他人可能都是从远地慕名而来的。过了粗麻布般的山路,接应过去的是一匹完全不同的绸布,很是平缓,完全像是公园的信步小道,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是走在登山的路上。而在这里,我又体味到别样的仙境。在小梧桐,是在一片小广场上与风云同起坐;在大梧桐顶峰,是四下苍茫,独看风云变幻;而在这次是在密林里,云雾几乎处在静止状态,树影朦胧,四下无声,自己如同闯进了梦里,因自己的到来而扰动了这片静谧的梦境。
前方嘈杂的人声把我从梦境中拉回了现实世界,可又为什么只空闻其声,不见其人呢?难道我还翔游在梦境里?不,我已经到了泰山涧的一个阶段性出口,直觉告诉我,出口处就是登顶前到过的好汉坡停车场,虽然我上山时没有看到这个泰山涧出口。可是自己什么也看不到,明明已经来到了停车场,却一部车也看不到,只听到周围是人声鼎沸,却怎么也看不到人影。原来,水雾的浓度几乎达到了极点,能见度已经降到上山以来的最低点,三米之外不辨人影!这是何等的骇人!虽然看不到周围游客的表情,但是可以清楚听到部分游客为了安全起见而做出回撤的决定。说实话,刚从泰山涧出来的的那一小会儿,内心还真有那么一点的恐惧。不过,凭着良好的方向感,我很快就找到了停车场的出口,顺利回到了盘山公路,路上还是有不少人继续往上攀登着。我是早已决定不从公路下山的,在上山的时候我就已经留意到,前方不远处可以再次进入泰山涧,还是继续由泰山涧下山。很快,我就到了那个入口,再次进入神奇的泰山涧。
进入这段泰山涧登山道后,开始的那段路也是筑在坡面上,很陡,很平直,如果要快速下坡,人不能直面着路的方向走,而应该跟路成四十五度角,两脚脚尖点地快速往下游走,可以很省力地下山,而且走起来也比较平稳,不会向前坠倒。很快就走完了这段坡路,接下来是一段在山脊上延伸的山道,不再被树林所遮蔽,随着山势的下跌,已基本上没有什么雾气,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这段山道时有起伏跌落,不像单调攀升的盘山公路那样乏味,而显得更具登山的韵味。
整条泰山涧最具特色的就要数山脚溯溪而上(当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溯溪而下)的那一段了,虽然同样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可风格已是近天然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一高度上只能容下一个脚印,而不是其它地方那样半米宽的石阶,加上溪边仿古藤式的扶手栏杆,俨然成了颇具价值的艺术品。在这样的山道上爬行,旁边是清澈的潺潺山涧,已感觉不到有人工斧凿的痕迹,自身完全是融入了纯天然的环境,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在此刻悉数抛开,尽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享受一份在当今社会难得的放松休闲。说到溯溪而上,这正是我的最爱。小时候放牛,就很喜欢去探寻每一条山涧,或是寻找一些罕见的动物,或是收集好看的植物。溯溪而上,要走水路才最有情调。在梧桐山景区这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在珠海读书的时候,就曾和几个同学去学校后山,沿着山涧水路溯溪而上,刚开始的时候是下决心要到达溪水的源头,无奈越是靠近源头,灌木丛就越是浓密,加上天色渐晚,也已远离学校,最终只得作罢。回去的时候还不小心摔伤了双脚,不过丝毫不减欢欣自得的情绪,那次溯溪而上的探索之旅,已成为大学生涯最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之一。虽然众人有说要再次完成未竟的遗愿,但终归没有成行,留下一大遗憾。这次没有从泰山涧溯源而上登顶也是一个遗憾,尽管已不能享受溯溪而上的乐趣,不过能在下山时一睹它的风采,也感觉不枉此行了。如果还有机会再来登梧桐山,下次就一定要走泰山涧了。
最靠近山脚的那段泰山涧登山道是最平缓的,典型的人工步道,没有多少特色。由于那里山势很低,没有云雾笼罩,可见阳天,四处植物茂盛、花香鸟语,辅以潺潺流水,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平缓的路可以走得很快,一会儿功夫就走了很远的路程,但海拔高度却没有下降多少,快到公路的时候反而还得向上爬升。
快两点钟的时候,终于到了泰山涧出口处的公路,此时的我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一会,把剩余的最后一口水喝完,就接着往山下的北大门走去。下坡路的时候才发觉,原来这比下阶梯更痛苦!回到北大门时刚好是下午两点钟,而此时双脚已像灌了铅,完全不听使唤,走在平路上也有点一瘸一拐。坐上211公车那一刻,这次仅靠两个肉包、350mL水、160g番薯干支撑着身体所完成的梧桐山登顶之旅宣告结束!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6 12:5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0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知道这个了,不过我的手机收到的是只可打紧急电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0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样啊?呵呵呵,期待下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写完啦!

梧桐山在深圳的地位,相当于白云山之于广州。自己也曾爬过广州的白云山,这次登顶梧桐山之后就不由自主地想拿两者比较一下。
首先是游客最关心的收费问题。一进入白云山就要五元门票,山中一些独特景点需要另外收费,甚至登顶都要额外收费,有点过分了,所以我去爬白云山时没有登顶。而梧桐山则是全免费的,至少我还没看到有收费项目。毫无疑问,在这个方面,梧桐山要好多了。
然后是最重要的景观问题,毕竟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亮丽风景来的。白云山植物种类繁多,风景优美,还可以鸟瞰广州城,在广州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绝了。遗憾的是,白云山的风景比较单一,附近又没有什么相得益彰的景点,而且斧凿痕迹明显,对于热衷探索大自然神采的游客来说,显然有点不尽人意。另外白云山海拔只有382米,远低于小梧桐,更是不到大梧桐的一半高度,因此无法体会在梧桐山顶坐看风云变幻的感受。与白云山相比,海拔更高的梧桐山的植物多样性似乎更胜一筹,而且植被的垂直分布差别明显,加上南坡是面向海洋的迎风坡,与北面的背风坡更是形成两道迥异的植被分布景观。如果遇上海洋吹来的湿气流,在山顶形成的雨雾景观幻若仙境则更是令人痴迷。梧桐山山上的景观基本保持在原生状态,只作个别的适应性改造,令游客更有真正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梧桐山脚周边有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等人工改造景观,与梧桐山主景区交相辉映,形成一个比白云山更大的景观群落。就好像在白云山看不到过多的白云那样,梧桐山也没看到有多少梧桐,有点名不符其不实,多少有一点遗憾。
既然是登山,当然就不能不提到道路问题。两者都有不错的盘山公路,可能是由于山形影响的缘故,个人感觉白云山的公路要比梧桐山的稍好。对于登山者来说,公路不是主要的攀爬途径,登山道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白云山的登山道数量少,形式单一,没有多少新奇的地方。而梧桐山的登山道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可以从多个方向登顶,并且有些登山道是相通连的,可以一次途径几条登山道登顶。尤为难得的是梧桐山增设了溯溪而上的泰山涧,体验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种淡然,成为其最独特的一道风景,这都是白云山所不能比拟的。另外,胆大的游客还可以对登顶的路线进行DIY,也就是可以行进途中穿插游人自行开辟的无人小径。当然,这是景区管理部门的所不提倡的,可以看到景区内到处都竖着这种警示牌,不过,对我来说,这才是回归登山运动的原始状态,更具有挑战性和新发现。相信还是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不然梧桐山上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自行开辟的无人小径?
最后要比较的是服务。在这个方面,白云山是完胜梧桐山的。在道路交通上,白云山不仅有准班的巴士服务,更是有快捷方便的观光缆车,而梧桐山的巴士服务还不够完善,有些地方才刚刚起步;在道路、景点指示牌上,白云山比梧桐山做得更明了;在环保清洁上,白云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梧桐山则显得投入不够,这可能跟梧桐山山势高和交通不便有关;在饮食、娱乐设施上,白云山更是做得比梧桐山全面。所以,白云山已建成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甚至娱乐休闲的意义已超过登山锻炼,成为白云山最重要的主题,白云山每天都游人如织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它是要收费的。梧桐山山势过高,爬上去就已经累得够呛了,哪还有什么精力搞娱乐活动呢。梧桐山众多的登山道分散了游客人群,比较少出现游人如织的现象,有时甚至显得有点冷清,但对我来说,却是更有时间和空间去欣赏山间的每一处细致的风景。
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梧桐山多一点。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6 12:5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这次登梧桐山的经历,给有意去游历梧桐山的朋友一点小小的登山建议:
1、        着宽松的休闲运动装,千万别穿紧身的衣服,天凉时节可以考虑多带一件薄一点的外衣放在背包里,毕竟山顶风大,气温也比山下低几度;穿柔软的平底鞋,山路崎岖,硬质的鞋子易折坏,我相信没有人会穿高跟鞋爬山吧?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不是大晴天,山顶的路可能很湿滑,那么鞋底的摩擦系数一定要够大!
2、        路线选择则要根据你所在的入口来定,每条路线都有它独特的风景线,建议选择泰山涧,体验一下溯溪而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会是相当不错的感觉。
3、        不要带太多的物品登山,否则只会加重你的负担。建议只带一些干粮零食和一瓶饮用水。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只出很少汗,只喝很少水。我的耐渴能力是从小锻炼出来的,一般人不宜模仿。所以,最好还是多带两瓶水,当然啦,钱带足一点也是可以的,上去有水可买。不过,我认为都没必要,带一瓶就够了,喝完了就汲山泉水喝,保证没有水质问题,我是肯定敢喝的。
4、        有背包(不需要很大)就最好不要带挎包,腾出一只手来提袋子就更没必要,双手是用来跟眼睛一起来感触大自然的。有条件就带上相机,记得把焦点对准风景而不是人!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带上好心情,带上了它,你会发现山上的风景更美!最好约上三五知己,共同享受这份悠然自得的闲情,另外也是为安全着想,像我这样的行为是不值得效仿的。最后祝大家行程顺利,载兴而归!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2: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几张图片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9-26 22:5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l 于 2009-4-3 19:01 发表
梧桐山在深圳的地位,相当于白云山之于广州。自己也曾爬过广州的白云山,这次登顶梧桐山之后就不由自主地想拿两者比较一下。
首先是游客最关心的收费问题。一进入白云山就要五元门票,山中一些独特景点需要另外收费 ...

白云山有很多古迹,梧桐山没有。另外白云山的路比梧桐山多,也有免费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就爬过一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9 1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山,当地人说ng11 cung11 shan44
大鹏,当地人说tai53 pung11
布吉,当地人说bu53 gak2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