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在线,头条)新时代的“赤脚医生”(主)
——医生从业故事(六)
50多岁的银海区福成镇红旗村委卫生所医生陈泳,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客家郞,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会做不会说”。也许是他的质朴,也许是20余年的从医经历让他对一切都觉得平常,没什么值得说道的。所以,整个采访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
陈泳的家庭负担并不轻,要养育4个子女,要照顾年过百岁体弱多病的双亲。右手残疾的兄长,不但没办法分担赡养父母的担子,还需要陈泳加以照顾;远在灵山的岳父母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要他经常前去照看。然而,他对病人却非常大方,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群众采取赊、减、免的措施,让需要治病的群众能及时得到治疗。多年来,他已经为几十位孤寡老人及家庭困难的群众减免了3000多元的医药费。从医20多年,病人赊账的记录就有四五本,欠得多的人家已经达到四五百元。
不言放弃(小标)
红旗村委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600元,村民不富裕,影响到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一些超生户、困难户、流动人员,不但不理解、不配合,还常常加以责难。针对这些情况,陈泳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宣传预防保健知识,让他们懂得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使这些群众乐意接受预防保健服务。
由于群众忙于生产,陈医生和从事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妻子常常利用早、午、晚休息时间,上门为孕期妇女、儿童建卡、建证,对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等预防保健服务。去年10月份,卫生部门要求要对15岁以下人群接种新型流脑疫苗。这是计划外的疫苗,每支85元的费用必须自费。红旗村有近200人是接种对像,但大家都觉得太贵了,不愿意接种。而如果不接种,万一得病,治疗费用起码也得四五千元以上,而且治好了也可能会终身残疾。结果陈泳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整个红旗村委7个自然村之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两三天后,终于有85人愿意接种,而这其中还有几个经济困难家庭,是陈泳垫钱给接种的。
陈泳告诉记者,离卫生所最远的人家在10公里外,那几天电动车天天要充电。这要是在以前,他还是骑自行车去走村串户的。有些村委没有一人接种疫苗,而自己为本村85人接种了疫苗,辛苦也值得了。
陈泳就是以客家人的这种“不言放弃”的信念,“扛着”红旗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近年来,该村的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五苗”基础免疫全程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为零。
随时出诊(小标)
陈泳自幼喜爱医学,治病救人是他最大的人生愿望。只要病人有需要,陈泳不论寒冬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随时出诊。需要上门诊治的,往往是一些老、弱、残和常年卧病在床的人,脏、臭是不言而喻的,陈泳从不嫌弃他们,有时还在病床边守护几个小时才离开,有的甚至看护好几天。
2003年7月份的一天上午,陈泳的母亲胃痛,陈泳正准备给母亲打针,同村的一个中年人匆匆找来,说是他的父亲突然跌倒,不省人事,请陈医生过去诊治。陈泳边交待妻子给母亲打针边准备诊箱,然后背起诊箱便和中年人出去了。到了中年人家里,只见他那位90多岁的老人昏迷不醒,病情十分严重。 “中风”,陈泳结合病人平时的身体状况,在心里作出这个判断。但他担心自己能力有限,便叫病人家属赶快到福成镇卫生院请医生前来会诊。同时,他用力掐老人家的人中,并用吸痰器给病人排痰……经过会诊,确定老人家是中风了。病人家属到福成卫生院开了复方丹参等药回来后,陈泳马上为病人打吊针,一直守了两三个钟头才回家查看母亲的病情。
2008年6月份的一天晚上,天下着小雨,村民们都早早睡了。半夜,天空中电闪雷鸣,很快就要下大雨了。凌晨零时30分左右,除了轰隆隆的雷声,陈泳家还响起了“砰砰砰”的急促敲门声。睡意正浓的陈泳下床开门一看,来者一脸焦急,说他那70多岁的老父亲发烧、肚子痛,还拉肚子,请陈医生赶快去看看。陈泳二话没说,转身到药房抓起几种药放进诊箱,拎起箱子就出来跨上了来者的电动车。就着闪电的亮光,他们驱车2公里到了病人家里,陈泳顾不上擦一擦脸上的雨水,径直走到老人的房间,看到老人家痛苦的面容,陈泳马上给他把脉,做相关检查。确诊后就给病人打了消炎针,并开了一些口服药,还叮嘱家属注意观察,如果病情加重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次日,病人家属高兴地来到卫生室告诉陈医生,老人家的病已经好了。
(《北海日报》)
[ 本帖最后由 雨后梧桐 于 2009-2-19 23:3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