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1/18/content_444974.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1-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金叶 专题策划 赵洁 专题采写 金 叶/专题拍摄 黎旭阳
河源恐龙蛋大事记
1.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源某部工作人员,在河源市区北郊牛牯山发现河源历史上第一枚恐龙蛋,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化石专家杨钟健鉴定:属恐龙长形蛋。
2.1996年3月6日,四个河源的小朋友在河源城南南湖山庄工地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经过地毯式普查,1997年底,河源共计发现336枚恐龙蛋化石,成为继河南西峡之后全国第二大恐龙蛋化石发现出土地区。
3.1999年7月23日,河源发现四个恐龙骨骼化石点,初步修理出8具恐龙化石个体。
4.2003年12月,河源发现8组168个恐龙化石脚印。河源成为世所罕见的“龙蛋共生地”,以及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脚印的“三位一体”共生地。
5.2005年1月28日,河源以馆藏13830枚恐龙蛋摘下吉尼斯纪录。
6.2007年,河源发现一颗霸王龙类恐龙牙齿化石、一块型蜥脚类恐龙神经弓部骨骼化石,证明了河源除了以前发现的“黄氏河源龙”外,还有霸王龙在远古代的河源大地上生存。
7.目前,河源共挖掘出14800多枚恐龙蛋,但这可能仅仅是沧海一粟……
恐龙蛋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晶莹剔透如同水晶
如果说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本书,河源恐龙蛋出土的那一页红砂岩,记载着6500万年前的故事。
6500万年前,地球进入白垩纪晚期。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在经历了三叠纪的萌芽、侏罗纪的兴盛之后,在此时走向消亡。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确切地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只知道,大批大批的恐龙蛋在此时无法得到正常孵化,成为“坏蛋”,到目前位置,广东河源是埋葬恐龙蛋数量最多的地方。
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属于至少四十多种恐龙。它们大多数完整,也有一些已经裂开,有的则是当时为数不多、成功孵化的“好蛋”,你甚至可以在上面找到小恐龙破茧而出的痕迹。
它们是如此幸运。因为和他们同时孵化的同伴们,大多数永远也等不到破壳而出的那一刻。蛋壳里的它们,被堆积在陆地上、沼泽地里、或者最终潜入了深深的水底,静静地跨越了近亿年的时空,然后变成了“石头”。
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恐龙蛋中的软组织部分很快就腐烂了,坚硬的部分(如骨骼、牙齿、外壳等)被遗留下来,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含矿物质的地下水逐渐浸入,矿物质逐渐代替了有机组织,形成化石。
化石仍然保持了原来有机组织的形状和大小,而内部物质却早就改换了洞天。精心切割开恐龙蛋,你会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内部包含的多是红砂岩、沙子、晶体的混合物。因为河源地区的地下水矿物质含量比较丰富的缘故,也有一些恐龙蛋的内部已经不是普通的石质成分,而是晶莹剔透如同水晶一般。在晶体的最中央,你甚至可以发现一个隐隐约约的黑点,那是没有发育成型的小恐龙的胚胎。这种带有“龙气”的恐龙蛋是最珍贵的。
为何河源会有这么多恐龙蛋?
红砂岩地区是“天然产房”
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说,和海龟等爬行动物一样,恐龙喜欢四处游走,下蛋之后抬腿走人,因此恐龙蛋都是利用地表温度自然孵化的。为了保护自己辛辛苦苦产下的蛋不被损毁,恐龙妈妈们对产蛋的场所要求极高,除了气温、湿度、环境各项指标都要适宜之外,还要非常隐蔽而且安全,这样才能保证恐龙蛋不会在没有“妈妈”照顾的情况下安然无恙。
现在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主要集中在河源市区东江河两岸的红砂岩地区。这一地区位于东经114.41和北纬32.44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500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开阔的沼泽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草丰美。地形上看,这里是一个背风向阳的倾斜面,既无深山大壑,又远离海潮咸湿,是个舒适又安全的居所,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恐龙产房”。
加拿大阿尔伯特皇家古生物博物馆居里·菲利普博士更加发现,河源盆地不仅十分适合恐龙产蛋,而且也很有利于恐龙蛋的保存。因为这里四面的山都很陡,水冲下泥土,可以把恐龙蛋很好地埋藏起来,为其成为化石提供了条件。而后来河源地区又经历了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因为地质构造的作用,当年的盆地隆起变成了高山,雨水冲刷山坡,这又使得恐龙化石很容易露出地面,被后人发现。
恐龙蛋为何无法孵化?
铱元素导致无法孵化
河源发现的恐龙蛋属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这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究竟是什么令这个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遭遇了灭顶之灾?恐龙蛋里就藏着答案。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中国广阔的疆域上,发现恐龙骨骼的地方,通常找不到恐龙蛋,而大面积发现恐龙蛋的地方,恐龙骨骼又会保留比较稀少。比如云南安禄盆地及四川盆地,它们在世界恐龙研究中代表了侏罗纪恐龙的原始“发源地”,但唯独在这里没有发现恐龙蛋的痕迹。在自贡就连最难保留的恐龙皮肤化石也发现过,可就是恐龙蛋,连蛋皮也找不到。而广东河源,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虽然也有出土,但是相对来说仍然较少。
通过这个现象,人们很容易得出推理:侏罗纪时代,恐龙数量较多,而且恐龙蛋的孵化率比较高;而到了白垩纪时代,恐龙家族成员的数量相对减少,恐龙蛋的孵化率也开始下降,恐龙出壳的几率降低,产生大量无法得到正常孵化的恐龙蛋,为恐龙化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也为恐龙最终走向衰亡埋下了伏笔。
广东省考古所所长邱立诚告诉记者,在河源出土的恐龙蛋的蛋壳里,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元素——铱。这种元素在地球上主要存在于地核中,而在外太空却大量存在。大量铱的富集出现,只能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陨星撞击地球,一个是火山喷发造成。
观点一:
陨石撞击地球说
1980年,美国的科学家率先提出了陨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学说。在他们的描述中,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陨石从天而降。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的灰尘,地球气温骤降,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年里,地球进入低温期,恐龙时代宣告结束。
然而,“陨石撞击地球说”中恐龙的突然死亡法,并不能很好解释为什么河源会出现大量无法孵化的恐龙蛋。
邱立诚告诉记者,铱元素的存在由来已久,在侏罗纪的恐龙蛋化石里也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它的存在是个递增的过程,越是临近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时刻,恐龙蛋里的铱元素就越多。如果说是陨石撞击的原因,难道这场撞击产生的后遗症持续了上百万年?
观点二:
火山喷发灭绝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资奎提出恐龙灭绝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新说。
6400~6200万年前,地球的地壳曾发生了若干次普遍性剧烈喷发,使得铱元素大量堆积在地表。6500万年前,广东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土壤和水中的微量元素更加富集,通过食物链和其他作用,这些微量元素聚集到恐龙体内,影响了恐龙的生殖过程,形成了病态的蛋壳,这些蛋壳易碎而且无法保证胚胎的发育。另外,由于这些微量元素过多累积在蛋内的营养物质中,也大大降低恐龙的孵化率,使恐龙灭绝。
赵资奎认为,从恐龙蛋中提取基因复活恐龙的可能性接近零。恐龙蛋里面的液体物质经历了千万年,不可能保存下来。就算从恐龙蛋化石或者别的途径获取基因,因为基因非常复杂,要获得完整的基因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复活恐龙只能是个梦。
“黄氏河源龙”是以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名字命名的
“黄氏龙”属窃蛋龙
黄东从一开始就觉得,河源的地下,应该不只是埋藏着恐龙蛋。
1996年,从那一窝被小朋友们当足球踢的恐龙蛋辗转到了他的手里开始,他的生活就同恐龙发生了无法割裂的联系。其时,当他来到河埔大道,正在施工的工人看着他手里的恐龙蛋时,说,“你要找的就是这个?这条路下面不知道埋了多少呢!”
河源挖掘恐龙蛋的序幕由此拉开。1993年之前,全世界统共发现的恐龙蛋只有503枚,河源很快就以火箭速度刷新了这一记录。当源源不断的恐龙蛋被收藏到河源博物馆,黄东心里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河源能够发现恐龙骨骼的化石呢?
等待了一年,黄东的期待就成真了。
1997年3月13日,黄东永远都记得那一天。临近中午,一位林先生来访,他带来一样东西请黄馆长鉴定。黄东看了一眼东西,立刻意识到这个化石不一般,饭也来不及吃,就请林先生马上带他去现场。
或许是黄东所说的“缘分”使然,他到了现场,用考古锄在因为修路而炸开的坡壁上随意一锄,一块三厘米厚的红砂岩应声掉下,3块清晰的爪骨豁然出现在眼前。
为了寻找更多的化石,黄东指挥工作人员扩大寻找范围,最后在现场的东北端又发现3块比较完整的骨骼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世界著名恐龙专家、研究员董枝明鉴定,确认化石是某种小型食肉性恐龙的“指骨和耻骨的远端”。
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博士吕君昌在美国发表论文,称在河源发现的这一恐龙化石,属于白垩纪晚期窃蛋龙的一个新品种,为了彰显黄东对此发现的贡献,吕君昌将其命名为“黄氏河源龙”。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源现已修复出11具恐龙化石个体。其中一具为霸王龙,一具为大型蜥脚类恐龙(未命名),其余9具都是“黄氏河源龙”。
“窃蛋”龙实为“护蛋”龙
“黄氏龙”变成了鸟?
黄氏河源龙所属的窃蛋龙骨骼,1923年被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蒙古的戈壁滩上首次发现。
“……这副状似鸟类的恐龙骨骼,头骨是破碎的。在它的身下,有一窝原角龙蛋化石。”德鲁斯认为这“显然是一次胆大妄为的偷窃活动……当原角龙返回自己窝的时候,发现有另外一只恐龙正在试图偷窃它的蛋……”因此缘故,这只“正在试图偷窃蛋”的恐龙被命名为“窃蛋龙”。
在绝大多数有图绘的恐龙书中,窃蛋龙往往都是一幅正在利用喙敲碎蛋壳,偷取蛋而吸食的形象。而事实上,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马克·罗维尔博士1993年在同个地点发现了更多的窃蛋龙化石,它们的身边也有类似的蛋,其中有一个蛋里还有窃蛋龙胚胎的细小骨头。人们逐渐意识到,窃蛋龙并不是偷蛋的贼,它其实是用它的长爪在呵护着幼小的生命。但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已经确定的名字是不能改变的。窃蛋龙的名称如同诅咒,继续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这只倒霉的恐龙。
“黄氏龙”变成了鸟?
黄东告诉记者,和内蒙发现的窃蛋龙相比,黄氏河源龙又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它的羽毛纹路更加明显,它的胸脯中部的叉骨更接近于鸟类。更值得一提的是,黄氏河源龙的爪子已经开始明显向后缩。“这是进化的表现,说明黄氏河源龙已经开始练习飞翔。”
为黄氏河源龙命名的吕君昌博士表示,在白垩纪晚期,当大批恐龙相继灭绝的时候,“黄氏河源龙”却在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它们当中的一些后来成功地演化成了飞鸟。这个观点在国际上取得了普遍认同。
“恐龙没有消失,河源的恐龙就在我们的头顶高高地飞翔。”黄东笑着说。这实在是一件奇妙的事。
链接
现存的恐龙时代动植物
河源是我国目前发现恐龙蛋化石最多的地方,本报记者带你揭开其中奥秘
2亿到7千万年之前,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乃至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与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地球霸主——恐龙。
它们浩浩荡荡、生机勃勃地生活了1亿6千年。却在距今约6500万年左右,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恐龙家族的远去,为我们留下数不尽的谜团。而看似遥远的无从追忆的往事,实际上也给我们留下了丝丝缕缕的线索。
广东省河源市,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很多神秘线索的地方。
弹丸之地的河源山区,居然挖掘出了14800多枚恐龙蛋,比全世界的恐龙蛋加起来还要多。甚至有专家声称,按照这个密度,河源的地下,可能埋藏了上百万的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脚印……
它们不会说话,却忠实地记录着亿万年前的珍贵信息。恐龙灭绝的奥秘,或许就在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