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7|回复: 0

山歌交响化赋予客家山歌新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 09: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台湾客家山歌团团长姜云玉女士在发言。  
  艺术家们互赠纪念品。 
  大陆同胞向出席研讨会的台湾代表赠送摄影作品。
  与会艺术家们参观完深圳博物馆后合影留念。
  罗湖区文联为此次研讨会举行了专场文艺晚会。
  核心提示
  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如何才能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耀眼?在罗湖区委宣传部和罗湖区文联26日联合承办的“客家山歌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海峡两岸专家就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客家山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让其得到弘扬。
  12月是深圳的“创意月”,恰值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特别时刻,罗湖区文联锐意创新,大胆提出要让山歌交响化,为客家山歌的多元化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这一创意提出后立即得到深圳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这一构思无疑是给传统客家山歌注入新的生命和新的音乐元素。
   客家山歌是一颗艺术明珠
  “一轮明月挂天边、座座围屋团团圆,曲曲山歌随风起,年年思念到台湾。梦里相思年复年,声声乡音比蜜甜,海峡两岸情难隔,滚滚血脉一线牵。高山青松根连根,骨肉同胞心相连,天下客家齐祝愿,中华儿女共婵娟。”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特地带着市文联的祝贺和自己的客家山歌新作,一首表达海峡两岸同胞相思情怀的客家山歌《中华儿女共婵娟》,拉开了“客家山歌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序幕。
  接着,来自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艺术家们轮番上场,如同“对歌”一般,美妙的山歌回荡在会议大厅上空。台湾客家山歌团团长姜云玉激情唱起了台湾客家山歌,深圳本地的石岩山歌传承人池官华、著名民间文艺家廖虹雷等分别唱起了本土山歌,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则是边敲竹板边唱山歌。一段歌声落下,一片掌声响起,整个会场顿时沉浸在欢快、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这也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客家山歌艺术家们的首次相聚。
  诗歌兼韵,古朴典雅,这就是客家山歌的特点,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客家山歌都能即兴而作,乘兴而唱,这或许正是它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奥秘。
  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主要以客家人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国各地人的迁入,如今深圳人口已经达到1千多万,这其中客家人达到220万左右,居各地人之首。因此,客家文化成为深圳文化的根基,客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深圳文化。
  客家文化的无穷魅力也得到了原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希张的佐证,这位老文艺工作者祖籍虽是湖南,但退休后却潜心研究客家文化并深深爱上了它,他感慨地说:“我喜欢客家文化,因为客家文化的魅力实在太大了。”这句话不仅代表着他的心声,也代表着千千万万客家人的心声。他认为,客家山歌是整个中国民歌中的一块瑰宝,其文化价值含量非常高,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质量非常高,诗味非常浓,所以魅力巨大。
  原深圳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巡视员、《深圳民俗寻踪》作者廖虹雷说,深圳的客家山歌跟湘南、湘西、粤东山歌相比,从流派上说是同宗共脉,但各有特点,尤其是主要流行于龙岗街道以及周边坪山、坪地、横岗、惠阳等地的客家山歌,特色在于七言二句、七言四句,如快板节奏,像军乐跳跃地欢快,可以对唱、独唱、群唱,非常适合节庆大型的歌咏活动,气氛很热烈、场面很喜庆,因此大鹏山歌、龙岗街歌、石岩山歌等均于去年入选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此外,客家山歌的唱法也很丰富,据介绍,仅梅州就有200多种歌式,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田间劳作,或是谈情说爱,都能用山歌形式唱出来,这就是山歌易于流传和琅琅上口的秘诀。
  山歌交响化赋予新生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元素的输入,客家山歌同样面临着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做到既保留山歌原生态的音乐元素,又赋予其新的时尚音乐节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湖区文联以“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宗旨,大胆提出了“让客家山歌交响化”的艺术构思,倾力打造罗湖的又一文艺品牌——“交响山歌”。
  那么,这一创意是否可行?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认为,“完全可行!”。这位军人出身、对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情有独钟的艺术家获悉罗湖区文联的这一创意后,兴奋不已。他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而独具特色。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说,客家山歌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完全具备与交响音乐融会表现的客观基础。从专业角度上讲,客家山歌与交响音乐的杂交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此后,陈川松又与客家山歌专家们一起深入世界客都——梅州采风,体验山歌文化和山歌艺术。目前,该团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前期准备工作,希望在特区建立28周年之际,奉上一台融入这位自视为“新客家人”的深情和心血的交响山歌。他还表示,将到台湾演奏交响山歌,把这一新的表现形式作为台海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新内容。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认为,交响山歌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在西方交响音乐史上,曾因为民间音乐文化与交响音乐文化的优势杂交而出现过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的典型代表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万桑·丹第,他的著名作品《法国山歌交响乐》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中国也不乏先例,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在第10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推出了交响组曲《黔岭素描》,该交响乐是用音乐的刻刀所刻画的一组“单色木刻”,既标新立异,又力求返璞归真。可以说,山歌与交响的结合已经具备了客观基础,未来必将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罗湖区文联主席郑钢坚表示,深圳是一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罗湖,这里产生过许多中国“第一”,直到今天罗湖仍保持着勇当“先锋”的精神,正因如此“交响山歌”的创意才能够诞生在罗湖。她特别强调,这些年来,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罗湖在弘扬客家文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使璀璨的客家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弘扬,例如,在举办“客家山歌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时,罗湖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而同时推出的“罗湖客家风情美术书法摄影展”也得到了深圳市美术馆的鼎力相助。
  12月是深圳的创意月,在此期间,罗湖创意出“交响山歌”,创意出两岸实现“三通”后的首次文化交流,创意出客家风情美术书法摄影展……过去,罗湖曾诞生了诸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让爱满天下》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今,“交响山歌”又将诞生在这块创意之土上。
  作为一位老客家人,深圳市老领导李海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非常振奋,他表示大力支持深圳交响乐团和罗湖区文联的这一艺术创意。与此同时,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已经拨出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项目的启动。与此同时,深圳交响乐团已正式与著名作曲家王宁签约,它标志着“交响山歌”项目已正式启动。
  今天的罗湖不仅是展示“新客家文化”的一扇窗口,更是挖掘客家音乐资源的一块实验田。
  大胆创意赢得专家好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创意刚一露面,即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响应,我国著名歌词作家、《春天的故事》词作者蒋开儒把这一构想称为“借势”。他说,“深圳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借鉴好的经验,现在让山歌通过借势于普及范围广泛的交响乐进行传播,更容易被接受,受众面也将更广,这对山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台湾客家山歌艺术家姜云玉就此表示,“21世纪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将客家山歌交响化,既抓住了客家人的情感,同时又很国际化的音乐形式,将客家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结合,也是非常好的创意,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台湾客家山歌团艺术总监吕锦明则评价说,将山歌交响化是一种有前瞻、有远见的构思。传统的东西需要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推销,如果不发展,就会变成一团死水。而山歌交响化,则是给山歌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梅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勋华和梅州市山歌大师余耀南均认为,将客家山歌交响化,无疑提高了山歌的品位和档次,通过交响乐形式,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山歌,也使山歌的生命力更强。
  著名作曲家梁军也坦率地说,客家山歌不愧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但遗憾的是,在音乐创作上比较单一,听起来比较单调。通过交响乐形式,丰富了其音乐内涵,也使多层次的客家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艺术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而深圳交响乐团在交响山歌的开发方面进行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无疑就是在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是对全球华人和中国音乐的一大贡献,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并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新纽带。随着传统客家山歌的交响化,这一民族艺术也将更加魅力四射。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http://www.szwen.gov.cn/whlt/view.asp?position=49866&gate=1&T=山歌交响化赋予客家山歌新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6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