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3|回复: 0

【转帖】平远县仁居镇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1 21: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pydj.51.net/pykk/py.htm
一、平远概况

    平远建县于公元1562年,位于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现有人口25万。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县城设在大柘镇,城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有5万人口。

    平远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平远人民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自然资源丰富

     平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163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73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地带性的自然土壤为红壤,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县内矿藏有磁铁矿、金矿、稀土、石灰石、煤炭、锰、钨、钴、铜、花岗岩、珍珠岩、辉绿岩、沸石等数十种。其中稀土具有储量大、配分全、价值高、易开采的特点;铁矿以品位高、低硫磷而著称;珍珠岩是华南地区的优质矿藏。水力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省用材林基地县,森林覆盖率达75%,主产松、竹、杉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省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以“森林生态、丹霞地貌、人文古迹”三大景观著称;粤东名胜南台山,双峰并峙,形如醒狮高踞,状似仰天卧佛,山下蕴藏丰富的偏硅酸盐优质矿泉水。温泉开发潜力大,距离县城14公里的热水温泉和南台温泉,是洗疗休养的理想胜地。
 
  投资环境优越

    平远人民勤劳务实,民风纯朴,社会治安良好。境内交通方便,公路距广州443公里、深圳413公里、汕头210公里,县城距梅县国际机场、梅州火车站、梅揭高速公路入口处40公里。国道206线跨越县内五个镇并绕县城而过,县至镇公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电话普及率达13%,数字通讯发展迅速,县内企事业单位在网上建立网页,进入政府网络工程。
 
    经济稳步发展

    工业已形成以建材、电力、轻化、矿冶、机械、稀土、食品、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300多种。农业已建成以生产优质米、脐橙、金柚、椪柑、李果、茶叶、西瓜、烤烟、花生、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生猪、甲鱼等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农贸、边贸流通活跃。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批来自日本、美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投资设厂,生产经营涉及稀土、家私、建材、水电、种养等七大系列,外贸出口逐年增长。
 

  


--------------------------------------------------------------------------------

二、平远招商引资情况






富远稀土工业园
黄田陂千亩易地开发 建设之中的天河工业园 三九南台之天然酒窖
   
友邦木业 繁忙生产 粗雕细刻 超市落户
   
支持民企
   

  基于不扩大招商引资平远就没有希望的认识,平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幅度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切实营造洼地效应,做大招商引资的“蛋糕”———
大行动大招商



                           
       记者在平远采访时,听到干部群众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平远这样的山区如果不扩大招商引资就没有出路,搞招商引资不优化环境说了等于白说。”由于全县上下有了共同的认识,有了以前“因发展环境不好造成煮熟的鸭子飞了”的切肤之痛,平远人致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模式,在全县掀起了招商引资大行动,形成了“大招商”的热潮。
       今年1至7月,平远县共引进项目29个,其中建成投产16个,在建项目11个。引进项目合同投资总额7363万元,实际投入资金2853万元。去年至今,该县引进招商项目总计118个,已建成投产63个,在建25个,引进项目合同协议总额6.66亿元,实际已投入3.29亿元,至2003年底止预计新增税收可达1500万元。

 

       降低门槛营造洼地效应

       怎样才能降低门槛形成洼地效应?平远县最近出台了七个文件,创造性地建立了招商引资中介制度并把奖励标准大大提高,规定引资人或中介机构引来的企业、客商以资金投入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计奖,奖金从引进300万元可得3万元到1亿元可得500万元不等。这样,不仅是平远人,而且包括平远境外的自然人在内的项目引荐人,在为平远招商时都可得到奖励,形成全社会招商的良好氛围。
       该县还从严从细制定了包括镇级领导干部在内的招商引资责任考核办法,把原来定的三年招商引资任务改为一年,对在考核时段内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甚至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依据;对未完成任务的,最重处罚,单位的第一把手可就地免职或调离或降职使用,副职领导当年考核为不称职,两年内不得提拔。
       县委书记黄伟闻对记者说,平远出台再次降低门槛的措施是为了把平远的招商引资工作搞上去,加快平远经济的发展。去年,平远县搞招商引资的时候,由于是领跑者,有些政策在当时看来是很优惠的,但现在少了吸引力,因此要出台更优惠的政策。

       五“来”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平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动人心的,奖惩措施是动真格的。他们要把平远建成招商引资的“特区”,让客商、企业“远者来、近者悦”,在平远落户、发展。
       为了切实使招商引资工作能尽快见成效,该县以五个“来”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让全县上下“动”起来。该县不仅把招商引资工作用制度化的办法作为各级领导和各级单位的一种责任,而且通过深层次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实现招商引资工作重心下移,连镇一级都动起来。同时,该县敢于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个产业来办,在民间用市场化的办法引资,进而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县上下每一个人。
       ———让硬环境“全”起来。平远抓好基础设施方面一是重点抓好省道331线八尺至湍溪段、省道225线大柘至石正段、县道039线坝头至热柘段、县道036线畲脑至仁居段、国道206线大柘至八尺段、县城环北路、梅州市大外环平远段等七条共138.4公里水泥公路硬底化改造;二是重点抓好中小型水库和高峰灌渠的除险加固、抓紧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三是抓好县城的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四是抓好县城防洪堤围、县城供水网管建设,抓好农村第三期电网改造工程;五是抓好国、省道沿线、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在夯实招商引资载体方面,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重点要抓好天河工业园、河陂水稀土工业园、窑岌山工业小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改善、建设硬环境,力争使平远成为一块兴工聚财的沃土、一片招商引资的热土,一处置业安居的乐土。
       ———让软环境“硬”起来。招商引资,硬件配备、资金投入、项目拉动固然重要,而政治氛围、服务意识、城市功能、人文环境、地方领导者胸怀等软环境建设,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平远除了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全方位、保姆式优质服务外,千方百计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让软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硬通货”。同时营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让民营企业享受外来企业同等待遇。
       ———让领导的压力“大”起来。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领导,因此平远制定了一系列给各级领导、各部门“加压”的措施,让领导成为招商引资的“领跑者”、“领头雁”,在招商引资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让招商引资的速度“快”起来。平远坚持主动发展观,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该县虽然在招商引资中先行一步,但在近阶段由于各县(市、区)都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发优势荡然无存。因此,该县千方百计制订更优惠的政策,出台更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奖惩措施,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以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

       创新模式做大“蛋糕”

       平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工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模式等进行全面创新,以创新创造发展优势。
       工业园区的建设资金短缺是平远最头痛的问题。如何才能不用或少用财政的钱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如果以市场行为让企业或开发商来开发固然很好,但开发商由于对园区投资回报心存顾虑,因此不愿问津。为此,平远采取措施对园区开发费用实行分开负担,由财政拿出100万元作为园区建设贷款贴息,然后由烟草公司、林业、国土、建设、交通、公路、水务、供电等部门出资征地和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土地开发后土地所有权归投资者(主建单位)所有,参与开发单位可抵对各单位招商引资任务。这一政策出台后,平远的天河工业园等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已投入资金上千万元。
       在创新招商方式方面,平远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利用资源和产业招商,如整合水电和矿产资源,形成招商引资的成本优势,增强吸引力,利用木材深加工产业群的集聚优势,从延长产业链条中挖掘新项目,丰富招商引资项目库,增强招商的目的性;整合部门优势,采取集约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该县还准备了为各引资单位配套招商引资的专项工作经费;该县成立招商专业队,主动外出招商;县党政领导还落实了省内各地区负责联络招商引资责任,不时要带队到珠三角地区招商,主动争取产业转移项目。此外,该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项目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招商引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外资。
       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基础上,进行了服务创新,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善于转换角色,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周期尽快缩短,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采取措施营造一个法治、信用、高效、廉洁、低成本、服务好的投资环境。

       招商热潮带来良好效应

       在平远,招商引资已深入人心,平远人都自觉、主动地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而加以重视,并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该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核心。目前,该县已有过半的单位完成了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有80%的单位已有了招商引资对象,有些正在洽谈中。
       招商引资给平远带来了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县呈现“三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79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5%;二是利用外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实际利用外资达31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3%;三是财税收入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工业企业完成税利总额为1181万元,比去年增长357.6%。


三、仁居镇有关情况

  基本情况:

       仁居镇位于东经115°52ˊ,北纬24°49ˊ,是平远县北部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差干镇,西接黄畲镇,南与河头、上举两镇接攘,北靠江西省寻乌县,东北与福建省武平县毗邻。地域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平远从明朝嘉靖年间建县到1952年的390年间,都以仁居镇为县城,仁居镇在群山环绕之中,东有耸入云天的尖山为屏,西有夕照流霞的麟石之胜,南有凤山积翠,北有项山为枕,重峦叠嶂,风光绮丽。一条河穿而过,横跨河面有5座桥:4座石桥,1座钢筋水泥桥,其中东门外分别建于明朝万历和崇祯年间的驾虹桥和青云桥,相距不远,均用朱褐色花岗岩石砌成,工艺精巧,造型美观,每逢晨曦夕照或雨霁烟销之际,仿佛两彩虹横贯两岸,与水不光山色相互辉映。有邹坊八角亭等古迹。

   受抗日战争的影响,1945年5月广东省党、政、军主要机关由曲江转迁到平远,平远成为广东省临时省会。党、政、军主要机关驻原大柘乡、东石乡,坝头乡;司法和经济财贸单位驻原县城(仁居)。驻仁居的有广东省高等法院、检察处、广东省银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及实业公司等经济机构,其职员及家属均散居在仁居附近的农村各地。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省政府及省级单位职员职员分批回广州。省作协主席程贤章先生与王杏元先生以仁居的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胭脂河》,拥有众多读者。

    目前仁居为全省重要的烤烟基地,并新发展万亩脐橙基地。
 

                                 

--------------------------------------------------------------------------------
 
               祠堂类古建筑--邹坊文祠

                     

    邹坊文祠,座落在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口,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刘企贤等倡建,当时地名三枫树,清代设私塾,春秋两季则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风调雨顺。民国期间在此办过小学、设过邹黄乡公所、邹坊乡公所。解放后曾为邹黄公社、邹坊公社、粮食仓库、邹坊大队、邹坊管理区、邹坊村委员会址至今。
    文祠主体为木质框架结构,共四层二厅十六间,平面六角形,主柱四条,六角形石质柱基,三层重檐,攒顶尖,穿斗式梁构架,顶呈宝葫芦状。是广东较为罕见的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1985年12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拨款20万元重修,使之披上了新装。



邹坊文祠修复一新  


文祠与青山作伴  


--------------------------------------------------------------------------------
 
                  宫殿式客家围——小树庐     

    在客家地区围龙屋随处可见,但是宫殿式门楼的客家围却极为罕见。在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磷石下有座叫"小树庐"的客家围龙屋,它除具有典型的客家传统建筑风格外,另有一建筑特点就是正堂门楼为宫殿式设计,是集客家传统建筑与宫殿式于一体的一座客家民居,今年5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树庐”建造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积 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两堂两横一围龙,共 35间 7厅 4舍 3井 1花台。主屋外右建 4间杂房,门坪外筑1.2米高照墙,左右伸手各建 1房 1厅与照墙相连,靠左建外门楼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围原建有围栏,屋前右侧建水井一口,整个设计安排紧凑玲珑。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大门采用优质木材并外包铁皮,两横屋前门及后屋角均建设瞭望射击孔,可防止歹徒烧门和入侵,确保屋内安全。     

    据了解,“小树庐”由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长的乡人严应鱼回乡所建。解放后,“小树庐”被政府没收,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远县委员会会址和县土改委员会会址。土改后分给几户无房住的贫农居住。

   “小树庐”建筑结构虽属砖瓦木质结构,但均选用优质木材、石灰等材料,画栋雕梁,油门漆柱,门框、天井沿及各檐阶全用褐色花岗岩精心打造。大门楼为歇山顶式,莲花托斗拱,油漆彩绘加雕刻,具有宫廷式色彩。墙体绘有历史故事的彩画。
   
小树庐远眺
 
  
  
小树庐水塘
 
  
   
小树庐大门   




小树庐左门楼
小树庐水井


--------------------------------------------------------------------------------

                仁居河畔话古桥  

    位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居镇,自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设立平远县治起至1952年,历时390年为县治所在地。这座风光秀丽的小山城,历尽沧桑,刻下了平远历史的足印,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始建于明朝的三座石拱桥,至今岿然屹立,横跨在仁居河上。
    驾虹桥。位于仁居古城东门外,为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岁(公元1597年),邑人袁晏所建。桥长32米、宽5米、高14米,两跨半圆形拱,桥墩面呈笔尖状。因桥的北端有吴姓聚居,故又称为吴屋桥;又因此桥位于古城老东门外,故亦称老东门桥。
    永昌桥。位于仁居古城南门折西约250米,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岁(公元1609年),知县俞子贤建。桥长30米、宽3米、高12米,两孔跨江,半圆形拱。桥西有"贤侯祠",内祀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公元1762年)知县李邺,后被毁。此桥边另有真武帝庙一座,1928年庙被洪水冲毁,所以又称“真武桥”。
    青云桥。位于驾虹桥与永昌桥之间,与驾虹桥相距200米平行架势。合称"双桥虹架",是平远老县城八景之一。明崇祯末年建,桥长40米、宽5米、高7米,四跨,半圆形拱,桥墩平面呈笔尖状,桥两边竖有石拦杆。青云桥北端为黉宫,寓学子步桥进宫入试名登金榜之意。清康熙三年甲辰岁(公元1664年),知县刘骏石重建时,镶嵌“青云桥”三字石碑于桥中间。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公元1819年),知县卢兆鳌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被洪水冲垮,由县长林公顿募资重修。1976年,仁居至差干开通公路,此桥便开始通汽车,1983年扩大桥面宽至6米,上游一边的石栏杆拆换成了铁栏杆。旧时,仁居古城墙四周设东、西、南、北门楼各一座,尔后为方便乡民进城,在东门以西加辟一座东门城墙,直通青云桥,故又有新东门桥之称。2002年,由政府拨款10多万元,重修青云桥,使这座古桥披上了新装。
    这三座古桥,桥身都是用朱褐色规格花岗岩石块砌成,工艺精巧,造型美观,驾虹桥的两侧挂满了苍劲的古藤植物,桥藤相依,蔚为大观,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珍品,很值得鉴赏。
    朋友,如果你驾车前往平远县差干镇省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旅游,路过仁居镇时,可别忘了落车观赏古桥哟,还是全免费的呢!

  
驾虹桥
 


永昌桥
 

  
青云桥  


--------------------------------------------------------------------------------

           

中西合壁式大宅院——素庐

 
      在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南门岗,有一座中西合壁的大宅院——素庐。素庐建于民国25年(公元 1936年),占地约 1200平方米,座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两层回楼,共 33房 13厅 12井。
      素庐在建筑设计方面,除讲究永久坚固和西式结构外,还讲究客家传统风格特色。内大门院脚利用地势建成西式混凝土晒楼,可作晒场、游乐等;晒楼前有水井一口;主体回楼大门、门廊券篷顶;外大门为圆石拱门;天井沿、门框、外窗框、楼梯、柱等均为花岗岩石打造;楼棚为用杉木板,再铺上石灰、红糖、糯米粉等混合材料;内院原栽有桂花、茶花、白玉兰等花卉、树木;上厅两侧天井各有金鱼池。整座建筑宏伟宽敞、布局合理、阳光空气充足,是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遗产,今年 5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素庐由曾任第八路军陈济棠部少将军务处处长、广东禁烟局局长的乡人温钟声所建,解放后被政府没收,1950年为平远县第一区委会址,1952年蕉岭、平远合县后,为蕉平县第五区公所址,1954年后为平远县仁居区公所、仁居乡政府、仁居公社址,1983年至今为仁居中心幼儿园。


--------------------------------------------------------------------------------

  小城故事多
 


  仁居“活辞典”
    小城故事多,作为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段老城墙、每一家老祠堂,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被人们称为仁居“活辞典”的故事大王冯锡煌,领有看了古桥、古屋、红军标语等,散步仁居老街,古老的传说、文物,我恍如触摸到先贤的手,感受到客家文化无比深厚的底蕴。

   小城的故事,宛若一段棕色的回忆,令人扼腕感叹不已。我只是一位匆匆访客,只随“活辞典”摄下一些镜头。如有志如探古访幽者,到这里定收获多多。据老冯说,他正编写古县城风物的书,只愿早日看到他的作品,更多了了解小城故事。

   



一里长的古老小街保存完好

盐上(广东)米下(江西)古栈道




--------------------------------------------------------------------------------
仁居万亩脐橙基地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