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城客

缅甸前总统 (1981-1988) U San Yu 是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4 0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

深圳新闻网讯(特派记者 罗雪燕 德宏报道)到德宏,畹町值得一去,到了畹町,就一定去看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


9月12日,全国网络媒体云南行记者一行来到座落于畹町森林公园的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据介绍,纪念碑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德宏州各族、各界人民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赤子功勋、彰显海外侨胞历史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之终点----畹町,于2005年12月20日兴建。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高天,气势雄伟。纪念碑俯瞰滇缅公路,对面是邻邦缅甸。


拾阶而上至四方平台,是由海外陈嘉庚后裔所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塑像。用汉白玉雕刻的花环下方两台7级台阶,寓意“七七事变”。


碑体总高16米,上端四条金色横带,代表抗战时期四万万同胞。南洋机工荣誉证章镶嵌期其间,标志着海内外同胞同心抗战。宽6米高3米共3层的黑色底座寓意九三抗战胜利。


碑后是记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浮雕长廊。右侧为纪念碑碑记。中间浮雕分别为:召唤篇、送别篇、筑路篇、铁流篇、蹈火篇、胜利篇。左侧是南侨机工英名录。浮雕下方《百雀图》,寓意美丽孔雀之乡德宏。浮雕廊正面六根柱子,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纪念碑建筑、雕刻所有材料,全部采用享誉世界的福建花岗岩石。 红色雄伟的纪念碑体直冲云霄,象征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华侨机工是抗战时期从南洋等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200多名华侨司机和修车师傅的总称。一九三九年,在“南洋华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三千两百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展转于滇、黔、川、桂、湘以及缅甸、印度等地,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凭借熟练的技术加上机智、勇敢,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从1939年滇缅公路通车到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封锁,盟国支援中国的抗日物资(枪枝、弹药、汽油等)主要通过华侨机工由滇缅公路运回祖国支援前线,数量达45万吨,中国支援盟国的物资,也经南洋机工运往缅甸再转运给盟国。南洋华侨机工为祖国的抗战立下了卓著功勋。


期间,在日军战机的反复轰炸中,在热带疾病的肆虐中,在意外事故频繁发生中,南桥机工有一千余人为了祖国的抗战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长眠于备受战争蹂躏的祖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有一千余人抗战胜利后返回了侨居国;有一千余人留居祖国自谋生路。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由华侨机工后代林晓昌捐资三百五十万人民币兴建,筹备建设中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总体规划分三期完成,内设纪念碑、纪念馆及大门道路等附属设施。现完成的纪念碑主体工程为一期工程。二、三期工程尚待筹资建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4 1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名人真的很多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4: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缅甸华人史概述(1)
Jan 21, 2002
  


华人移居缅甸的时间很长,然而,缅甸的华人在60年代却遭到了国有化运动 以及而后的排华事件的严重影响。

一谈到缅甸这个国家,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两件事:军人政府以及世界毒品生产地“金三角”。缅甸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 它与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都比邻。除此之外, 缅甸还和孟加拉国、老挝、泰国接壤。在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之后,缅甸曾经历了三个朝代,在19世纪中后叶,缅甸被英国统治划并为印度的一个省。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1948年1月4号, 缅甸才宣布正式走上独立的道路。

*缅甸华人有上缅甸下缅甸之说*

那时, 缅甸的华人大概有50万。目前移民澳大利亚的前缅甸华人靳云祥介绍说:“那个时候,华人大概有50万左右在缅甸。缅甸与东南亚其他地方的华人比较起来的话,人数很少。可能是因为缅甸都是山区,而且海路的话要绕一个大圈,要从新加坡那边绕过去,所以中国沿海一代的华人就很少能到缅甸这个国家去。来自广东、福建一代的华人,主要居住在缅甸南部沿海地区。从云南过去的华人就多半住在缅甸的上部份。所以就有上缅甸和下缅甸这样一句话。”

据史料记载,华人从云南一带很早就开始移居缅甸。这也是缅甸华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区别最大的地方。华人移居缅甸的原因很多。早在汉朝、唐朝,华人就肩挑背扛土产品, 到缅甸从事商业贸易。另外,缅北丰富的矿藏吸引了大批华工。在18世纪,每年平均有5万云南西部的人前往缅甸当矿工。

然而,在近几十年的政局动荡、排华事件发生之后, 当今的缅甸华人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究竟现在缅甸还有多少华裔人口, 官方没有统计。 据粗略估计,缅甸华人人口占全国4千多万中的2.2%,大约为80万到100万。仰光的华人可能有30多万。

*华人不敢谈政治女人和美元*

在一个军政府掌权、每7个缅甸人中就有1名警察的集权国度,那里的华人是相当低调的。据介绍,在首都仰光,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便衣暗探24小时站岗。在市内每个大十字路口也都有穿制服的警察。在旅游景点出入口处,则有上着雪亮刺刀的军人站岗放哨。难怪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缅甸的华人对三件事情不敢谈论:政治、女人和美元。这个女人指的是反对党全国民族民主联盟的领袖昂山素季。由于华人以经商为生计,他们最关心的是缅甸货币兑美元的比值。近年来,这一兑换率上下浮动很大,极大地影响到了当地华人的钱包。可是谁也不敢公开提起这个话题。不过,大多数聪明的华人将手中的余钱全都换成金子, 以便保值。

走在缅甸的街道上,华人与当地缅甸人在公开场合穿同样的服饰,讲着一口道地的缅甸话,使用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人杂住一起。在身份证件上,华人也不再表明自己是华人,反而极力掩饰自己是华人的特徵,免得受到歧视。华人,甚至缅甸人最害怕的就是接受记者、尤其是外国记者的采访。不仅如此,缅甸华人与当地人的通婚现象也十分的普遍。这其中还不乏缅甸的高层人士。例如,联邦政府时期的社会党总书记、副总理、代总理兼国防部长吴巴瑞的夫人,就是一位姓陈的华人。原缅甸革命委员会委员丁佩的妻子是福建永定人。原山友总统的夫人是华裔,而现在“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军的夫人也是华人。从外人的眼中看来,缅甸的华人有意识无意识地已经被缅甸化了。

马来西亚《星州日报》的一位华裔记者就不无感慨地评论到:华人的民族性已经从外在的生活、相貌到体内血液,与缅甸人进行了数百年的长期融合而被同化了。

*国有化使华人财产损失严重*

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 缅甸华人的心酸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步开始的。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走上独立道路之后,华人在缅甸的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任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前缅甸华侨林锡兴介绍说,50年代当地华人响应政府的号召开辟新型工业:“华人的经济高潮是在60年时到来的。那时, 缅甸政府鼓励华人从商业转向工业。缅甸官员说华人把外贸让给一向不太会做生意的缅甸人去做。 而华人可以积极从事工业。60年以后,华人的私人工业占缅甸私人工业的70%到75%这么厉害。”

可是好景不长,1958年、1962年缅甸曾经发生过两场军事政变。原因是因为当时 缅甸内部不少少数民族纷纷要求独立。 这两场政变的中心人物都是奈温将军。据介绍奈温其实也是一名华裔与缅甸人混血后代。靳云祥介绍说:“据我听说原来他母亲还是包小脚的呢。他们家是从广东梅县去的客家人。”林锡兴教授也表示说:“有人问过他, 他说他是缅甸人。但是他也不否认他是华裔。反正就那么回事了。”

1964年,奈温在缅甸推行国有化运动。尽管这不单是针对华人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甚至缅甸当地人的企业也都被充公了。不过,这使很多华人一辈子积攒下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林锡兴教授对此深有体会:“64年国有化以后,我们家的商店也是被国有化了。很多老资本家手中的财产就被没收了。”

据资料显示,在1963年到1965年间,缅甸全国一共有1万5千个企业被国有化, 这涉及华人从事的所有重要产业, 甚至还有华人学校。从那时起华文报社也全部被关闭。华文教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身为华裔的奈温将军也成了华人反感的主要对象。靳云祥说:“这大概是华人一般的心理吧,因为既然他有华人的血统,为什么还对华人这么的不公平。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对他特别的反感。”

*华人不喜欢华人当政*

奈温上台之后还推出了《缅甸公民法》,彻底解决当地华人的国籍问题。不过,这个法律还有一些歧视不希望入籍华人的条款。例如,除本人外,只要父母当中一方是非缅甸籍,就不准入大学。除此之外, 如果没有缅甸国籍,华人就几乎不可能寻找工作和做生意。

虽然当时华校、华文报纸被禁,但是华人参政的人数却不少。据介绍在1962年奈温将军的军政府革命委员会中, 有一半以上为华裔。当年的第二号人物国防军副总参谋长陈天旺、原缅甸总统山友、教育部长陈友才都是华人。到目前为止,这种华人担任高级职位的现象还在继续。比如,现任缅甸恢复法律秩序委员会第一秘书钦纽将军他本身也是梅县人。他曾经在仰光的崇德中学读过书。只不过从姓氏上,人们看不出他们的华裔血统。然而, 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缅甸华人表示宁愿不要华人当政。 因为历史事实证明, 缅甸人的政府对华人更好。

60年代初缅甸军政府实行的国有化政策使华人遭到重大挫折,导致不少华人拥有的大商家到了几乎全部破产的边缘,华人向海外其他国家移民的浪潮就开始了。林锡兴教授说:“移民开始还不很多,一直到67年之前,仅有几千人。因为华人不太希望回中国,想在缅甸长期居住。后来,有一部份去了台湾。有一部份在68年之后回到中国,主要是到农场去。因为比较艰苦,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回来。后期,美国放宽了移民政策以后,去美国的就很多。”

但是到了60年代底,缅甸华人的命运就变得更加糟糕。中国文革挑起了缅甸国内轰轰烈烈的排华事件,驱使大批华人逃离缅甸,移民他乡。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 ... -2002-01-21-9-1.cf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奈温列入客家人行列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3: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1.General Ne Win (Hakka) – Leader of Burma from 1960s to 1980s From Prof. Maung Nyo U Ne Win‘s true (biological) father was a Chinese. The one who showed the tattoo was his foster father U Hti ? (or maybe he was called U Pho Kha or something like that, but only one word.)  Having a tatto does not prove to be a Burman as it was commonly done in Yunnan, Shan State, Burma and Upper Thailand. O Way U Nyo Mya first printed that photo of U Hti on the instigation of Thakhin Hla Tun, younger brother of General Ne Win. U Nyo Mya rgreted it later as he found U Ne Win’s ancestors in Paung-Da-Le, Pauk-Khaung) all pure Chinese.

http://drkokogyi.wordpress.com/2011/03/25/mixed-blooded-myanmar-political-and-military-leaders/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9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