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目前各地专家对广东客家方言调查所得的资料来看,按声调可分为三种类型(详看调类、调值表):
第一类:
地 区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梅县 44 22 31 52 1 5
兴宁 44 11 31 52 2 5
惠东 44 11 31 53 1 5
东莞清溪 33 11 21 42 22 55
增城(程乡话) 44 11 31 53 1 5
第二类:
地 区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新丰 44 24 31 53 1 5
曲江 44 24 21 42 12 45
连山小三江 44 13 31 52 21 5
增城(长宁话) 44 24 31 53 1 5
第三类:
地 区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惠州城 33 11 35 213 31 31 35
河源源城 33 31 35 13 55 5 3
龙川佗城 44 52 35 31 13 3
连平隆街 33 45 13 41 35 3
和平县城 33 45 31 35 3
新丰水源话 22 45 13 31 5 2
(笔者注:以上资料引自《客家话通用词典》 罗美珍、林立芳、饶长溶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丰方言志》 周日健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增城方言志》(第二分册)王李英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粤中客方言的声调研究》 侯小英撰 第七届国际客方言研讨会单篇论文)[FSAGE] 从上述的分类可见:第一类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增城程乡话列入其中,主要特点是阳平为低平调“11”或“22”;第二类客家话,以新丰话为代表,增城长宁话列入其中,主要特点是阳平为中升或低升调“24”、“13”;第三类客家话,以惠城、佗城、新丰水源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上声调为中上或低上“35”“13”,中降“31”的是少数。三类客家话当中,增城占了两类。第三类客家话目前在增城尚未发现,一但发现,那将是莫大收获。我在热切期待着。
对广东的第三类客家话争议最大。周日健教授在《新丰方言志》中曾论证水源话跟惠州话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又论证水源话比惠州话具有更多的客家话尤其是新丰客家话的特点。从而证明水源话完全可以是“客家话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同时在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从水源音看惠州音系的归属》中,论证了惠州话属于客家话。这些论证,得到了当时广东语言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的赞许。但南开大学刘叔新教授在《惠州话系属考》一文中,认为惠州话是受客家话影响较大的粤语。最近厦门大学侯小英博士在《粤中客方言的声调研究》论文中,从古全、次浊上去声字的演变等方面证明“惠城类的声调系统具有明显的客方言特点而跟广州话差别较大”。成书于1925年、鲜为人知的客家学的奠基著作《崇正同人系谱》则从历史来源的角度,指出:以惠州话为代表的水源话就是客家话,这与周日健教授等专家的论证不谋而合。请看《崇正同人系谱》卷一《源流》的记载:“考循州沿革,陈以前隶属于广州,隋开皇间始置循州,治归善。唐因之。五代地归南汉,改祯州。宋仁宗天禧四年乃改名惠州。至今仍之。而其民族实分为水源福建二派。水源者,东江之水发源于赣南,长宁、定南二县之间即其地也。赣省之水多北流,惟此一水南流,阙为东江。南转西行至东莞、增城、番禺间,汇于珠江而入海。此派民族殆为沿江而下者,中有福建一派,则殆由兴泉漳汀各州经过潮州而转入,其缘因当是地理之关系。而其语言亦有统系可寻:上游和平、连平、龙川、河源、长宁、永安等县,水源系也,其民殆纯为客语;偏东,海丰、陆丰二县,福建系也,其民则福佬语而解客语;首县归善则客语归七八而间有福佬语;府城则为土客相间之语。至博罗则客语居多而亦有土客相间之语。此循州民系之大略也。而惠州府志又云:‘旧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将至,中元节预十四日荐祖,次日避兵,故居惠,犹循其俗’,则又有来自南雄一族矣。而亦皆纯客语也。”这一明确记载,大概可以为几十年的争论画上一句号了。
这是发表在客家论坛-学术论文专区的一篇关于增城客家的文章中的一部分内容,详见: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extra=page%3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