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3|回复: 2

客家奇异风俗:元宵偷青 走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14: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宵偷青

客家人“偷青”的时间有选择元宵夜的,如清同治十一年《南康县志》载曰:“(上元日)是夕,三五为群,窃摘园蔬之芥、白菜类,中插以烛,沿街擎照,谓之‘拉青’。”但大多数在正月十六夜。
“偷青”习俗曾经分布广泛,尤其是明清时期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各地区各个民族。“偷青”民俗也非常古老,据考证,这种“仪式性的偷取”可追溯至《魏书》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公元537)关于“禁十五日相偷戏”的记载。在明代崇祯八年(公元1635)刊行的《帝京景物略》里,作者刘侗亦提及金元时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言下之意,在这三天的元宵佳节里,不仅容许盗物,甚至妻女为人所窃都不以为忤。刘侗所描述金元时期默许人偷妻窃女的情形是否属实,抑或含有族群文化差异的偏见,尚待进一步考证。不过在明清时期,对元夕“偷窃”的行为仍然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清初查嗣瑮的《燕京杂咏》诗云:“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
当然,本来相偷为戏只是习俗,而“偷”与“放”,都应该是在这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不仅京城如此,各地似乎普遍也都有在元夕“偷青”的习俗,主要是窃取他人蔬园里少许的青菜,并希望能遭到诟骂谴责,以为因此而得吉兆。例如江苏省《沙川抚民厅志》(清道光十六)提及妇女“走三桥”的活动时,即指出妇女出门观看灯月之际,或私摘人家菜叶,以拍肩背,曰拍油虫。广东、福建等地则主要是偷摘人家的园蔬或是春帖,若能遭到他人诟骂,以为将来“必得佳婿”。广西也有“于十六夜,妇女撷园蔬,曰采青”。此外又有取葱以喂食小孩,企望其“聪明”。在清代台湾,男女元宵出游,亦有偷青之俗。“未字之女”以偷得它人之葱菜为吉兆,谚曰:“偷得葱,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至于“未配之男”,则以窃得他家墙头的老古石为吉兆。谚云:“偷老古,得好妇”。此外,若妇女窃得别人家的喂猪盆,遭人诟骂,则被视为生男之兆。这种在“元夕偷青者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的习俗,似乎是借着民俗的论述来“合理化”非法行为本身的正当性。但这种在特别的节庆里,反常的、非礼的,甚至违法的行为,不论是“偷”、“骂”,或“放”,毋宁只是象征性的仪式表演。(33)
目前,保留着元宵期间“偷青”习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中国西南、东南地区,如四川、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长江以北地区原本也十分流行的偷青习俗,如今基本全部消失。
各地客家的偷青习俗一直极为浓郁,但凡客家聚落,无论是客家源流区,还是第五次大迁徙地区,都还保留着这一习俗。由于各地客家深受当地地域文化影响的关系,各地客家的偷青习俗又各有不同内涵。
赣南兴国、宁都两县的古龙岗、黄陂、梅窖、兴江等乡镇,偷青时间是元宵夜。正月十五这天,一种喜庆、亢奋、神秘的气氛漫溢上述乡间。吃过早饭,人们便佯装散步,往别家菜地边闲踱,暗地里探看哪家园子里菜多质好,盘算着晚上如何“偷青”。待到晚间,月色明朗,吃罢元宵,看完龙灯,人们便三五成群挎篮而出,各奔白天踏看好的菜地。打头的自然是充满活力好动爱闹的姑娘小伙子,他们轻手轻脚,猫腰摸到菜园,悄悄打开园门,大家就窜进地里急急地“偷”开了。每块地都“光临”,每种菜都“偷”点,还故意往地里丢下几片菜叶。不过都是意思一下,要是哪个年轻人下手重了,失了分寸,年长者就会骂:“猴崽子,当真偷么?”这种“偷”必须家家“偷”遍,不避亲仇,一视同仁。当然,被偷的主家也不是好相与的,地里有时或糊一滩稀泥,或放上几把棘刺,让尽快着偷菜的“贼”们跌一身泥或被刺扎了“贼”手。每到此时,菜地里便不时发出强忍的欢谑笑声。待偷完,“贼”们便装着慌忙的样子争相逃出菜园,此时好闹的小伙子还要打几声“哦呵—”,或放一串鞭炮,以告之主人。主家听到“哦呵”或鞭炮声,大婶们便夺门而出,直奔菜园,叉腰顿足,装腔作势大骂起来。虽是扯鸡骂狗,花样翻新,野性十足,却是不带一个脏字。这边骂声未绝,那边骂声又起,一时间种种村言俚语从尖利嘶哑的嗓中迸出,在山野夜空久久回荡,粗野里透着豪爽,尖刻中显出机智,显示出客家妇女语言的丰富和泼辣性格。据说,这时被骂得越厉害,去掉的“晦气”就越多,越彻底,往往这样一骂,有些原有矛盾不搭话的近邻、妯娌也由此打破僵局,重归于好。“偷青”高潮过了,便是“吃青”的热闹场面。“偷儿”们满载而归,家中老人早生好了火,全家老少动手把各种蔬菜洗净切碎,扔进锅里,添上些黄元米果、油豆腐一类的东西,大家围坐一起,一边谈论着方才或以前“偷青”的趣事,一边吃着滚烫食物,其中乐趣妙不可言。传说,吃了这些“偷”来的菜,能够祛邪去病,人也会变得聪明、大度、心地善良。每当此时,老人们便会重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先辈们不团结,经常骨肉相残,后经仙人点化悔悟,在正月十五日晚上指青为盟,化干戈为玉帛,自此言和。于是,有了“偷青”的习俗。老人说:“偷青”者就是“偷”来人与人之间的亲热、亲情!(34)

客家后生偷青.jpg

图1-150  客家后生正月十六夜“偷青”:右手生财(生菜),左手聪明(葱)!

再看广西博白、陆川客家的“偷青”习俗。“偷青”事件也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去“偷青”的主要是客家妇女和儿童。当地客家俗称“偷青”为“采青”、“摘青”,指将葱、蒜、萝卜、麦菜、芥菜等青菜“偷”些回来,让全家老少生吃或熟吃。“偷”是悄悄出动的,多是到别人的菜园去摘。青菜被偷的人家,按祖传的习惯,不准追查,不准生气,不准哼声,只准暗暗高兴。因此,挨“偷”的人家总是希望别人前来多“偷”,“偷”去越多则越有福气…… 如今,元宵当晚,博白乡间的青少年也三五结伴,乘夜幕掩护“偷青”。博白话生菜谐音“生财”;萝卜也叫“菜头”,音近“彩头”;蒜音同“算”,取其意为“好打算”。过去,艰难度日的客家人总是希望在正月新春之始讨个“生财”的好“彩头”,过上一年“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偷青习俗世代相传。可见,“偷青”是过去客家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对穷苦命运的一种抗争。现阶段,博白、陆川客家“偷青”多是“偷”自家菜园的,而且接二连三去“偷”……客家长辈告诫后生们说,青枝绿叶是客家人的劳动成果,“偷”青吃了,就要饮水思源。

偷青会.jpg

偷青会02.jpg

图1-151  根据客家传统“偷青”习俗演变而来的现代“偷青会”

四川成都客家也非常盛行正月十六偷青,青苗中的碗豆尖是最好的,因为瓜豆代表绵绵瓞瓞,多籽多福。可见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偷青与客家添丁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我国天津,则有专门的泥娃匠人,做成童子形状,奉献于天后娘娘宫内,任人于元宵节期间“偷去”。
上元之夜,台湾地区未嫁的客家妹,都喜欢到别人家中去偷折花枝或竹叶,博得人家的诟骂,因为如果有人骂,姑娘今年必得佳婿,骂得越凶越好,姑娘心中更欢喜,因为一定会找到一位如意郎君。这种风俗是闽西“偷青”习俗的传承与演变,闽西一带的客家姑娘,也是在元宵节之夜,喜欢跑到别人的菜园里偷拔芥菜,目的也是想惹别人的诟骂。芥菜,在闽西客家话叫做“贵菜”,姑娘的心里就是“富贵”的意思。如果有人骂,那么也一定会在今年找到一位“富贵人家”的如意郎君。
以下是各地“偷青”民谣,快乐、喜庆的情景跃然纸上:
“夜半归来闻笑语,小姑夸胜得青多。”
“正月十六大月光,芹菜蒜子偷精光。”
“偷青偷青,越偷越有情。偷到满天星,偷到嫦娥梳妆镜,偷到王母罗斗敬……”
“小姐姐,摘蔸葱,保你伶俐又聪明;小哥哥,拔芹菜,祝你欢喜又勤快;小弟弟,来拿菜,明朝一家发大财。”
“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时期北方的主要岁时民俗之一,时间有的在这正月十五,但多在正月十六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返回家中。山东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鄄城的人们一大早就到村外散步,甚至骑上牛、马、驴、骡在大路上奔跑,谓之“跑百令”,谚曰:“跑一跑,不见老”,类同走老貌。有的地方人们登高远眺,有的去林地墓前灸翁仲,也有的人在家灸衣带,谓之“灸百病”。山东潍县(今潍城区)的走百病最有特色,十六日这天,妇女进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两个石人,据说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总称“跑老猫”。民国修《潍县志稿》中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说:“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山东高密等地树禾秸为九曲黄河形,儿童在迷宫般的通道中奔跑嬉逐,称“跑黄河”。邹城市的人于十六日往孟庙康熙碑亭摸驮碑的,当地俗谚云:“摸摸驮的头,永远不知愁,摸摸驮的腚,永远不害病。”

明代走百病.jpg

图1-152  左图:明代走百病上城头  右图:清代走百病摸门钉(图片来源: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

“走百病”也称作“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等,是新春期间一种群体性消灾祈健康的岁时活动,该习俗起源于明代并且非常兴盛。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载曰:“八日至十八日......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明代诗人周用《走百病行》诗云:“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
客家正月十六走百病与明清时期的走百病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活动有登高、摸门钉、走桥、远游等。
南北朝石虎《邺中记》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可见元宵期间登高望远,感受春天气息的风俗,早在明清之前近千年就已经开始形成。明清开始,中国古代城市生活更加成熟,人们难以到郊外攀登山峰,于是改为登城楼、城墙。世居山地的客家人当然主要是爬上山坡、攀登山颠,一览村寨风光之余,往往赶赴山腰、山顶的庙观,形成自发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庙会。而台湾客家则在这一天开始“挂纸”扫墓,祭拜先祖,一直延续到清明节,其中又以正月十六日扫墓的人为最多。
清《月日纪古》卷一载曰:“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又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诗云:“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可见走桥、摸门钉是走百病最为主要的活动项目。

摸门丁.jpg

图1-153  左上图:正月十六摸门钉  右上图:广东揭阳市榕城民众“行彩桥”情景  左下图:坐落在江西南康北片山区莲花河上的永安廊桥,与信丰玉带桥、安远永镇桥、龙南太平桥、石城永宁桥以及崇义章源桥并列为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六大古廊桥。  右下图:江西婺源始建于南宋的彩虹廊桥

走百病中的“行桥”,其本来的功利目的在于“渡厄”,即化解凶灾,祈求平安。“桥”让人们从此岸到达彼岸,本身具有“顺利”、“通达”、“如意”等象征意义。一切困厄、苦难、凶险、灾祸都需要借助神力,将其化解,使之成为吉祥、康健的契机,这就是所谓的“度”,而“度”的工具或象征物自然就是“桥”了。客家地区最常见的是简洁的木桥和朴素的石拱桥,也有廊式的风雨桥,客语俗称“花桥”。但凡走桥,必走三桥,或一夜、一日走三桥,或前后数日共走三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深受道家思想浸染的客家人认为,“走三桥”即意味着“走百桥”。走过了百桥,便不再遭受任何灾邪,便可以化解任何凶恶。现广东揭阳市榕城区民众尚一直保留着年初十至正月十六“行彩桥”的习俗,应该就是当地“走百病”的演变结果。如今“行彩桥”已成为揭阳人重要的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它展现了人们喜庆、欢乐的心情,寄托美好愿望和良好祝愿,营造着团圆、团聚、和睦、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男女相识、相会搭起“鹊桥”,其民俗寓意已与传统走桥形成较大差别。粤东海丰客家正月十六日夜,男女嬉游,谓之“走百病”。未婚姑娘跑到菜园里,在“大菜”(即客家大芥菜)上坐一下,俗称“坐大菜”,据说这样就可以选上好夫婿。
清代,客家地区地方志也广泛记载了走百病风俗。如:
清乾隆四十八年《归善县志》(今惠州惠阳)载曰:“十六夜,男女嬉游,谓之‘走百疾’。”
清同治十三年《韶州府志》载曰:“十六夜,妇女谓之‘走百病’,撷园中生菜,曰谓之‘采青’。”
清光绪十六年《花县志》载曰:“十六之夕,妇女出游采青,谓之‘走百病’。”
而民国《长乐县志》(今梅州五华)亦载曰:“十六夜,男女游观,曰‘走百病’。”
由上可知,客家人走百病与中原地区或江南地区传统的走百病有所不同。客家人走百病或许浪漫情调、狂欢情结多于巫术性的驱邪、度厄,更多地表现在男女一起走百病,而不是单纯女性出游,时间上也只在夜晚,而不在白天,这与客家先民当时与畲、瑶、壮等民族长期杂居,文化习性相互兼容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另外,客家人走百病活动往往与正月十六夜的“采青”、“偷青”活动重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0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每到正月十五晚,后生仔就会三三两两,分工明确,偷大蒜一路,偷青菜一路,分开几个菜园偷,遵大人言只摘菜,不践踏菜,然后煮米果、豆腐吃,最有意思的是,临撤前还要放一挂鞭炮,如果主人骂了人,则偷青者冇病冇痛,为了好玩有时偷青不限于15日,找了一个借口“前三后四”,即元宵节前三天后四天都可以偷青,可惜此活动现在的小伙子不屑玩了,在我们那里已销声匿迹一、二十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GSR 于 2009-2-5 00:47 发表
想当年,每到正月十五晚,后生仔就会三三两两,分工明确,偷大蒜一路,偷青菜一路,分开几个菜园偷,遵大人言只摘菜,不践踏菜,然后煮米果、豆腐吃,最有意思的是,临撤前还要放一挂鞭炮,如果主人骂了人,则偷青者 ...


我准备今年元宵夜偷青去。

周末先去附近“踩点”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