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4|回复: 0

還我母語 給我舞台(張曉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7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1976年出生,9歲離開故鄉開始台北人生涯。成長過程中並沒有特別被要求說母語,也沒有所謂傳承客家文化的重擔。跟大部分的人經驗相同,學會用國語英語閱讀寫作,也會用閩南語跟街邊小販喊價,而「客家話」是我跟親族家人溝通的橋樑,「客家的文化」也始終是我根深蒂固的脈絡,或許沒有被強調,但「客家」一直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存在。


教育部在2002年開辦鄉土語言(客語)教學支援人員徵選,2003年客家電視開播,當時還在研究所求學的我,正好躬逢其盛,開始了探索自己客家人身分認同的路。偶爾聽從事客家文化運動的前輩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軼事,我都不禁悠然神往,那真是一個眾志成城的美好年代啊!聽他們聊從前的篳路藍縷和辛酸苦甜,有意識親近客家不過六七年光景的我,只能懷著無限嚮往;多麼希望自己能有幸參與那個客家運動播種的年代。



音樂跨越語言隔閡

最近在客家圈的漣漪,應該就是金曲獎吧!金曲獎沒有客家的表演,讓好多人,包括當晚在現場觀禮的我,難掩失望。有人立刻發難,也有人振筆直書投稿報章……。

有人大聲疾呼,這就是歧視,也有人以為,這是咎由自取,還有人說這次事件會演變成舉著客家大旗行利益鬥爭之實……。

我曾在表揚多元文化廣播節目的授獎典禮上,聽過原住民小朋友跟南美森巴鼓樂結合的表演,他們帶給所有在場觀眾的震撼,超過筆墨形容;也曾經在台東鹿野,我聽著知名音樂家馬修連恩與客家老梅農對唱客家山歌曲調,那純粹音樂的感動,跨越了語言隔閡,讓我忍不住眼眶濡濕。我私自以為,這其實是簡單不過的道理;所有美與善的展現,本來就不褪流行,也可跨越族群甚至跨越國籍感動和傳播。

金曲獎讓客家失望之時,不是沒想過,身為一個媒體人,應該要把這個漣漪擴大,應該振臂高呼,發出怒吼,應該效法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給這個太過媚俗,太習於「差不多就可以」的社會當頭棒喝!應該要發動連署、寫陳情書、上街頭、辦活動……;這幾天,許多不同的意見發酵著……。



部會協調是否暢通

自1988年以降,已經悄然經過20個年頭,……難道年輕一代客家人,沒有不一樣的創意表達嗎?可不可以一樣有態度,一樣立場鮮明,但是收起情緒上的憤怒?用理性平和的方式,可不可以讓所有人明瞭我們的訴求呢?

於是,在廣播的天空我們討論這個議題,分享並交換意見,我們也發表文章在報章或網路上,範圍遍及海內外。台灣的金曲獎,音樂界的盛事,請不要讓客家缺席,好嗎?更何況,沒有奧援的非主流音樂人,燃燒生命熱情呈現的音樂,難道不值得聆聽?

媒體人關注,音樂人有聲音,學術界有立場,文化工作者迴響不斷……,身為年輕客家一份子,我們想知道;客家本色是什麼顏色?客語是字字珠璣還是選舉時被操弄的媒介?「還我母語」難道只換得捷運上的站名廣播?客委會與新聞局都屬於行政院,部會溝通協調是否暢通?更甚者,我該怎麼跟前仆後繼投入客家文化傳承年輕朋友說,參與是有意義的!
「金曲獎」事件,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星星之火?我們,還在等答案。



作者為FM93.7寶島客家電台台長、媒體工作者   張曉萍


2008年07月17日蘋果日報 http://1-apple.com.tw/index.cfm? ... ype=1&SubSec=67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7-17 15: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