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嘛格”、“舍反了”,猛然听到这样的话语,你能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只有客家人明白,前者是指“干什么”,而后者是客家话“吃饭喽”的意思。
从荣昌县城西行32公里,盘龙镇上,竟生活着3万名地道的客家人。他们平时对外说当地方言,彼此之间则说客家话,而且保留了客家风俗几百年!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侯正康告诉我们,不仅赶场、串门的时候,盘龙镇上总能听到客家话,就连平时政府开会,也有人用客家话发言。
这个令人惊奇又意外的发现不得不让我紧急调动头脑里的关于客家人仅有的一点知识。我知道,客家人是指中国古代因逃避战乱,迁徙到南方的中原人的后裔,因自我保护的需要,互相抱团,从此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但谁能想到,在重庆方言的大海中,居然还有盘龙镇这样一个客家孤岛。据说,这样的客家孤岛,在整个川渝地区,也只有3个,而盘龙镇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而造就这个客家孤岛的,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湖广填四川”。
本来,盘龙镇的出名,缘起与“夏布”,这种用苎麻为原料,手工纺制的布料,挺阔,透气,正是在客家人到来后,改造当地纺织工艺而形成的,但终究也不过是传统的土布。不过命运就是这样离奇,这些年国际上麻料风潮使一切都颠倒过来,夏布顿时从“土布”变成了“洋布”。
这个偏远的镇上,便可以用夏布换来美元。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织机,每到农闲,镇上不绝于耳的,永远是和谐的机杼声。而用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机器、工艺纺织的夏布,飘洋过海到韩国、日本,被制成最流行、最炫的服装,进而走到世界上每个角落,遥远的历史和斑斓的现实就这样奇妙地纠结在了一起。
我们来到盘龙的时候,正值农忙,很多作坊都没有开工,但仍然有几个作坊在忙着为韩国客户加工夏布,站在墙外也能听到的机杼声,应该和400年前没有区别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