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7|回复: 0

省音协梅州、河源采风调研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21: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音协梅州、河源采风调研散记
  2006年6月18日至22日,以省音协秘书长姚晓强为领队的采风组一行7人赴梅州、河源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风、调研活动。此次采风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两地音协近年来的状况,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收集客家音乐素材和两地的经典民歌,为《广东经典民歌20首》、《“广东风格”合唱作品集》的编印做准备。短短的5天之行,采风组受到了两地音协、音乐家们热情周到的接待,也切身感受到了客家文化、音乐、山歌的魅力。

  一、纯朴热情的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采风活动

  6月18日,采风组到达此次采风之行的第一站——梅州,受到了当地音乐家们的热烈欢迎。当晚,我们观看了为庆祝梅州广东汉乐协会成立而举办的“梅州广东汉乐汉曲音乐会”。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汉乐主要流行于客家地区,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经历代演变发展而成。采风组的音乐家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聆听汉乐,相信,乐曲丰富、形式多样、曲调典雅优美、淳朴大方的广东汉乐给音乐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梅州,采风组在当地音乐家们的陪同下到叶剑英故居、黄遵宪故居、千佛塔、嘉应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等地参观采风,音乐家们每到一处都被客家文化深深吸引。尤值一提的是,音乐家们在夜幕后的梅州梅江边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普通老百姓演唱的梅州客家山歌,据说每天晚饭后市民们就会自发的云集在此,或唱或跳或拉琴,悠然自得、乐在其中,音乐家们被这份快乐感染了,融入其中唱着跳着,还当场向两位阿婆学唱了山歌。大家无比高兴,在愉悦中感受到了采风对音乐家激情和创作的积极作用。

  6月20日下午,采风组来到了河源。河源市音协主席陈晓敏、市委接待处副处长邹国忠、市文联、市音协领导以及当地部分音乐家全程陪同采风组的河源之行。到达当晚,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建中宴请了采风组,黄部长对省音协此次采风调研以及对河源音乐事业的重视,让音乐家们倍受鼓舞。在河源,采风组来到了迷人的万绿湖、宁静古朴的苏东坡后裔聚居地——苏家围。万绿湖的绿啊绿得让人心醉,身处湖中的音乐家们被这美景打动,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被激发了。星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曹光平老师随即表示要创作一部以万绿湖为题材的交响乐作品。镜花缘是万绿湖中的一个小岛,在这里音乐家们观看了一场客家风情歌舞表演,有趣的是在此大家听到了姚晓强老师的作品《幸福山歌》,歌手们说这是她们非常喜欢并保留演唱的歌,当她们得知姚老师在现场都兴奋不已,观众席上更是响起了阵阵掌声,气氛非常热烈。

  被山水环绕的苏家围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东江和久社河在这交汇,古榕、老屋、竹韵、渔船……给这个小村落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气氛。在这里音乐家们看到了原始风貌的客家民居、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标语,了解了苏氏家族和客家乡村的历史文化,还听到了苏家围小朋友们演唱的山歌。夜晚,天空中闪闪的星星,池塘中传来的蛙声,越发显得苏家围的宁静。席间,词作家邹国忠有感而发,作诗一首:荷塘花秀丽,心醉不思归。眼望含苞景,才情已放飞。省音协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也兴致的念道:荷塘花秀丽,秀丽在苏围。苏围乃我家,我家再不归。这个宁静的夜晚音乐家们把酒临风,对酒当歌,直抒胸襟,十分快乐。

  二、与两地的音乐家们座谈交流,气氛热烈

  11月19日,采风组在梅州嘉应大学音乐系与梅州的音乐家们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音乐家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梅州音协陈勋华主席介绍了市音协每年参与山歌节、省群艺馆歌曲评比的情况。客家山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音协将围绕客家山歌、山歌剧开展活动,如今年的“客家山歌”作品征集等。他说广东音乐资源丰富、特点显著,但未开发挖掘,广东真正打响的民歌不多。省音协组织音乐家到各地采风,并针对“广东风格”所做的一系列音乐活动是很及时很必要的。目前,缺少发表歌曲的园地,梅州缺少较好的录制设备和人才,希望省音协给予适当倾斜,鼓励梅州的作者创作,并帮助推广。

  会上,老艺人汤明哲老师带来了他的三位弟子给大家演唱客家山歌。汤老师受嘉应学院音乐系的特聘,专门从事客家山歌的教学工作。老艺人还通过举办“师徒音乐会”、大中小学生“山歌比赛”来演绎、传播山歌。音乐系的刘鸣钟老师谈到,客家音乐不仅需要原版的,也需要现代元素去润色,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推广。刘老师现场给大家演唱了他根据广东汉乐《出水莲》音调创作的《咏莲》等歌曲。嘉应学院音乐系的领导们表示他们不仅把山歌大师引入了学校教学,接下来还要对客家音乐做进一步研究。

  采风组的音乐家们根据梅州音乐家们谈的内容也发表了各自意见。曹光平老师说,客家音乐的创作不要太局限于本地,本地是主力军,更应省市结合发挥各方面的创作力量,让非客家人也同样有机会参与创作。同时,不能忽视各种传播途径,电影、电视也可以有客家文化、客家音乐。何平老师说客家山歌催生出一个剧种——山歌剧,这就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还是一种戏剧形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嘉应大学把客家山歌引入课堂,这对山歌的传承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客家音乐在形态学方面(曲式、调式特点)研究不够,这应该引起重视。部门间的合作也值得注意,比如音协与教育系统合作,通过开展活动共同打造“客家山歌品牌”。姚晓强秘书长鼓励梅州的作曲家坚持本土的音乐元素结合时代特征多创作,他谈到了自已创作的歌曲《欢乐山歌》。这首歌就是运用了客家山歌的素材,非常受欢迎。

  6月20日晚,河源音协为迎接采风组的到来,组织了一场“河源音乐家原创歌曲视听会”,视听会上的歌曲全是由河源的作词家、作曲家创作的,题材、体裁都非常丰富。音乐家们就歌曲创作、音乐制作、歌手演唱等问题互谈体会、交流意见、畅所欲言。想必,这算是座谈会的前奏吧!与河源音乐家们的座谈会于6月22日上午举行。市音协主席陈晓敏汇报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说河源藉省音协会员为当地的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如全部由本地音乐家组织表演的大型活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晚会等,反响很好,“省音协会员”也成为市里音乐类评委的最重要标准。河源的音乐创作队伍不强、力量薄弱,但也不乏执着的创作者,为河源打造了一系列的原创音乐,近期,也在酝酿组织当地音乐家们跨省、市以及河源各县采风进行创作活动。河源音乐家们都纷纷发表了意见和建议:谈到了客家音乐由于缺少挖掘的群体和各个环节的沟通宣传而发展滞后,谈到了如何发展河源的音乐事业,谈到了怎样进一步与省音协沟通,等等。最后,他们都非常希望省音协组织音乐专家到河源进行“文化扶贫”,请专家们授课、讲座,以提高河源的音乐水平。
  采风组的音乐家们也提出了重要的建议:1、希望河源能扩大创作队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年青的创作人才,鼓励除学作曲的外,学声乐、器乐的人才参与创作。2、河源山歌与梅州山歌都属客家山歌,有共性也有个性,应该提炼河源山歌的个性,以便进一步树立品牌,宣传推广。3、建议市音协与教育系统、旅游系统进一步合作开展活动。
  把采风和调研结合在一起是省音协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次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梅州、河源采风之行,不仅让音乐家们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领略了客家文化、积累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还与两地的音乐家们进行了亲切真诚的交流,给两地音协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此次采风之行揭开了省音协与各地市音协交流的新篇章,相信,我省音乐界会在这样和谐、健康的氛围里更加繁荣的发展。

  采 风:

  梅州河源穆特:

  
来源:广东省音乐家协会http://www.gdart.com/gdyy/gdyydt/200607200001.htm  作者:黄舒媞、摄影陈展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