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9|回复: 0

【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3:大师精神 怎能忘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0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师精神 怎能忘记  

作者:宋智明


    手记
    “林语堂”这个名字,现在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所惊叹,明白他是不带引号的幽默大师,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曾经以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是现代性灵散文的提倡者与写作者,是教育家,是发明家,是思想家。
    在二三十年前,林语堂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或知之又非真正的林语堂。人们有意遗忘林语堂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和鲁迅吵过架,其实几次鲁迅都是对事不对人,私底下两人一直互相尊重。鲁迅结缘厦大,还是林语堂的功劳呢。1936年5月,鲁迅在回答美国记者斯诺提出的谁是当今中国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时,列举了周作人、林语堂、陈独秀、梁启超和他自己;二是林语堂1936年以后,长期生活在美国,在1949年后,我国与美国长期断交。可林语堂在美国写出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向西方讲述中国,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国文化的“发言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里惟一一位懂中文的评委、瑞典人马悦然坦陈,自己就是读了英文版的《生活的艺术》后,才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可以说,林语堂造就了不少西方的汉学家;三是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住在台北市当局出资为他在阳明山建的新居里,而两岸的隔绝让人们对林语堂欲说还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祖国大陆学界开始逐渐还原一个真实的林语堂。重印林语堂的书、研究林语堂成为一时风尚。在林语堂的故乡,漳州市捷足先登,建林语堂纪念馆,开林语堂作品研讨会。这一次,漳州市借林语堂文学馆建成之机,又召开了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
    反观厦门,只是于1995年在厦大图书馆建立了一个林语堂纪念室,林语堂在厦门的故居——廖家别墅也成了危房。
    重视林语堂与厦门的缘分,做大做强“林语堂”这块品牌,其实也是厦门儿女应尽的责任。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在即,本报记者冀望通过寻访林语堂在漳州在厦门的足迹、采访国内外林语堂研究专家,为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多姿多彩的林语堂,让大师的精神在他生活过的地方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宋智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