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3|回复: 12

[梅州] 发现在孟加拉达卡好多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7 22: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工作关系,我现在在孟加拉大卡长驻,以下是我发现客家人的经过:
1  来这个两个月后,头发长的不行了,和同事要一个理发师的电话号码,在理发过程中,一聊起来,发现她也是梅县人,来这里有5年了
   来的理由是,她有一个表姐嫁到了这里,而她表姐为什么嫁到这里呢,是因为她表姐夫也是梅县人,在50年代的时候来到了孟加拉
   
2  一次和同事在一个中餐馆吃饭,发现隔壁一张桌子的三个女孩子(23左右),讲的好好像是客家话,我认真的听了以后,确定是客家话
   于是和她们打了招呼(肯定是用客家话了),大家都很高兴啊,在那么远的地方能见到家乡人,了解以后才知道,她们的表姐妹,来孟加拉
   已经7年了,在这里帮她们的姨丈看店(美容店),她们的姨丈也是50年代来的孟加拉

看来在50年代的时候,是有一批的梅县人来到了孟加拉,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具体什么时候,什么路途,什么原因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2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8 0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调查,提供一些情报。

孟加拉,一般客家文献很少提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23: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问问看, 看他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是否彼此有联系,有多大规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0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注意:有无聚居的村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2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略知一二:原印度加尔各答市有一个村庄叫做塔坝村,最多时聚居了梅县华侨三万多人,主要是扎田一带胡姓和林姓.以做皮革为业.塔坝一如国内华人社会,结鸡补锅钉屐卜卦算命杠棺材都有人做.有家华文报纸.现在大多已移民欧美澳洲,仅剩一些老人.孟加拉分治后塔坝村是否属孟?本人不知,从地图上看是在印孟边界附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2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老师 于 2007-11-1 20:25 发表
我倒略知一二:原印度加尔各答市有一个村庄叫做塔坝村,最多时聚居了梅县华侨三万多人,主要是扎田一带胡姓和林姓.以做皮革为业.塔坝一如国内华人社会,结鸡补锅钉屐卜卦算命杠棺材都有人做.有家华文报纸.现在大多已 ...

塔坝一直就在加尔各答,在印度。

在花了一天的交通到達加爾各答之後,又花了一天的時間在尋找合適的旅社與熟悉附近的街道,還休息了一天,在第三天決定先到加爾各答的中國城去看看是否有中文書籍的書店或中國市場之類的地方可逛,或許也有可能交到一些華人朋友。結果到了中國城Tangra 路時,什麼也沒有,只有一些中國餐廳與高聳的圍牆豎立在狹小的街道上,就像走進了迷宮一般。

我們走著走著,來到了一處正在清理宴請賓客的結婚現場。見他們各個都以我最熟悉的客家話交談,便上前去問他們是否為客家人,並且告知我也是來自台灣道地的客家人,於是大家便親切的問候著。其中有一位姓鍾的阿伯,對我與Ted特別熱情,還開車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家與餐廳,並向我們介紹了加爾各答的華人生活。

原來眼見那些高傲聳直的圍牆內都是華人所開的皮革工廠;有五十多年歷史,國民黨所設立的「印華福利互助社」以及由台灣贊助與捐贈而成立的「培梅中學」,我們都去看了。如今培梅中學的新的校舍,還是由當地人民用皮工廠碎皮料賣的錢,出資建造成的。我們也去參觀了一家皮工廠,工廠內有一個一貫道的佛堂,每個人都對我們非常好,而且也都以客家話與中文交談。另外也拜訪了「台灣佛光山印度佛學院」,還與正在那兒種植小樹苗的印度小朋友及佛學院的師姐合影留念。

據鍾伯伯說,在加爾各答的華人當中,客家人所佔的比例最多,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中國與日本戰爭時代來到此地定居的,結果一住就一直到現在囉!他們的子女各個都會說一口標準又流利的客家話,也都認識中文繁體字。雖然現在有些家庭將小孩送往印度其他地區去就學,對中文的知識並不如先前一輩的人豐富,但都能說上一口標準流利的客家話。

臨走前,鍾伯伯還請我們吃了道地的客家菜,這也是我們在印度首次吃到這麼豐盛又可口的晚餐,還開車送我們到飯店門口。能夠在海外認識一位這麼熱心的鍾伯伯,真的是我們的好運氣,我對他的熱情招待真是心存感激,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報給他。

“培梅中学”的“培美”的意思就是培养梅县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个贴

最初到印度的中国人,主要是广东人 客家人和湖北人。广东人以当木匠居多,客家人则经营皮革做鞋;而湖北人从事牙医。三族人同样都拥有中国人刻苦的性格,几十年过去,广东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木厂;湖北人是印度有名的牙医;而客家人势力最大,人数最多。他们会选择住在邻近地区,营造出一个海外客家村。在离加尔各答20公里的塔坝村,有2000多名村民全部是祖籍梅县的客家人,大多从事皮革工商业。

三十年前客家人在塔坝里面创立了一间中文报馆,多年以来坚持用人手抄写新闻石刻印刷,每天发行五百份,内容虽然是两天前的新闻,但足以让身处异乡的中国人亲切。

客家人一向被视为最勤奋 最吃得苦的中国人。当初印度人认为制造皮革是贱民的工作,客家人却抓紧机会开拓这个被拒绝的行业。今天的客家人终于熬出头来,现在还可倒过来养活一大批的印度人。

而广东人经营的木材厂亦全者雇用了印度人,但他们对宗祠观念更计较和执着。短短一条唐人街就有不同宗族的会馆:会宁会馆 义兴会馆 南顺会馆等。

最后的中文小学

印度的加尔各答有一间具六十五年历史 曾经有一千多名学生的学校 培梅学校。这是加尔各答唯一一间以客家话授课的学校,其学生大部分是客家人的子女。

这间学校以宣扬中国文化为使命,以中国人要认识中国为宗旨,多年来,学校雨天操场的石柱上一直挂着讲述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牌匾。不过今天校舍中有三层教室已空置了两层,因为年轻一代的华裔父母都会把子女送去英文学校。但无论中文还是英文,这些中国孩子仍旧在异乡快乐地成长。

华人遍及全世界,印度也不例外,加尔各答是印度华裔聚居最多的地方。据记载,第一位到加尔各答定居的华人是17世纪来自华南的一位年轻的天主教徒。在他之后又有数千华人接踵而至,繁衍生息。到1951年,在加尔各答的华裔人数达到9万多,为历史的最高峰。后来由于两国关系恶化等原因,不少华裔离开印度,到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的华裔只剩下1万1千人左右。

加尔各答的华人大都集中在西北郊的塔坝,印度人称它为“唐格拉”。

塔坝面积只有10多平方公里,最早是由几户华人从一片沼泽地里开发出来的。现在聚居这里的华人有八九千人,他们绝大部分是从广东梅县迁来的后裔。印度水牛皮资源丰富,这些华人中不少人懂得鞣皮制革技术,便一起办起了皮革作坊,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劳作,塔坝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小镇。

如今的塔坝已成为加尔各答,乃至印度最大的唐人街。一进塔坝,四合院 红漆大门 大红灯笼 河谠联都能让你时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魅力。塔坝的华裔绝大部分从事皮革生意,现有皮厂220余家,有的已相当现代化。这200多家皮厂每天处理3万多张水牛皮,占印度全部皮革生产的1/5。

塔坝的华人十分团结,有华侨会馆,有自己的厂商理事会。这些组织为当地华人做了不少善事。塔坝的华人开办了一所培梅学校,这是印度惟一的一所为华人而办并教授华语的学校。当地华人还有一份自己的华文报纸,主要是登载当地华人的活动。由于条件所限,这份报纸到现在还是用刻蜡纸油印。

加尔各答的中餐馆在印度是最多的,高中低档都有,不过印度色彩已相当浓厚,花色品种也较为有限,卖得最多的是炒面和炒饭。塔坝的中餐馆在加尔各答比较有名,来就餐的不仅有塔坝和加尔各答的名流,亦有驻印的外国使节。印度塔坝的华人除了年老的以外,中青年已基本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尽管他们已属于第二 第三代华裔,但对故土中国的留恋,依然是他们最底处的心声。

[ 本帖最后由 火风1 于 2007-11-1 21: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2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风1 于 2007-11-1 20:59 发表
最初到印度的中国人,主要是广东人 客家人和湖北人。广东人以当木匠居多,客家人则经营皮革做鞋;而湖北人从事牙医。三族人同样都拥有中国人刻苦的性格,几十年过去,广东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木厂;湖北人是印度有 ...


前年<凤凰星视> 有报道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00: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linqifeng 的帖子

客家电视台报道更多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的兄弟:达卡离加尔各答不远,梅县华侨由此迁徙到彼也有可能.你有机会再去了解下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都有客家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4: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火风1的发表---
你讲得很详细关于印度华侨. 现客家做皮革的只剩几间,广府人的木厂也没有啦!湖北人做牙医也很少.下一代识英文的差不多全是移民到加拿大发展.
每年春节很多华侨从印度出到欧美国家定居的都回印度过年. 还有老一辈的希望儿子回印度找媳妇. 客家人大多是都同客家人通婚. 现在因为华人少了,所以跟广府人和湖北人通婚也有. 但是跟印度人结婚的可说是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3: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