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劉煥雲(苗縣公館)】
昨日「一家人,何必強調『客』」一文,筆者有「異」見!
為什麼要強調「客」?是有原因的。長期以來,或因錯誤政策,或因全球化影響,台灣客家族群、客家文化在制度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政府亦欠缺客家文化發展政策,造成台灣客家話嚴重流失,客家文化瀕於消失。
所幸,解嚴前後興起了風起雲湧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本土化風潮,台灣的客家族群也順勢發起「還我客家話運動」,高舉國父孫中山先生帶口罩的肖像,走上街頭。此次大遊行後,台灣才漸漸強調「客家」。
台灣民主化之後,為爭取選票,順應民意,才有客委會和客家電視台的成立,甚至大學紛紛成立客家研究學院,重視客家學研究。
選舉上,呼籲「客家人擁護客家人」,或政治人物自稱「我也是客家人」,都只是選舉語言,不一定能爭取到選票。說客家電視台節目內容太過政治化,只是見仁見智;當然客家電視台需要監督與自省。但不能忽略,有了客家電視台後,多少客家庄老阿公、老阿婆,歡欣鼓舞,整天觀看自己母語的節目,不再被迫觀看聽不懂的節目。說葉菊蘭在鋪陳自己的從政之路、吳伯雄是客家人、馬英九出身客家庄、客家人成為當紅炸子雞等,不如說面對台灣的民主化,客家人應積極投入政治,才會受到其他族群的尊重,才會在政策制定上有發言權。
全台客家人最重視的義民廟節慶祭典即將展開,藍綠人物都將參加,爭取選票。客家庄不會因意識形態不同而影響團結和諧,反而表現保家衛國的義民精神,發揮「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的硬頸精神,參與台灣客家文藝復興運動。
客家人不想特立獨行,但是客家人應該大聲說「我是客家人」。在台灣大聲強調「客」,亦可以促使「本土全球化」,全世界有七、八千萬客家人,爭取海外客家認同台灣,推動客家文化產業,以台灣在地客家品牌形象,打入國際市場,並結合海外客家人來台觀光,亦有助發揚台灣客家產業文化。
官方與政治人物強調客家,長遠目標應在透過客家公共政策,活絡台灣本土客家文化生機,建立台灣成為全球客家學與客家文化中心。 (作者是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7-8-28 10:1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