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5|回复: 14

嘉应学院客家学者房学嘉教授到广东陆河县实地考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1 22: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应学院客家学者房学嘉教授到陆河考察

     7月29日,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房学嘉一行四人到广东陆河县参观考察祠堂、民居的建筑结构风格,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上午十点多,房学嘉先生一行一来到陆河,便马不停蹄,顶着炎炎烈日,中午也顾不上休息,在河田镇教师孔子涌、罗新焕的陪同下,先后参观、考察了河田镇高砂孔氏宗祠、石禾町、下坝、青龙背蟠龙罗氏宗祠及民居、桐树下“九厅十八井”、和河田圩彭氏商贤家庙、陈屋祠、叶屋祠、东坑镇中镇寨、庆钟楼的砻衣屋及燕子窝的古石绞。
他们所到之处采用观看、拍像、询问、录音、座谈和记录等形式进行考察,为做好客家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研究客家的建筑文化作出了贡献。


                                      河田镇教师:罗新焕
                                      2007年7月29日


中间者为房学嘉教授

那两个是他带的在读研究生

河田镇下坝罗氏宗祠“恩进士”牌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 0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学嘉个人信息

职务: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兼客家民俗研究所所长
联系电话:0753-2186651(办)  0753-2862878(小灵通)
电子邮件:fangxj@jyu.edu.cn
详细地址: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
邮政编码:514015

房学嘉,男,1952年8月生,副教授。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2006年4月起),兼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客家民俗研究所所长(2006年4月起),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客家研究所所长(2006年1月起)。《客家研究辑刊》主编(1995年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讲学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6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7月至8月),(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讲学研究访问学者(2006年4月至6月)。中南民族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民族学会副会长,(香港)国际客家学会副会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 09: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致人才 于 2007-8-1 00:44 发表
房学嘉个人信息

职务: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兼客家民俗研究所所长
联系电话:0753-2186651(办)  0753-2862878(小灵通)
电子邮件:fangxj@jyu.edu.cn
详细地址: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
邮政编码 ...

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副所长
客家研究辑刊主编 房学嘉(副教授)  住家电话:218XX00


客家研究辑刊 各期文章查询: http://engine.cqvip.com/QK/83521X/

客家研究辑刊

客家研究辑刊

客家研究辑刊

客家研究辑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6: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不管怎么说,房老师这种深入实地考据的做学问态度,还是很值得尊敬的。比起那些“文抄公”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来说,要好得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 0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关我什么事
啊啊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2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zlhmao 于 2007-8-2 00:53 发表
这关我什么事
啊啊啊

是啊,既然不关你事,你啊什么啊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今个客家学,真正在研究客家个现状捞未来个无几多个专家,几乎所有个研究论文/论著都系在炒冷饭,特别系出来个一本本客家书籍,雷同度高到简直无法接受。

脱离现实且无为现实提供帮助个客家研究,算系客家学者引以为傲或自娱自乐个脑力“劳动”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大客家研究所专长在于民俗研究捞田野调查,所出来个研究报告/论文甚多,但对客家社会个发展起了脉个作用?为研究而研究个研究系毫无意义个。

目前个客家研究捞现实其实缺少一座桥梁,而哩个桥梁到底由么人去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8-3 11:47 发表
嘉大客家研究所专长在于民俗研究捞田野调查,所出来个研究报告/论文甚多,但对客家社会个发展起了脉个作用?为研究而研究个研究系毫无意义个。

目前个客家研究捞现实其实缺少一座桥梁,而哩个桥梁到底由么人 ...

由你去搭建,,,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8-3 11:42 发表
现今个客家学,真正在研究客家个现状捞未来个无几多个专家,几乎所有个研究论文/论著都系在炒冷饭,特别系出来个一本本客家书籍,雷同度高到简直无法接受。

脱离现实且无为现实提供帮助个客家研究,算系客家 ...

呵,,,现在炒冷饭的人确实很多啊,,,
但凡出现下面几个的新书,都是炒冷饭之列:

1。全球1亿客家人

2。客家人最纯正的汉人

3。全国纯客县不包括广东陆河县

4。……

这几个明显的错处,很多人在抄书的时候,竟然也懒得改过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2: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8-4 10:29 发表

呵,,,现在炒冷饭的人确实很多啊,,,
但凡出现下面几个的新书,都是炒冷饭之列:

1。全球1亿客家人

2。客家人最纯正的汉人

3。全国纯客县不包括广东陆河县

4。……

这几个明显的错处,很 ...

炒冷饭的难道不包括你吗?
千万别自命清高,想做网络“文人”,请先学会“尊重”二字怎写!

[ 本帖最后由 唔声唔声正先生 于 2007-8-4 12:4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6: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全中国不会超过2000万会讲客家话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zlhmao 于 2007-8-4 16:47 发表
据我所知,全中国不会超过2000万会讲客家话的。


5000万左右...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9: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学嘉通过田野调查、民俗研究,首先提出客家人是少数民族,但他也未能解释客家的语言问题。
国内学者中田野调查做得最多的可能就是他了。

很奇怪,“房”字一般读“fong”,但作姓时,梅县人读“pion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姓氏读piong,是存古。

放,可以读biong,道理一样。

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主要是比例的问题。

汉族不占多数的观点,很难理解客家文化中各方面(包括体质基因)汉族的成分占这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2-4 12: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