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4|回复: 0

南靖(客家)土楼旅游完全攻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5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靖与永定接壤,建县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与永定交接的书洋、梅林两镇,大多数是客家人,其它乡镇则主要是闽南人。从永定的高头进入南靖的书洋,只要五分钟的车程,从厦门经南靖县城至书洋,也不过150公里。

       (友情提示:从漳州至南靖,的士包车只要40元,与别人合乘,每人只要10元;从南靖至书洋,包括厦门到永定、漳州到湖坑的过路班车,每天约有十个班次,在书洋下车后,可雇摩托车前往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等景点。每天中午12点半有一班中巴从南靖发往下坂,可在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下车。)

       1、 辉煌的五重奏:田螺坑土楼群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两边的坡地上和小溪边,土楼星星点点的,一座、两座、三座,到处都是,好像进入了一个土楼王国,突然一个急弯下坡,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山坳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土楼群,好像一束强光唰地打在你的眼睛上,很多人这时候都忍不住要叫出声来。

       这就是田螺坑土楼群,也许你已经在电视上、画册上看过一百遍一千遍了,可是当你站在山坡公路上俯瞰,心中仍然是汹涌澎湃的激动。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灿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里一派金碧辉煌。

       田螺坑的开基祖来自山那边的永定奥杳,据族谱记载,是一个叫黄百三郎的,从永定翻山越岭而来,发现这里依山傍水,风水不错,就在此落脚,以养母鸭为生。据说,他养的母鸭与众不同,每次都是生两只蛋的,这就使他慢慢积攒了一笔财富,有了建造土楼的财力。至于有一个仙女化作田螺姑娘,看上黄百三郎,资助他建成土楼的民间传说,则显然是无聊文人的牵强附会。

       田螺坑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夯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可惜步云楼与和昌楼在1936年被土匪烧毁,1953年原址原样重新修建)。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一座圆楼——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1936年,一座叫作瑞云楼的圆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高还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仍旧是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

       一方四圆,如四个圆环围着一个方圈,又如一个方圈系着四个圆环,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从视觉上来看,如果全是圆楼,环环相连延续不断,不免使人失去方向感,连东西南北也无法分辨,因为圆形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人们进入其中会产生恍惚不安的感觉,但是居中有一方楼之后,整个村落的方向性就明确起来了。据专家考证,各座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其实乡民们夯造土楼,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黄金分割,他们只不过根据风口水势,凭借老一代传下来的经验,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红土,一层层地把房子夯造起来,他们完全是不经意间创造出世界奇迹的。

       (旅游参考:田螺坑土楼群是游土楼必到的景点,门票20元,售票处对面就是观景台,俯瞰之后顺着公路可以驱车进入村子。目前田螺坑的旅游设施比较完善,可以接待一百人就餐、五十人住宿,主要有黄龙飞的农家饭庄0596-7778262、黄志华的土楼接待中心0596-7778338、黄亮忠的田螺坑服务中心0596-7778369,此三人彼此间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经营项目也相类似,游客可以自由选择。田螺坑的鸡鸭全是野外放养,味道极佳,建议游客现买现杀,白斩、煮汤,均是城市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另外蕨菜、笋干、茶树菇等等,以及各种野生蘑菇,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

       2、东倒西歪楼:裕昌楼

       从田螺坑往下4公里,就来到了下坂村,这里是一片群山削开的平地,溪流欢畅,茶园层层递进,12座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土楼当属裕昌楼。

       裕昌楼一般被人叫作东倒西歪楼、歪歪斜斜楼,顾名思义,它是歪斜的,不过这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当你一脚踏进楼门,猛然看到全楼回廊的支柱左倾右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这时你心里不由一紧,也许就要抽腿往楼外跑了。其实,六百多年来,裕昌楼就是这样,有惊无险,风雨不动安如山。

       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年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合建,高5层,每层54个房间,全楼分成五大单元,每一单元有一部楼梯,五个家族各居一个单元,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清洌水旺的井,拿起水桶伸手即可打水,天井中心还建了一座单层小圆楼,作为祖堂,前面用河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煞是好看。楼是五姓人家合建的,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便由五姓人家轮流供饭。一个寒流袭来的夜晚,刚供完一轮饭的人家以为没事了,早早就吹灯睡觉,轮到供饭的那一户人家以为是明天一大早的事,天一黑也钻进被窝了。两家没有交接好,这就苦了夜晚加班的木匠师傅,天寒地冻,肌肠辘辘,以为主人家该送来热气腾腾的点心,谁知老半天不见动静,越等越失望。也不知是饿得神思恍惚还是有意做弄,木匠师傅这一晚上做出的榫子都不合规范,榫眼太大而榫头太小,不过主人没有发现,立柱上梁之后一时也没有出现异常。


据说,裕昌楼原本是建了七层,屋瓦尚未完全盖好,一群外村人到楼后山上扫墓,放了三声响铳和一大串鞭炮,开始烧纸钱,这时一阵山风吹来,把烧着的纸钱吹到七楼的杉木柱上。大家一阵紧急扑救,很快把火扑灭了,不过裕昌楼人却觉得新楼还没住人就先过火,不大吉利,就把七楼连同六楼一起拆除,在五楼重新钉桷盖瓦。不久,大家发现二楼以上的回廊支柱开始倾斜,似乎有倒塌的危险,不由人心惶惶。这一天傍晚,一只老虎突然闯进楼里,这个不速之客像巡视大员一样,在一楼回廊走了一圈,又爬上二楼,在回廊上走了一圈,从后窗跳到楼后的山坡,撑起前脚坐在山坡上,目光温存地看着裕昌楼,轻轻地吼叫了一声。山大王的这一声轻吼,全楼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刘姓人说,这一声是叫“好”,对裕昌楼的落成表示祝贺。其余四姓人却认为,老虎入楼不是好事,有了第一次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将来凶多吉少。不久,四姓人家就把各自的单元*价卖给刘姓人,迁往他乡或者漂洋过海到南洋去了。刘姓人得到整座土楼后,对摇摇欲坠的梁柱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柱子虽然倾斜,但由于梁柱相互牵引,整体合力没有受到破坏,大楼是不会倒塌的,于是他们便安居乐业,六百多年来繁衍生息,人才辈出,有明清的进士,更有现代的大学教授和厅级干部,至今还有一百多人住在楼里。

       想来真有意思,木匠师傅本意是要捉弄一下楼主,谁知歪打正着,无意中使裕昌楼扬名远近,几百年来为人啧啧称奇。

       (旅游参考:裕昌楼目前为省级保护文物,以卫生费名义向每个游客收取门票5元,楼里居民刘联才在自家灶间经营自产自制的茶叶,他家灶间有一口水井,水质甘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曾在这里泡过茶,你有兴趣,也不妨进门喝它一杯。)

       3、 和贵楼的四奇

       从书洋往龙岩方向走,仅五公里到梅林镇璞山村,公路下有一座建在烂泥地上的大型方楼,这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和贵楼。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二奇。

       和贵楼的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右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左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和贵楼里流传着一些涉及到风水、神仙等等的传说轶闻,不足为信,可是专家学者至今也还没有从科学上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山叫笔架山,简姓族人别具匠心,到山上把一个小山包挖成笔尖的形状,他们认为这样就能使楼里多出人才,他们在楼门前建起一堵围墙,在楼里天井中心建了一座三间式学堂,他们说:厝包楼子孙比较贤,楼包厝子孙比较富。这句顺口溜用方言来读,十分押韵。这一景观可算是和贵楼的四奇。现在,学堂里还挂着一块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的匾牌“兴学敬教”,还有一块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的“兴学利侨”奖匾。

       (旅游参考:和贵楼门票10元,旅客可以享受到楼长简良发的导游服务。简良发声音洪亮,口若悬河,看样子颇有讲解经验,他同时还向游客提供食宿方便,只是备好的床位不多,如果来人较多,需事先联系,以便他多打扫准备一些房间,他的电话0596-7756005,手机13599692046)

      4、其它几座值得一看的土楼

       看完和贵楼,往前不到二公里处,有一座怀远楼,建于清宣统元年(1907年),楼高四层,楼内直径33米,每层34个房间,墙基用硕大河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楼墙虽然只是普通夯土墙,但是夯筑技术炉火纯青,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侵袭,至今一片光滑,几乎没有剥落。

       怀远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天井中间的“斯是室”,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正面对着大楼门,所以你一走进怀远楼就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迎面而来。斯是室是一座精巧的四架三间上下堂的五凤楼,正堂两端屋架斗拱上雕刻着书卷,有两对镏金对联:“月过花移影,弄声风来竹”、“琴书千古意,晓春花木心”,门柱、墙壁上还有多处勉学劝善的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等等。整个斯是室雕梁画栋,连门窗也装饰得古香古色。在大型方楼和五凤楼里设立学堂,比较普遍,而在一座中型的圆楼里也有学堂就很少见了。

       从书洋往西行12公里,或者从承启楼往南靖方向走八九里路,到了一座小山包——当地人称作狮子地岽,登上山头,视野豁然开阔,对面是巍峨的青山(狮子山),脚下是美丽的土楼村庄;两条小河流在狮子山左边的山脚下交汇,像是一个飘逸的“丁”字,在河的两岸,青竹绿树,6座方楼3座圆楼就掩蔽其中,在狮子山后还有一片谷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4座方楼和4座圆楼,白云浮动,炊烟升起,土楼若隐若现,远远望去,这个美丽的土楼村落就像一片仙境楼阁。

       这就是世遗申报点——河坑土楼群,青山绿水之间映照着17座土楼,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晓春楼、东升楼、永庆楼、阳春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七座圆楼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令人遐想无穷。

       从公路往下有一条小径,穿过弯弯的田埂,经过河坑张氏的祖堂——世英堂,就走进了村庄。那些仙台楼阁般的土楼便一一展现在面前了。在这些土楼里,比较古老的都是方楼,其中朝水楼、阳照楼约建于五百多年前,永盛楼建于四百多年前,永荣楼建于三百多年前,而圆楼则大多是1964年到1969年间相继建成的,专家学者论述土楼从方到圆的演变,河坑的土楼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河坑土楼都是卵石砌基,墙体用发酵过的深层泥土夯成,虽经风吹雨打,已出现斑斑陈迹,却依然无比坚固。除了绳庆楼有三个大门外,其它土楼都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用石条半圆拱顶建成,门闩都是用一根六寸见方丈把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两个人根本就开不了楼门。永盛楼是河坑土楼里最高的,4层,高14米,东升楼、春贵楼、裕昌楼是最大的,每层有36个开间,可以住一百多人。绳庆楼的形状则是比较奇特的,呈“日”形,后面的“口”是主楼,约建于三百年前,高3层12米,一层21开间,后排却是3层半,天井里建了一座祖堂;前面的“口”是附楼,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修建的,高2层8米,以主楼为东面墙而围起三面墙,依地势高低而逐次降落,看起来颇有层次感。整座楼有上下两个天井,有三个大门一个侧门十部楼梯,陌生的游客初次走进来,犹如进了迷宫,大多会迷路。永贵楼有点像是一个“吕”字,不过后面的“口”是主楼,要比前面的“口”稍大一些,高3层11米,在天井建了一列三间的祖堂,绕着祖堂又建了一圈平房,每隔三间房留出一条小通道,在祖堂里又留出一个小天井,显得别有洞天。前面的“口”只有两层,每层18开间,是1995年新建的。南薰楼也是方楼,但是在建造时受到用地限制,大门右侧的两个墙角由直角砌成钝角,看起来就不那么方方正正了。

       (旅游参考:一般游客时间安排有限,只在观景台远眺河坑土楼群,如果时间充裕,倒是可以进村一游,目前还是不收门票的,村民们对好奇的游客都比较热情。)

       从河坑往西行4公里左右,是石桥村,青山绿水间隐藏着一座座土楼。一般说来,土楼的选址大多是在较为开阔的平地上,但是在这里,却有一座土楼是例外的,它建在临溪的陡峭的坡地上,远看像一条横卧的长龙,前低后高起伏很大。

       这就是长源楼,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以其造型独特、和山水融为一体的诗情画意,备受建筑专家和游客的赞赏。从溪边用河卵石垒起一道六米多高的溪坎,长源楼的外墙就建在这溪坎上,大门自然无法临溪而开,便开在了左侧。走进大门,便是一片铺着卵石的细长形天井,面向天井的中央部份是祖堂中厅,两边是灶间和贮藏间。主楼有三层,一楼是四方形的敞廊,二楼、三楼则是凹字形的三边走廊。建筑学家称之为“斜面土楼”,当地人则形像地把它叫作“交椅楼”。

在石桥村,顺裕楼也颇令人关注。顺裕楼是单环式圆楼,直径74、1米,比平和芦溪的丰作厥宁楼小2、9米,从直径来说是所有圆楼里的老二。顺裕楼建于1943年,虽然年代比较迟,但它的单环敞廊式样却是圆楼古老的标准造型,显出一种复古的意味。顺裕楼高四层16米,每层70个房间,楼门厅有7米多长,楼里四个角落设了4部楼梯。从一楼到四楼,每层都是敞廊,出檐巨大,门窗一律开向天井,表现着强烈的向心性。

       (旅游参考:石桥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中将开发成旅游区,目前尚缺少各种配套设施,如果有游客想在村中食宿,可与村中几个小杂货铺联系,顺裕楼门口有一间小杂货铺,据说铺主张绣华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些方便,电话0596-7771292)

       从河坑往东行4公里,是塔下村,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一座蜿蜒而来的大山,被劈开一道宽阔的峡谷,一支弯弯曲曲的山溪,精灵般从峡谷中泻出。清澈闪亮的溪水,象银链一样把山脚下、溪岸边二十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串成一个美妙绝伦的客家村寨。溪水流过全村,从土楼门前流淌而过,给古老的土楼们平添了一份生机。在塔下土楼群里,最具特色的也许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每层10个房间,一个楼厅,两部楼梯,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塔下还有一处奇观,这就是张氏祖祠的德远堂,面前一口池塘边耸立着二十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文科顶端是笔,武科顶端便是刀戟。如此密集的石旗杆,在闽西南土楼乡村首推塔下,由此可见塔下人杰地灵。围裙楼住宿100-150元每间。

       龙潭楼,位于书洋镇田中村的中型方楼,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楼高四层,顶层四周的外墙出挑建有了望台,过去曾安放火药铳、土火炮各一门,做为攻击外敌入侵的武器。龙潭楼的后裔子孙多迁居台湾,其中有台湾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吕秀莲,龙潭楼也因此备受关注。现已辟作南靖土楼博物馆。

       从书洋返回南靖县城,如果你走林区公路,就会看到山上山下到处是密林翠竹,许多小村落与你捉迷藏一样,在树木之间躲躲闪闪。这一片广阔的林区,有一个美称叫作树海。许多土楼就像海中的岛屿一样,时隐时现。

       来到船场镇下山村,狭窄的公路边散落着一些新建的平房,突然你抬头往山上看去,发现一座土楼悬挂在你的头上,是的,那高峻的山头上耸立着一座圆楼,隔着一块谷地,对面山头上还有一座方楼,一方一圆遥相呼应。在我的土楼之旅的名单里,是没有这两座土楼的,发现土楼建在山上,这也算是一个惊喜的收获。

       土楼建在山头上,这显然是个特例。沿着一条弯弯的山路,来到那座圆楼门前,发现它叫作隆兴楼,其实只是一座不高的三层土楼,天井里的石头垒得很高,像是一个台子。据说,隆兴楼建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天井里原来有一座祖堂,后来火烧掉了,他们没有重建,就把留下的石头垒在天井里。当时为什么把土楼建在山头上?据说山下找不到平地,那就只好建在山上了,所以土楼里没有水井,饮用水是用竹管从山上引来的山泉。与隆兴楼隔壑相望的是福兴楼,这座方楼建于1966年,也是三层楼,楼内天井还是土地,楼梯、门窗都显得比较粗陋。和隆兴楼一样,楼内也没有水井,家家户户都用竹管从山上引来山泉。楼内没有水井,显然除了这两座土楼,不会再有第三座了。建造土楼的一些惯例一再被打破,这也表现出土楼人适应自然的灵活性。

       这两座建在山上的土楼,过去都只有一条山路可以来到楼前,现在人们另外铺设了一条石阶路,从山下往上望去,它们像是过去绿林好汉占山为王而修筑的城堡,高峻险要,易守难攻。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导演吴子牛选择这两座土楼作为外景地,拍过两部电影《阴阳界》和《欢乐英雄》,电影有些影响,却没有使这两座土楼随之出名,至今仍旧掩藏在树海里默默无闻。

       车子继续前进,来到南坑镇新罗村,这里有一座没有正式命名的土楼,它没有楼门,完全敞开,它是一座两列式弧形土楼,从山上往下看,它就像一弓弯月。

       当地人习惯上把这座土楼叫作“石头贯楼”,因为居住在楼里的刘姓人是从附近一个叫作“石头贯”的小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把它叫作半月楼,更有韵味一些。

       青山绿水之间,金黄稻田中央,半月楼楼前有一片平坦干净的水泥地面,前进是平房25间,后进是二层楼,一共75个房间。半月楼斧头形的房间,形状跟一般土楼相似,面积却要大得多,大约有42平方米,正中间为大厅,两边各以两间房作为一个单元,住一户人家。每个单元前开一门一窗,前进房间做客厅,后进房间为卧室,中间天井一边是过道,一边是灶间。大厅和两边的房间都有公共的楼梯直上二楼,在二楼廊道上,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看惯了庞然大物的土楼,忽然看到一座土楼小巧玲珑,也许会令人更加欣喜不已。翠林楼就是这样一座讨人喜欢的土楼,它是土楼王国里的小矮人,它是土楼神话里的拇指姑娘。

       一片茂密的翠林里,几棵亭亭如盖的杉树,一块微微隆起的土墩上,翠林楼像个孩子躲在杉树的树荫里,远远望去,翠林楼真是小得可爱,附近村庄的人都把它叫作“饭甑楼”,它确实像是一只土楼人家盛饭的木桶,本色而古朴。

       翠林楼也是在南坑镇新罗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楼高三层8米,楼内直径仅有9米,比永定湖坑的如升楼小了8米,这显然也是个“世界之最”。承启楼遗经楼等等,以大名世,而翠林楼却是以小而独领风骚。翠林楼每层有11个房间,每间大概四平方米,一床一桌之外,所剩空间便很小了,要是一个胖子恐怕转身都会十分困难,房顶也很低,游者不时会碰到脑袋,防不胜防。乡村生活艰苦,一般不会有胖子,个头也比较低,翠林楼正好适宜居住,一点也不浪费空间。不过现在,翠林楼里已经没人居住了,天井里便显得非常冷清,从天井往上望去,只看到一圈小小圆圆的天,这天井真像是一口井。

       (旅游参考:上述这几座土楼没有开发,很好地保留着原生状态,特别吸引摄影或画画的人,只能自驾车或雇车前往。

       游南靖土楼的人,有些人喜欢住在书洋镇上,这是个安静的小镇。镇上有肖水波经营的土楼宾馆,每间20至70元不等,洁净卫生,一楼就是勇生饭店,做的菜都是当地的特色菜,味道很好。) http://hi.baidu.com/fjshuyangnanou/blog/item/4174029bae7048b7c9eaf4ea.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