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日报》2003年09月05日B3版
http://www.sgis.com.cn/bd.asp?id=42
韶钢酝酿“出山入海”,两期投资300亿打造千万吨级新基地。广东临港钢铁基地呼之欲出。
韶钢“出山入海”的大战略正浮出水面。昨日,一个事关广东钢铁工业未来发展格局的“圆桌会议”——“韶钢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论证研讨会”在广州鸣泉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两个选址进行比选论证。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千万吨级的沿海钢铁基地建成后将改写广东钢铁产业格局。
韶钢出山入海应时而动
长年偏居粤北山区的韶钢欲借助“出山入海”,进行产品的升级转型。拟建中的韶钢沿海基地为大型长流程工艺的钢铁厂,一期年产250万吨,二期年产700万吨,远期可达年产1000万吨;产品定位于高附加值的薄板材系列,两期工程总投资近300亿元,一期工程估算投资额为107.38亿元。韶钢新的布局为韶关老厂区生产线材、棒材和中厚板,新厂则全部生产薄板。
业内人士分析道,在市场需求强力拉动下,广东正在加快弥补钢铁基础产业这块“短板”,形成与发达的制造业相匹配的钢铁制造能力。目前,大量的钢材缺口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软肋”。数据显示,广东钢铁年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前茅,去年已经达到2500万吨,但每年自产钢铁仅有6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广东每年都要从外省或者国外调进近1900万吨钢。广东制造业包括投资企业为此多付出很多成本费用,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业需要钢铁产业的强力支撑。
国家一直有意在东南建钢铁基地
论证会上,原冶金部副部长、宝钢建设总指挥黎明说,当年宝钢上马的时候,国家就考虑同步在东南沿海兴建一个钢铁基地。
国家国资委规划局局长王晓齐说,“八五”、“九五”期间,在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中,都对在东南沿海建设新的千万吨级钢铁基地有明确表述。“十五”规划修订期间,正值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国家依然在规划中提出在“十五”后期研究在东南沿海兴建大型钢铁基地。
黎明快人快语:从世界钢铁业的布局看,钢铁产业布局正在从资源型向市场型转变,临港布局贴近市场,可以降低大量的物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发展临港钢铁广东得天独厚
从这点看,广东具有良好的临港钢铁产业发展条件。第一,广东有良好的物流基础。广东靠近沿海,具有丰富的深水港资源,如惠州、湛江、广州南沙等,方便铁矿石进口;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有着成熟的交通网络,钢材运输极为便利。第二,珠三角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广东是中国最大的钢材消费地之一,其生产的钢铁完全可以就地消化,能够大大节约物流成本。据测算,广东企业生产1吨钢的成本比外省调进的平均要低300元左右。
还有重要的一点,广东是能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一个桥头堡。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单尚华认为,广东及其相邻各省区、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均是大的钢材市场,而广东正好处于东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发展临港钢铁工业正当其时。
随着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原燃材料、钢材的运输量急剧上升,韶钢现厂区的合理规模只能达到年产500万吨,面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问题。据测算,一个年产500万吨的钢厂,从外部运入的货物便达1300万吨,运出的产品和货物约750万吨。要持续快速发展,只能选择靠海、有深水码头的地区建设钢铁新基地,减少途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未来的市场竞争力。韶钢“出山入海”正当其时。
副省长游宁丰出席了昨天的论证会,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妙娟主持了论证会。
背景资料
早在1985年,广东就有建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的规划,并确定了深圳的盐田、惠州的大亚湾、广州的南沙、珠海的高栏岗和湛江的东海岛5个地方备选。
1992年,广东省政府最后选址在湛江东海岛。当时的规划是总投资45亿美元,年产钢铁1000万吨,但由于体制改革深化等多种原因,项目最终搁置下来。
与广东钢铁产业遭遇瓶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其它地方的钢铁企业迅速壮大。今年上半年,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湖北6个省市产钢量占全国产钢总量的55.76%。而广东的钢铁产量只有600多万吨,占全国的3%,与发达的制造业相比,钢铁基础产业成为制约广东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记者观察
广东要补上钢铁业这块短板
在当前有关中国钢铁行业是否过热的论争中,韶钢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似乎有点逆风而行,同时也引人思考:广东的钢铁业热不热?
有专家分析,从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布局看,从就近满足广东及邻省的需求,从开拓东南亚钢铁市场的战略考虑,广东发展临港钢铁工业正当其时。
目前,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对钢材需求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钢材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到2010年,年消费量预计从目前的近2亿吨增长到2.5亿吨至3亿吨。与此同时,国内钢材需求结构也进入了一个升级的新阶段,特别是家电、汽车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钢材需求结构升级加快。
广东的钢铁产业界人士认为,与发达的轻型制造业相比,广东的重型钢铁产业相对滞后。建国以来,出于战略及原材料方面的考虑,国家的钢铁企业都没有在沿海地区选址,广东仅有广钢、韶钢及珠钢等几家企业。这些企业产能普遍偏低,远远满足不了广东的需求,每年需从外地调入钢材上千万吨。
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许多民营资本和外资正大举投资钢铁业。台湾烨联不锈钢公司在广州投资兴办年产80万吨的不锈钢项目,投资达8亿美元,是目前广东最大的外资钢铁项目。作为南沙项目的主体牵头组织,广东钢铁集团公司日前透露,不少钢铁巨头,如日本的新日铁和住友、韩国浦项、德国西马克等都对南沙项目产生浓厚兴趣。
透过广东这一轮钢铁投资热潮,市场人士分析,有一些积极因素值得关注,新上的钢铁生产线以升级型为多,总体上产能有所扩大,也为今后淘汰落后产能打下基础。如韶钢沿海基地上马的薄板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可以满足广东日益增长的轻工家电、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借此东风,广东可以乘势而上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补上钢铁业这块“短板”。不仅如此,钢铁产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力极大,能够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广东正在主攻的装备工业将起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