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刻苦耐勞”是一般人對客家人的刻板印象,那么“堅持與固執”,或許更能刻劃客家人的特性。
一直以來,客家人多數以“硬頸”而自詡及自傲,但正是這份經由歷史與環境培養出來的頑強不屈精神,讓他們得以在逆境求存,繼續敢于拼搏及進取。
吳德芳
客家,是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在世界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是個處處為客,處處是家的族群,始自宋初五代,客家族群居住一帶兵荒馬亂,為求安穩生活,千百年來不斷從中國中原地區向南遷徙。
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總會長拿督吳德芳表示,客家話中的“硬頸”,即是華語中的固執,是客家人一般給人的印象,和當初客家族群在中國開始南遷,擁有極大的淵源。
“早期客家人大舉從北方遷移南下,許多平原一帶肥沃的土地,皆為當地人及其他族群佔據,逼不得已之下惟有入住山區。”
硬頸造就成功
“山區艱苦的生活自然很難著墨,但為求穩定生活,逐漸鍛煉出堅苦卓絕的精神,刻苦耐勞更是不在話下。”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的客家諺語,便由此洐生。而且無論遷移的環境多么險惡,客家人仍得艱苦奮鬥,繼而造就刻苦勤儉的美德。
吳德芳認為,客家人“硬頸”是眾所周知的事,但偏偏成功素來與堅持擁有緊密聯繫,惟有不屈不撓,才是成功的關鍵。
“當然,我們也要擇善固執,而非堅持不好的理念。”
提到客家人勤儉的特性時,就不容忽略任勞任怨,且是家庭經濟重要支柱的客家婦女。
吳德芳指出,由于必須下田耕種,中國客家婦女都不纏足。同時又必須當家理財、維持家務及相夫教子。
他透露,在我國,早期的客家婦女多半從事建築業及“洗琉琅”,這都成為客家人易而顯見的特性之一。
婦女洗琉琅
“洗琉琅”是客家婦女易而顯見的特色之一。
在我國,琉琅法是採錫礦的最原始方法,而且“洗琉琅”通常是客家婦女。用一種被稱為“琉琅”的凹形鐵盤,在流水溝或淺河邊淘洗錫礦。
經過時間流轉、環境及人文等因素,培養成客家人看似簡單,卻充滿意義的精神與文化。
吳德芳說,無論從事任何行業,獨特的“硬頸精神”都讓客家人可勇往直前,足跡遍佈各行各業與全世界。這也致使“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說法。
不平則鳴多愛從政
除了勤儉與“硬頸”,吳德芳表示,其實古往今來,許多革命人物和政治家皆是客家人,充份展現不平則鳴的氣派。
“或許客家人的經商故事較鮮為人知,但客家人講究義氣,政治意識非常高,可說是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他舉例,像中國的孫中山、鄧小平、葉劍英、新加坡的李光耀及李顯龍父子與泰國前首相達辛,都是客家人。
“當然,客家人也不乏經商精英,信手拈來的便有東南亞著名企業家兼慈善家的胡文虎及胡文豹兄弟,或是雙威集團(Sunway Group)創辦人丹斯里謝富年。”
他說,縱然我國現在年輕一代,對于籍貫的概念已非常淡化,但任何民族始終必須知道自己的根源。
“惟有這樣,往后無論面臨多么艱鉅的挑戰與考驗,才能依據本身籍貫獨有的特性繼續乘風破浪,度過重重難關。”
大埔人經商佼佼者
遷居至我國后,刻苦耐勞的客家人嘗試融入各種行業謀生。
從獨立前至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支柱是錫礦業、橡膠業、木材業等天然資源。
雖然如此,近十年來的出口則以製成品為主,包括電子與電器,至于橡膠業的地位也早被棕油業取代。
吳德芳透露,客家人在我國早期,主要從事錫礦業、橡膠業、木材業、金店、當舖、洋服店、藤業、鞋業等。
“獨立后,我國客家人開始進軍建築業、產業發展及鋁業等,並在文化和教育界服務。”
他指出,早期來馬的客家人,分為幾個不同源流,而且從事行業也大有不同。
約有150萬人
“對客家人來說,若以經商表現而論,大埔人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商場較為活躍,主要專注于當舖、洋貨、藥材及打鐵業。”
他表示,嘉應梅州人多數在文化界發展,擔任教師或文員,甚至投入報館服務,更早期也投身錫礦業及金店。
吳德芳本身則是梅州人,多美(TOMEI,7230,二板消費)是旗下金鑽珠寶公司。
“源來中國惠州的葉亞來從事錫礦業,河婆則是務農為主。”
他說,我國目前約有150萬客家人,但隨著時代變化,客家人的行業發展已橫跨各個領域,以至行業的籍貫界限也漸漸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