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6|回复: 11

再谈五一客都梅州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0 0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谈五一客都梅州行

    虽然此时距本人五一客都梅州行已经有一段时日,况且在前段时间也早已写过一篇关于梅州行的文字了,但是对于2007年的这一趟梅州之行,我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恰好这几天又有时间,于是就想提笔把那些没有写完的东西全部都写出来。

    记得我是在2007年4月30日早晨,由家乡陆河县动身前往梅州,开始一段难忘的旅程。

    那天阴雨绵绵,飞飞扬扬地下个不停,到处都被雨雾遮掩得灰灰朦朦。我坐的是早上8点多的车,到达梅州市区时,却已是中午12点了。因为汕尾通往梅州的“天汕高速”汕尾段还没有开始修建,所以我们要拐到揭西县五云镇去,再拐回五华县,途经兴宁而达梅城,整整绕了一个大圈。在这样兜兜转转之下,哪怕陆河距梅州市区是如此之近,却也要走上三四个小时。看来只能盼望着“天汕高速”汕尾段早日开工通车了,那样汕尾、陆河同梅州的经济联系才可能便捷起来。

    因为下雨的缘故,所以第一眼见到的“梅州”,乃是一个朦胧的梅州。细雨中的梅州城,仿佛是一个半遮半掩的害羞美女,显得极其安静宁谧。尽管朦胧中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却有一种别样的美。

    当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雨已经停下来了,太阳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两个当地的朋友就建议我先去千佛塔游玩一番。“千佛塔”得名于塔身上一千个形状各异的“佛像”。塔就建在梅州城的制高点上。此塔原为一座一人多高的铜塔,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于这座新建的石塔内,可谓塔内有塔。当我们立于9层塔顶时,伴着雨后的斜阳纵目远观,几乎整个梅城都尽入眼底。近处的梅江,远处的群山,与那一栋栋或高或矮的各色建筑物交相互应着,一幅天然的“客都风情图”尽收眼底。

    当天晚上,因为朋友有熟人的关系,我还十分有幸地观看了“广东汉乐团”的现场排练。这种客家传统音乐,已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想来,那阳春白雪般的客家传统音乐确实让人很是陶醉,真是“此曲只应客乡有,他处能得几回闻?”

     从广东汉乐团排练地出来,我们又沿梅江两岸走了一遭,亲身实地感受了一番梅州著名的“一江两岸”夜景。迎着拂面的江风,我们走在岸边的七彩霓虹下。当看着街道两边铺位上不时闪现出带有“客家”字样的招牌;听着远处的剑英桥头传来的阵阵喧闹客家山歌声时,我不禁想到:梅州之所以是“世界客都”,可并非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它更多的还是存在于像这些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里。如此浓厚的客家风情,在他处确实不易找寻得到。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到黄遵宪故居观看梅州网友们组织的助学义演。因为得到了多方的支持,所以演出十分成功,收到了比意料中还要好的成效。著名的捐资办学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就是梅州人。他所捐献的学校,遍布神州大地的无数角落。所以说,梅州人在这方面可一直都有着非常光辉的传统,这同时也是历来爱家乡的客家人之一大特性。

    那天下午,在几个梅州朋友的热情带领下,我们逛了许多地方。如院士广场、教育基地、亲水公园、梅州学宫、状元桥等。这中间当然少不了要去一下东山书院。东山书院乃是著名的东山中学前身,创建于公元1746年,有着数百年历史。也是在观看东山书院里面的资料时我才得知,原来东山书院与我们海陆丰(海丰县)为纪念文天祥而修建的“方饭亭”,乃是同一个人所创建,此人名为王者辅。看来一个爱文化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为当地增添文化积淀的禀性。据说其在海陆丰为官一任时,着实做过不少实事,颇被当时的海陆丰人所称颂。

    在东山书院的“魁星楼”,我还首次看到了造型奇特的“魁星”(即“文曲星”)神像。此魁星面部为“鬼”的造型,加上左肩上有个“斗”,意为“魁”字。左手提金笔,意为“金笔提名”;右手拿锤,意为“一锤定音”。左脚则“脚踏七星”。最为奇特的是右脚,踩着一个龙头鱼身的“怪兽”。在询问讲解员之后,才得知这就是传说中的“鳌”。“站”通“占”,意为“独占鳌头”。据说这个木雕同书院一样年长,老祖宗的想象力可真是太丰富了。

    当穿行在梅城的大街小巷时,我发现在老城区里还存有不少旧式的“岭南骑楼”,与广州上下九、北京路的“骑楼”并没什么两样。那一排排虽然陈旧,但仍不失往昔辉煌神韵的骑楼,清楚地告诉大家:梅州可是一个老牌城市。

    到了梅州,当然要去看看“围龙屋”。因为时间关系,我仅是走马观花般地参观了“济济楼”、“南华又庐”、“德馨堂”等少数几个围龙屋,而诸如“温氏公祠”这样的围龙屋代表却没能前去一观。不过因为同行中的几位朋友对围龙屋都有所研究,在他们的详尽讲解之下,我可着实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也算不虚此行。

    这还是我头一次见到保存完好的围龙屋,因此感到特别震撼。围龙屋墙体都比较高,通风也相当好。因此尽管外面热得发烫,但当我们一走进围龙屋里面,顿时就觉得十分凉爽起来。客家先人们的建筑智慧,可真是一点都不容小瞧。最奇特的还是要数双围的“德馨堂”。它那种据朋友说在建筑术语上应该是叫“顺斜”的盖屋顶方式,工艺水平之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直奔雁洋镇的叶剑英故居。在我眼中,这可是一个梅州非去不可的地方。叶剑英不愧为近现代以来,自孙中山以后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官最大的一个广东人。所以尽管当天天气十分炎热,但我在叶帅故居还是看到了如潮般的人群。从外面停放的粤A、粤B、粤D、粤U等小轿车中,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是来自四面八方。真心为人民的人,必将为人民所牢记。叶帅当年主政家乡广东时,曾为广东人民办了许多实事,所以家乡人始终都没把他遗忘。

    从叶帅故居的建筑中,可以看出叶帅出身十分贫寒,仅是几间我们客家人所说的“祠堂横屋”,显得很挤迫。如此简陋的屋舍;如此封闭的山村,却走出了一位曾经数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可实在是让人感叹万千。

    阴山梅水总宜人,最是难忘客都人。第三天下午2点钟,抱着十分不舍的心,我坐上了回陆河的客车。这趟梅州之行虽然太过匆匆,还有许多十分值得地的地方没去成,但幽壹却已很是满足,感到收获良多。难忘梅州的山,难忘梅州的水,更难忘梅州的人。那些热情的梅州朋友们,再一次谢谢你们的热情款待了。你们不畏阴雨和炎热,带我到处参观的言行,真的让我很是感动……

    客都梅州,我们下次再会啦!(QQ:33079930)


          幽壹
2007年5月20日晨于中山

[ 本帖最后由 幽壹 于 2007-5-20 03: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12: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文!!!:)
寥寥数百文已将梅州解构得非常透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3: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谨以此文送给那些热情的朋友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21: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文化尚且入席吸引外边游客,如果作为客家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乡,真会愧死!以后我一定多多学习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1 1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壹
你在中山?
我也在啊,怎麼沒有見過你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22: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農 于 2007-5-21 11:46 发表
幽壹
你在中山?
我也在啊,怎麼沒有見過你呢??

呵,有缘会见到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5 16: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梅州都没全部游过,该文可以拿来做导游图,期待下篇更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5 2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放假回家,都能感觉到梅州的新变化,也为此高兴。东山教育基地一带现在越建越好,已有一定规模了,值得一游!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第一次去梅州时也是下雨,不过那还是在路上,到车站前雨就停了,这样空气更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2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7-5-26 09:55 发表
1995年第一次去梅州时也是下雨,不过那还是在路上,到车站前雨就停了,这样空气更好。

火德,几时再来梅州?梅州比那时变化挺大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1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梅州梅 的帖子

先去大埔看看,梅州市其他地方等以后有机会再去看看。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下次去梅州就不知要到何时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10: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