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因身份证上的事情回了趟乡下,冬日的小村里没有半点生机,稻田里枯干的野草,山上光秃秃的树,令人不快的景象。好像连鸡鸭都觉得活着无乐趣的样子,懒懒散散的。晚上,八点多就已经没有多少灯光了,夜,静得可怕。
这生我养我的地方,熟悉而又陌生。青石铺成的巷道,还是那么坚实。只是踩在上面的脚步,越来越少了,再没有记忆中的小孩奔跑追逐,成人们抢道争吵的热闹。乡村生活贫且苦,圈子封闭,虽然稳定却没有机会。年轻人到城市里讨生活,凭借努力与机遇有可能使自己拥有相对好一点的日子和精神生活。于是走得动的都走了,留守的都是些不愿离开的老人。
冷清、缺乏热情的生活,人的情绪容易变得低沉。族长的眼光中,话语里毫不掩饰他心里面的失落感。也难怪的,小村从鼎盛期的三百多人下降到而今的不足一百人,鸡毛蒜皮的小事少了,用得着他的地方也就不那么多,不再重要了。
“老咯,管不了俺多喂!”祥林嫂一般的倾诉,“今下嘅后生唔爱家喂,几年唔转老屋,好多都会冧了”。除了无奈地陪笑外,还能说些什么呢?上了年纪的人,感性而坚持,唯一想的是维系现状;而年轻人则希望开发视野、改变现状,让感情和生活更加丰富。两代人的道路已经渐行渐远,无处交集。
田园的荒芜,只是时代变迁的一个表征,更多的冲击在心灵上。这片土地曾经给予过赖以填饱肚皮的食粮,只要人们愿意它还可以继续提供。但肯定的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以后长长的一段时期内它仍旧给予不了年轻一代所想所追求的欲望满足。年轻血液在诱惑之下无从抵抗地流向城市,农村的舞台必然更加凋敝残旧。精彩故事的演绎和延续的阵地,将完全集中于城市。
农村经济的复苏,可能还要等许多年,并最终走国外的农场化之路后才有希望。或许那时,许许多多的人才会怀念起乡村的宁静与清新来,并到乡村休闲、度假。
我是呆不住了的,等下一辈再回来吧!呵呵,也许以后我有了孙辈们后,他们会在农村重光的时候回来。
此刻、明朝,家乡人去楼空,寂静非常。
这是城市化大潮下,许许多多不幸没落的农村之一,我想。 |
|